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48例

2017-06-19樊松

当代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抑制率肺癌病灶

樊松

(宜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宜春336000)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48例

樊松

(宜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宜春336000)

目的探究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行唑来磷酸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予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择取47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为本组行唑来磷酸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按方案予以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病灶抑制率、肺部原发病灶抑制率、行为状态评分(KPS)、碱性磷酸酶(AKP)水平、血清钙浓度、治疗不良反应,以及通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的VAS评分、AKP水平以及血清钙相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KPS评分以及SF-36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治疗后(5.95±1.34)分、躯体功能(1.95±0.40)分、情绪功能(1.88±0.32)分、角色功能(1.92±0.43)分以及社会功能(1.91±0.34)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相应指标(4.02± 1.23)分、(1.61±0.31)分、(1.52±0.23)分、(1.64±0.31)分以及(1.64±0.22),数据通过统计学进行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病灶抑制率为59.57%、肺部原发病灶抑制率为44.68%。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抑制其骨转移及肺癌症状和进展,缓解患者因病所受的疼痛感,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生活治疗,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具有推广的价值。

唑来磷酸;多西他赛;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该疾病进展至晚期时可导致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几率大大提升,有研究数据显示其几率高达40%~60%左右[1]。肺癌致骨转移会对患者骨骼造成溶骨性破坏,进而引发顽固性疼痛、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以及高钙血症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与生存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唑来膦酸属于环型双磷酸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并发症症状,为探究该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作用,本院特进行了该药物联合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现将研究情况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7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该组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认符合肺癌骨转移诊断标准。本组患者中包括男25例,女2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5.6±4.1)岁。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其中有18例鳞癌患者、25例腺癌患者以及4例腺鳞癌患者,且患者的骨转移病灶已经过MRI与CT确诊,包括12例脊柱骨转移、20例肋骨骨转移,以及15例其他部位骨转移。所有患者均出现骨转移疼痛症状,并已排除存在化疗方案禁忌证患者、伴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有该药物过敏史患者。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行唑来膦酸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予以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需应用唑来膦酸(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55,规格:4 mg)静滴治疗,将4 mg唑来膦酸溶解入100 mL生理盐水后为患者静滴,静滴时间>15 min。该用药方案用于化疗间歇期。

此外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该方案联合顺铂应用。患者治疗的第1天和第8天静滴多西他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规格0.5 mL:20 mg)75 mg/m2治疗;接受治疗的第1~3天静滴顺铂(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236,规格10 mg×10瓶)80 mg/m2治疗,化疗周期为4周。对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5周时进行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检测。

1.3 临床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VAS评分法通过标有0~10刻度的标尺进行疼痛评定,分值与患者的疼痛程度呈负相关性。(2)骨病灶抑制率、肺部原发病灶抑制率的评定以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肿瘤疗效标准为准,可分为完全缓解期(CR)、部分缓解期(PR)、稳定期(SD)以及进展期(PD),评定分别以转移病灶完全消失、部分消失、无显著性变化以及加重为依据。(3)AKP水平、血清钙浓度。KPS评分采取百分制,分治愈患者行为能力呈正相关性。SF-36评分主要包括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总体生活质量五个部分,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关性。(4)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x±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病灶与肺部原发病灶改善情况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其骨病灶与肺部原发病灶均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患者肺部原发病灶抑制率为59.57%,骨病灶抑制率为44.68%。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病灶与肺部原发病灶比较(n)

2.2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AKP水平、血清钙浓度、KPS以及VAS评分变化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VAS评分、AKP水平以及血清钙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KPS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AKP水平、血清钙浓度、KPS以及VAS评分比较(x±s)

2.3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变化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差异,治疗后(5.95± 1.34)分、躯体功能(1.95±0.40)分、情绪功能(1.88±0.32)分、角色功能(1.92±0.43)分以及社会功能(1.91±0.34)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相应指标(4.02±1.23)分、(1.61± 0.31)分、(1.52±0.23)分、(1.64±0.31)分以及(1.64± 0.22),经计算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 7.274、4.606、6.263、3.621、4.571,P<0.05)。

2.4 本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本次参与唑来膦酸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研究的患者共47例,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有7例患者出现轻度血液学毒性反应,3例患者出现中度血液学毒性反应,未有患者出现重度血液学毒性反应;有11例患者出现显著性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4例患者出现肌肉酸痛以及低热反应。所有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后已有显著改善,未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3 讨论

末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发生病灶转移情况,多发于患者各处骨骼部位,其中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其次是鳞癌患者[3]。本组参与研究的4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为腺癌患者,占比53.19%,18例鳞癌患者,占比38.29%。患者出现骨转移后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会引发多种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情况[4]。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骨骼疼痛感,有效预防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唑来膦酸是一种特异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属于临床新一代双磷酸类盐类骨吸收抑制剂,可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导致的骨吸收[5]。唑来膦酸因其具有高度骨亲和力,在肺癌骨转移疾病的治疗中会优先到达被破坏的骨质部位,并在到达后吸附在破骨细胞骨小梁的表面处,阻断破骨细胞对骨质的接触与破坏,同时唑来膦酸还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初次形成与破骨细胞的成熟与活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而加速患者体内破骨细胞的凋亡,并对患者T淋巴细胞进行有效刺激以发挥出其具备的抗癌作用[6]。除此之外,唑来膦酸能够使患者血清钙水平以及血清磷水平,增加患者的尿钙及磷排泄量,进而降低高钙血症患者的血钙水平恢复至标准水平。现阶段唑来膦酸在恶性肿瘤或骨髓肿瘤导致的高钙血症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且治疗效果也相对理想[7]。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在临床应用中的整体耐受性较为理想,静滴应用时间短,操作方面,但是该药物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关节痛、肌肉疼痛、发烧等流感性反应,包括恶性和呕吐等在内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严重患者可出现肾功衰竭等情况[8]。

多西他赛是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属于紫杉类抗癌药物,相比其他类抗癌药物,多西他赛的作用机制相对独特,该药物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现象[9]。多西他赛的作用机制是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因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减少游离小管数量,达到抗肿瘤的效果。相比紫杉醇,多西他赛在人体细胞中的浓度更高,是紫杉醇的3倍,同时在细胞内的滞留时间也远常与紫杉醇,这也是该药物相比紫杉醇抗肿瘤活性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使用时,为有效降低多西他赛的消除率应先使用多西他赛,后使用顺铂。顺铂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和联合化疗药物之一,其具有抗癌谱广、疗效确切等特点[10],其与多西他赛联用进行化疗治疗时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与的47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全部完成唑来膦酸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的治疗,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的骨病灶抑制率(59.57%)以及肺部原发病灶抑制率(44.68%)较高,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而血清钙水平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有所恢复,且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行为能力有显著改善,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可见该种治疗方案适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治疗的效果理想,二者联合应用可发挥抗肿瘤的协同作用,虽无法大幅度提升化疗的效果,但是在骨转移症状缓解和骨转移病灶控制中效果显著,以提升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限,值得在临床该类疾病的治疗中推广并应用。

[1]赵静.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9):962-964.

[2]谢侃侃.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12-13.

[3]胡翔燕,关徐涛,高萍,等.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5,27(9):1335-1337. [4]张靖宇,蒋华,刘明环,等.血液中KRAS基因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疗效的相关性[J].中国急救医学,2015, 35(z2):287-289.

[5]吕强.观察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止痛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 (6):88,91.

[6]梁研,郭进华.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效果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6,28(5):345-347.

[7]杨锭洪,孟凡军,林长裕,等.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0(22):73-76.

[8]房丽,王红阳,王轶楠,等.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4,6(8):1480-1484.

[9]岑建宁.复方苦参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9):132-133.

[10]黄俊婷.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6):145-1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57

猜你喜欢

抑制率肺癌病灶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双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研究
血栓弹力图评估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日本荚蒾叶片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艺优化*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