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在开合映带间

2017-06-19朱珠

收藏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龙脉组画学画

朱珠

《太阴太阳执事图》为陕西榆林佳县白云观中数组壁画中的一组(见图),其绘制于清朝末年,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于窑洞式佛庙的东、西两侧墙面,每侧八幅,共十六幅,每幅长宽均为七十厘米。该作品描述了太阳、太阴两位神仙在天上人间奉旨行事的场景故事,其内容形式简洁概括,人物形象在端庄儒雅中不失趣味诙谐。每幅既完整独立,又前后左右相互照应,相连相接,自成方正,颇有气势。细观发现,作品布局开合有道,人物、景物之间,繁而不乱、少而不枯,画面气脉生动流畅,分之则各自成形,合之则统相联属,似有蛟龙盘旋般导引着人们的观看视线。清人王原祁曾说“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他认为“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势;知有开合起伏,而不本龙脉,是谓顾子失母。故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倡塞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露缺则生病,且通幅有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尤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笔者亦在近年的绘画实践中发现,画中“龙脉”及其导引关系,不仅为检验一幅作品品格高下的首要依据,更是考验一位画家经营布局能力的重要标尺。而今面对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全球艺术思潮日益多元化的当前,则更加需要画家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因此对于传统绘画理论中的龙脉及其导引关系的实践应用,不光是当代中国画学者需认真学习研究的基本内容,亦是油画学者要认真对待的必修功课。

然而“学画有底止,而丘壑无底止,学画精进易,经营位置难”,凡有过绘制组画或长卷经验的习画者,对此都有着深刻的体会。清人张庚在学画三十年后始悟“经营”二字之不爽,其在《画学心法问答》中描述:少时学画,只熟记数幅丘壑,待需应用时却只知左移右、右移左,日久甚觉乏味,但又苦于扩充无术,后来才明白“经营乃似造物之欲为也”。笔者亦发现:无论横、竖轴作品,且不管题材内容为何,但凡画中出现的每一件物体,其大小、形状、方向、色彩及映带之间,均须传递出情和意。另外它们之间还需要起伏连贯、开合有度、呼吸自然、气脉相通。唯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称得上为一幅活脱脱的好画。下面我们即以《太阴太阳执事图》为例,简单叙说—二。在分析之前,首先需明白“开合”之道。清人沈宗骞认为:“开合”乃天地之故,一开一合尽之矣,自元会运世,乃至分刻呼吸之间,无往非开合二字,若能体此方可论作画之道。他在《芥舟学画编》中讲,一般立轴山水其下方起手处为“开”,上方收手处为“合”。画家们通常会在起手处先作窠石,接着作近处林木,然后屋宇桥梁,水泉道路,层层掩映……待“开”出生发不穷之意后,再布置上方的山石结顶、云气空白、平沙远诺等,唯处处映带周到,至收拾无余溢后方为“合”。作品中总体的开合如此,各细节处的开合亦如此。然诸多事物的道理是相通的,立轴山水的开合如此,其它题材的连环画、组画和横轴作品中的开合亦如此。

首先我们发现,在连环组画《太阴太阳执事图之一》中,右下角那个双手撑地跪着仰视左上方的男人,其为此作品的“开”,接着近前两个拱手跪地的男人和供案、香炉,随着它们不断变化的动态,均连续传递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味。然后上方的山形地貌、云气空白以及二位神仙,处处连接周到后方为之“合”。其次我们发现画作从之二至之十六,其开合的形式基本全都如此,唯物象与细节不同而已。同时我们发现,随着开合的高低起伏变化,整幅画作自然而然地串连了起来,并且如呼吸般自然顺畅地形成了一条回旋往复的龙脉。正如沈宗骞所说:“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笔痕,托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气以成势,势以御气,势可见而气不可见,故欲得势,必先培养其气,气能流畅,则势自合拍,气与势原是一孔所出,洒然出之,有自在流行之致,回旋往复之宜,不屑屑以求工,能落落而自合,气耶,势耶,并而发之,片时妙意,可垂后世而无忝,质诸古人而无悖,此中妙绪,难为添凑而成者道也。”知此后,再观诸多名家长卷作品,发现其道理无不相同。与此同时我们知道任何有效的理论知识,若不在实践中去积极“体用”,终无任何实质意义。王原祁在提出龙脉思想时即说:“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虽备,未经标出,石谷阐明,后学者所衿式,然愚以为不参体用二字,学者终无人手处。”

众所周知西方近百年来造型艺术深受东方写意思想影响,油画这一画种虽传入我国时日尚浅,但却并不乏优秀作品的出现,一些画家创作出了深受世界人民认可和喜爱的作品。这些画家在少年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滋养,后来在对油画学习的过程中又秉承着艺术发展、创新的规律,各自在不同的方向研究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每个画家生存的环境、知识的储备、人格修养、价值观念、人生际遇等等不同,故其作品亦成为了他们体现自身综合能力和观念抒发的传导工具。笔者深受这些前辈的影响,经过数年对油画基础知识的实践和对近现代西方诸大师绘画作品的学习,以及后来对本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和热爱,遂决定中西结合,在用油画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创作时,自然而然会加人_些中国的传统艺术观念和方法。譬如:作品采用传统的长卷或以组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在物象的表达上则更加趋于写意性,在追求“似与不似之间”探寻属于自己的尺度;在透視关系上避开焦点透视的局限性,将散点和多点透视关系同时纳入画面为我所用;画作注重物象之间的连接、映带、开合关系,在形成导引关系的同时,则更加注重整幅画作中构成关系里的节奏性把握;需反复推敲物象之间形、色的互动关系,并合理把握长短聚散之间的节奏感;在用笔上会琢磨它们之间的隐显、快慢的节奏关系;在用色上除了要考虑画面整体色系与色调、冷暖关系、黑白灰布局之外,更要使它们全部适合、服从并配合于上述的各种关系之中。而组织协调这所有的关系又犹如乐团在组织一首交响曲的演奏一般,需要画家调动画面中所有的构成因素来共同协调配合,唯这样方才有可能会绘制出一幅有如有龙之脉象般宏大的长卷或组画作品。因此,当笔者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想法之后,即在一些作品中去做了一些小小的揣摩和实验。当然不同的题材,在细节和方法上还会做些微的调整变化。同时笔者亦知,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决非一朝一夕所能修成,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去不断地总结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每个点滴的推进亦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勇气。

然而今天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极度快速的电子时代,图像的便捷成为了反映一切艺术风格的表现载体,它令文化艺术处在了一个花样百出的全球大互动、大交流的背景之中,并且其速度之快令我们根本来不及仔细去感受和品味其中的滋味随即就会转瞬消失……人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中表现的应顾不暇、身心疲惫,大脑和思维变得越来越麻木、感知力则越来越差,仿佛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空前的不屑一顾……但是一旦当我们安定冷静下来思考之后,必然会发现:无论何时人类对传统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学习和再利用,永远是任何事物创新必备的前提条件,因此笔者认为一切积极努力的探索终究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中西结合更是我国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每位画家的关注点不同,又自会出现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这更是亘古不变的艺术规律所在。

责编:高雅

猜你喜欢

龙脉组画学画
陈黎作品选
刘海静水墨作品
一起学画人脸
学画有悟
中华龙脉
学画录
复方龙脉宁不同提取液对H2O2诱导H9c2 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论山水画之“龙脉”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