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7-06-19马荟

当代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电图动态冠心病

马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鞍山114000)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马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鞍山114000)

目的探究使用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症状诊断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90例冠心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分别为本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以及心律失常症状检出中的准确性,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结果经过两种方式的检测,本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后心肌缺血阳性检测49例,检测率为(54.44%),相比动态心电图对本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测69例,检测率(76.66%)明显偏低;动态与常规心电图中室性早搏早发诊断73例(81.11%)、44例(48.89%),室性早搏成对诊断46例(51.11%)、19例(21.11%),室性早搏二、三联率诊断33例(36.67%)、15例(16.67%),房性早搏早发诊断65例(72.22%)、43例(47.78%),房性早搏成对诊断41例(45.56%)、21例(23.33%),房性早搏二、三联率诊断31例(34.44%)、10例(11.11%),短阵室上速诊断27例(30.00%)、14例(15.56%),房室传导滞阻诊断30例(33.33%)、17例(18.89%),动态检测方法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诊断;在心率变异性方面,心率变异性指标方面,动态心电图检测中HF(855.3±100.1),LF(965.4±201.3),VLF(1 526.4±232.4),ULF(1 276.5±218.3),HF/LF(2.16±0.67),而常规心电图检测中HF(672.3±102.2),LF(563.4±198.4),VLF(788.5±211.7),ULF(637.3± 222.5),HF/LF(1.15±0.52),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症状检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其对心肌缺血程度以及心律失常种类的诊断与判断中应用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诊断价值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进而引起患者动脉血管腔逐渐变狭窄,严重时可将血管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症状,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病症状[1]。但是在临床中冠心病的涉及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上文中提到的心脏病性质冠心病,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因素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WHO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猝死五种临床类型[2]。该疾病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症状易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该疾病该症状的临床有效诊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究该症状的临床有效诊断方式,本院特进行了相应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果,现将研究情况作出下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室于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经过C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认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研究已排除严重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患者。本组患者中有男58例,女32例,年龄54~78岁,平均(65.6±3.3)岁。其中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心绞痛患者2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0例。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参与研究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本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冠心病常规西药方案予以治疗,并选择适当时间为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研究选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法为其进行检查。若患者出现显著性自觉症状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受检患者取仰卧体位,保持心情愉悦轻快,精神放松,在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下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基线状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选用的仪器包括中国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V2.0型心电图检测仪;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则选用由美国DMS公司生产的产品。

1.3 临床观察指标(1)心肌缺血评定标准: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ST段有下移趋势,且下移范围已超过0.1 mV,下移时长持续时间超过1 min,而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为相同的导联中有T波倒置现象,或不超过1/10 R波,或有ST段下移范围大于0.05 mV。(2)心律失常检测包括室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8项内容。(3)心率变异性评价采用24 h频域指标,包括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级频功率(VLF)、超低频功率(ULF)以及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针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症状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准确率比较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对心肌缺血的诊断率比较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76.66%),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54.4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式对心肌缺血的诊断率比较(n,%)

2.2 两种检测方式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率比较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8项心律失常症状检测中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式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率比较(n,%)

2.3 两种检测方式24 h心率变异性频率指标比较动态心电图的检测结果准确率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测方式24 h心率变异性频率指标比较(n=90,x±s)

3 讨论

3.1 我国冠心病流行病学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资料记载,1987年~1993年期间对我国多个省市中35~64岁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年间山东青岛冠心病发病率最高为108.7/10万,安徽滁州冠心病发病率最低为3.3/10万,可见其地区差异的显著性,北方城市冠心病发病情况普遍高于南方。并且城市冠心病患者患病率为1.59%,而农村相应数据则为0.48%,共计0.77%,整体呈上升趋势[3-4]。截止至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94.96/ 10万,农村为71.27/10万,可见城市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中男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高于女性患者。

3.2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诱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和不可改变两种。其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压异常升高、血脂异常、超重、血糖异常升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酗酒、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合理、缺乏劳动或锻炼以及社会及心理因素。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性别、年龄、家族疾病史等。除上述危险因素之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还与感染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5-6]。

3.3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该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胸痛,患者多受到多度体力劳动及情绪起伏过大等因素的影响诱发该疾病的发生。发病时患者会感觉到心前区部位突然性绞痛或压榨性疼痛,也有部分患者发病时可感到憋闷感。患者发病后疼痛感由心前区或胸骨后位置逐渐蔓延至左肩和左臂,呈放射状疼痛,疼痛严重时可涉及至患者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一般情况下疼痛感可通过暂时休息或服用药物得到缓解[7-8]。此外,患者胸部痛感也可涉及到牙齿、颈部、下颌甚至是腹部,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胸部疼痛感可在患者安静状态下出现,也会发生于患者夜间休息时,多为患者冠状动脉有痉挛现象所致,这种疼痛感被称为变异型心绞痛。若患者的疼痛逐渐加重、疼痛频率有所改变,且疼痛持续时间增加,将疾病诱因除去后,经过休息或服用药物后依旧未得到有效缓解,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一般来说,患者冠心病发病后出疼痛感,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发汗、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伴有发绀、血压下降、休克、心衰等症状。

3.4 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测冠心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极易为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伤害,因此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心电图能够将患者较短时间内的心电活动记录下来,医护人员可从记录中获取关于患者病情的有效信息,但是该种检查方式却难以准确有效的发现患者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情况。而动态心电图检测则可以记录至少24 h,最长72 h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并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脏功能以及动态变化,同时可对患者心脏在日常活动条件下出现的心肌缺血症状进行监测,患者ST-T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表明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较为严重,需及时接受治疗[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症状的检测准确性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以证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且相比CT诊断该种诊断方式的价格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将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中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可拓展其应用范围。

[1]史松,王艳红,易金玲,等.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8):1866-1867.

[2]李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 191-192.

[3]魏彤.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18):5310-5311.

[4]谢玉华,代西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23(14):117-118.

[5]龚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4):411-412.

[6]陆炜,应飞,严颖,等.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2):53-54.

[7]靳秀娟.分析比较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J].饮食保健,2016,3 (17):215.

[8]张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 (24):134-1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60

猜你喜欢

心电图动态冠心病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国内动态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