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内科保守联合介入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2017-06-19王进富吴刚奚聃

当代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保守疗法结肠炎腹痛

王进富,吴刚,奚聃

(盐城市大丰区中医院,江苏盐城224100)

观察内科保守联合介入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王进富,吴刚,奚聃

(盐城市大丰区中医院,江苏盐城224100)

目的对内科保守治疗联合介入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7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值分别为(2.32±0.49)g/L、(13.29±3.51)mm/h、(6.37±2.83)mg/L、(40.18± 2.01)%,对照组分别为(3.11±0.53)g/L、(14.68±3.76)mm/h、(6.65±2.94)mg/L、(40.04±1.9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观察组患者急性腹痛、血性腹泻恢复时间及退热时间分别为(49.18±19.27)h、(46.73±12.98)h、(42.54±11.65)h,对照组分别为(92.34±21.38)h、(65.36±17.21)h、(66.59±18.30)h,观察组上述指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86%(P<0.05)。结论内科保守疗法联合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缩短患者各项症状好转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缺血性结肠炎指肠道供血不足回流受阻引起的肠壁缺血性损伤,属于炎症性病变,患者常以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为主要临床表现[1],具体可分为非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和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两种[2],其中超过80%的患者为非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由于损伤仅发生于黏膜因此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而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有较大的概率并发肠坏疽、肠梗死或肠穿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需进行手术治疗[3]。本研究以7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分析探讨了内科保守治疗联合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盐城市大丰区中医院2012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非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出现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64.73±7.82)岁;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64.62±7.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完成结肠镜检查,常规禁食,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若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原发病则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停用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内科保守疗法联合介入疗法的治疗,内科保守治疗[4]:抗菌治疗,选用常规抗菌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83580,郑州康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替硝唑(国药准字H43020095,湖南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扩血管治疗以全面改善患者血管循环,使用疏血通(国药准字Z20010100,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前列地尔(国药准字H22026343,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疏血通60 mL/d、前列地尔10μg/d。介入疗法[5]:结肠镜检查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肠系膜血管造影,若患者明显缺血,则将导管留置,持续泵入罂粟碱(国药准字H20060262,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剂量为360 mg/d;疏血通6 mL/d,患者各项临床完全消失后停止泵入,并再次造影,待患者缺血显著改善后,拔管;若患者在首次血管造影中未见明显缺血,则可仅在内镜提示缺血区域肠系膜血管内灌注罂粟碱,剂量为30 mg,灌注结束后拔管。

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疗法的治疗,治疗方式为观察组患者一致。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评价标准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观察患者急性腹痛、血性腹泻恢复时间及退热时间;1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依据邸雅南、赵可等[6]的标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急性腹痛、血性腹泻等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好准,结肠镜、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提示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急性腹痛、血性腹泻等各项临床症状有效好转,结肠镜、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提示各项指标有效好转)、无效(急性腹痛、血性腹泻等各项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结肠镜、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提示各项指标无变化或恶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及红细胞比容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效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急性腹痛、血性腹泻恢复时间及退热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急性腹痛、血性腹泻恢复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性腹痛、血性腹泻恢复时间及退热时间比较(x±s)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35例观察组患者中,共32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5例对照组患者中,共22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2.8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表

3 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指肠壁血液灌流不良而导致的肠缺血性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硬化、糖尿病、肠系膜血管等,患者常以腹痛、便血、腹泻、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血管造影、结肠镜等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多使用保守疗法、介入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西医认为,患者肠道血供的及时改善与恢复是治疗的关键,因此保守治疗重点在于积极控制原发病、禁食、静脉补液、营养支持、扩血管等;介入治疗即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通过高压力、高浓度的靶向向患者血管给药,可有效提高药物局部浓度,使药效不收代谢和吸收的影响,确保药效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以改善局部症状。

相关研究指出,保守疗法与介入疗法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张莉莉等[7]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对12例患者辅助使用了介入治疗,结果显示,辅助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缺血处血供改善更迅速,且有效避免了血管痉挛以及微血栓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行介入治疗时,应根据血管造影结果仔细观察患者血管是否存在缺血性改变,对于缺血性改变患者,应及时灌注扩管药物,以尽快改善其缺血状态,减轻缺血处黏膜细胞损伤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本次研究保守治疗中使用的疏血通注射液是由水蛭和地龙两种动物类活血化瘀中药提取而成的复方注射剂。水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肝素、抗凝血酶及水蛭素等,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凝、溶栓、抗血小板的作用;地龙中所含蚓激酶在体内、外能够促进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具有很强的纤溶活性。疏血通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罂粟碱为一种非特异性血管扩张剂,可有效抑制平滑肌细胞磷酸二酯酶的释放,减少Ca2+内流,具有良好的解除血管痉挛、松弛血管平滑肌、改善局部血供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化,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内科保守疗法联合介入疗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急性腹痛等各项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内科保守疗法联合介入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相关研究结果[8]一致。

综上所述,内科保守疗法联合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临床价值突出,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够显著缩短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对于患者预后的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1]余剑平,胡丹,张杰,等.缺血性结肠炎诊治进展[J].四川医学,2016(2):220-222.

[2]林星.内科保守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8):124-125.

[3]杨婧.缺血性结肠炎合并直肠息肉1例并文献回顾[J].当代医学,2011,17(29):103-104.

[4]马振华,邹春燕.缺血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95-196,封3.

[5]马知遥,方海明,宋莎莎,等.缺血性结肠炎3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4(39):40-42.

[6]赵可,邸雅南,谢正兴,等.注射用丹参冻干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缺血性结肠炎[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73.

[7]张莉莉,沈俊松,陆文彬,等.内科保守联合介入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9): 822-824.

[8]孙达龙,陈凤媛,潘勤聪,等.缺血性结肠炎诊治现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9):987-9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45

猜你喜欢

保守疗法结肠炎腹痛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立体定向手术在老年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专业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保守疗法的超声随访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