APP下载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

2017-06-19潘毅诚王金鹏刘双

当代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经肝化脓性引流术

潘毅诚,王金鹏,刘双

(吉林油田总医院普外科,吉林松原138000)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

潘毅诚,王金鹏,刘双

(吉林油田总医院普外科,吉林松原138000)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前与治疗后心率、呼吸、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A19--9、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腹痛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A19--9[(55.0±21.0)VS(109.1±65.0)]、白细胞计数[(7.0±2.8)VS(10.8±4.0)]、碱性磷酸酶[(105.9±13.9)VS(121.7±21.6)]、总胆红素[(22.1±12.4)VS(27.0±12.3)]、腹痛评分[(1.8±0.5)VS(3.0±1.2)]均得到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分别为1例出血、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3.64%;对照组患者出现11例并发症,分别为4例导管脱落、2例出血、5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2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1.82%;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12.73%,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的体征明显改善,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临床效果

急性胆囊炎主要是因为腹部剧痛,使胆囊突然产生炎症,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胆结石导致的,其他诱导因素包括胆囊瘤与严重疾病。胆汁在胆囊聚积的过程中,导致胆囊受到刺激与压力,进而导致器官感染,出现急性胆囊炎[1]。急性胆囊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比男性高,且伴随年龄的增加,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步提高。急性胆囊炎出现后通常采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进行治疗,如果合并胆结石,通常需要予以胆囊切除术治疗[2]。但针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来说,患者的年龄通常较大,患者本身器官功能显著下降,免疫力与反应力也明显降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可使患者接受胆囊手术导致的创伤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借助引出感染胆汁,使胆囊腔内压力明显减小,进而使毒素吸收明显减少,使患者的中毒症状明显减轻[3-4]。为了探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5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并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的11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3年4月~2016年2月这一期间,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65~84岁,平均(72.9±5.0)岁。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60~82岁,平均(73.6±5.6)岁。两组患者性别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选择平卧位或者侧卧位接受CT扫描。按照CT检查结果,经过计算机模拟以后,对相应的穿刺计划进行制定,采用肝胆并存与胆囊横断面囊腔较大的患者为穿刺层面,同时在穿刺部位做好标记。手术部位有效消毒,铺设消毒巾,进行局部麻醉,在皮肤上做一2~3 mm的切口;利用18G穿刺针,按照模拟计划予以穿刺,并通过CT扫面对穿刺方向进行调整,穿刺成功后,将胆汁抽出进行细菌培养试验;将金属导丝置入,顺着导丝从细至粗按照顺序置入扩张导管,顺着导丝将7-7Fr猪尾型引流管置入,并采用CT扫面将引流管在胆囊内的位置进行确定。术后指导患者卧床,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倘若产生有关并发症,需要马上处理。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前,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后按照培养结果将敏感抗生素进行替换。

1.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腹腔镜通过四孔法完成,在常规穿刺点将套管放置,进到腹部后进行探查,将胆囊壁黏连组织充分分离,将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分离后采用钛夹夹住,利用顺逆结合法进行一期胆囊切除。将腹腔引流管常规放置,没有产生并发症的患者在术后1~2 d想起拔除。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前与治疗后CA19--9、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腹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情况认真观察与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处理全部研究数据与患者的基本资料,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等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选择t检验,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实验室指标与疼痛评分的差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CA19--9、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腹痛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19--9、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腹痛评分均得到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实验室指标与疼痛评分的差异对比(x±s)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分别为1例出血、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3.64%;对照组患者出现11例并发症,分别为4例导管脱落、2例出血、5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20.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3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1.82%;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12.73%;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c2=4.8529,P<0.05)。

3 讨论

出现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胆囊充血与水肿症状比较严重,大网膜包裹黏连,倘若进行急诊胆囊切除,手术的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都相对较高,及时采用胆囊造瘘术,患者的病死率也达到7~20%左右,特别是老年患者,其通常会伴随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包括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上述疾病会导致手术与麻醉意外危险明显增加,而保守治疗也很难将炎症发展状态改变,会较快产生重度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病情发展较快,患者的病死率较高[5]。

最近几年,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开始替代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特别是老年患者,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6]。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优势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手术的时间相对较短,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特点。穿刺置管以后,胆汁就可以引流到体外,中毒症状就可以得到改善,防止胆囊出现坏死与穿孔的症状;第二,仅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可使患者的手术风险显著降低,还可以使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第三,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进而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医师治疗,使手术顺利完成,进而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第四,采用猪尾状引流管,由于其尖端能够自行弯曲,可使引流管不容易脱落;第五,胆囊内注入冲洗液与抗生素,能够使胆囊内抗生素浓度显著提高[7-8]。

相关学者认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书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治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会受到病情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使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使CA19--9、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充分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

总而言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还可以使患者的体征明显改善,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费洪江,苏子剑,潘群雄,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加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386例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6):486-488.

[2]侯煜,杨艳,杜青,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 (27):3492-3492.

[3]朱耀荣,武杨,罗本清,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治疗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2): 121-123.

[4]朱永强,杨丽珍.床旁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4,28 (1):21-22.

[5]许洋.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48-49.

[6]李一伟,刘浩润,李为民,等.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疗效[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5,27(3):141-143.

[7]魏勇,王海涛,宫焕松.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高龄高危患者急性胆囊炎应用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2016, 24(3):193-196.

[8]谷涛,邓晓涛,于经瀛.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龄老年人急性非胆石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6):640-641.

[9]王小方,黄文峰,聂剑.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35):61-6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6.64

猜你喜欢

经肝化脓性引流术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置管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效果的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临床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