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与解困措施

2017-06-19钟熙维李传卓

对外经贸实务 2017年6期
关键词:汽车出口汽车品牌出口量

钟熙维++李传卓

摘 要: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但受到世界经济大环境的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出口量从2012年开始呈下降趋势,更为严峻的是这一颓势直到2016年还没有好转的迹象。本文通过考察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呈下降趋势的现状,介绍了为数不多的几家近几年出口较为成功的汽车企业的经验,然后详细分析了我国汽车出口整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困途径。

关键字:汽车行业;整车出口;下降趋势

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商品出口金融为76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2%;汽车整车出口金额为114亿美元,同比下降8.15%,汽车整车出口量为70.8万辆,同比下降2.7%,这是自2012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量连续第四年下降。作为一个汽车销量连续8年蝉联世界第一的市场而言,中国汽车出口量不仅只有国内销量的零头,而且连续下跌,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一、我国汽车整车出口的现状

(一)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概况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自1953年开始起步以来,经过60多年的的迅速发展,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我国汽车产量从2005年的570万辆增长到2015年2812万辆,汽车行业总出口金额从2005年的不足166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766亿多美元,汽车出口量从2002年2.2万辆上升到2012年首次突破100万辆,汽车出口量十年增长近50倍。

2012年中國汽车整车出口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突破了100万辆,但是接下来4年连续萎靡,2013年到2014年跌幅分别为-7.46%和-6.85%,2015年跌幅甚至达到了-20.01%,2016年虽然没有止住下降的颓势,但由于各方面情况的好转,降幅只有-2.74%。货车出口量的形势比较严峻,近两年都在大幅下跌,2015和2016年的降幅分别达到了-24.37%和-22.02%。

在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整体萎靡的情况下,大多数车企的出口量都是大幅下滑,但仍有许多家车企表现不俗。本文将对轿车、货车、客车中近5年出口相对比较成功的企业进行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经验。

(二)我国轿车出口的企业分析

我国轿车出口量在经历了连续3年的大幅下跌之后,2016年终于有所改善,降幅为-0.97%。虽然轿车出口量仍然呈下降的趋势,但下降趋势明显好转,由表1可知,在整体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金杯、东风汽车的出口则是稳步上升,金杯从2012不足1万辆飙升至2016年4.19万辆,东风则在2016年达到了1.56万辆。究其原因,金杯汽车是因为公司坚持扩大海外市场出口规模的战略,集中资源加快重点市场开拓,国际业务已经基本实现从单一贸易型向市场营销型转变;而东风汽车主要是因为公司改变了过去贸易型的出口方式,加大了乘用车出口,在加速从贸易型出口向品牌化出口转型的同时,利用统一的渠道和品牌来打开海外市场。

(三)我国货车出口的企业分析

货车出口量的形势比较严峻,近两年都在大幅下跌,2015和2016年的降幅分别达到了-24.37%和-22.02%。由表2可知,北汽福田不仅连续5年排名我国货车出口量第一,而且出口量自2012年起连续三年上升,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海外发展战略。北汽公司根据进口地的需求情况改进产品,发展属地制造,加速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北汽公司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实现了海外商用车全系列发展的车企。中国重汽作为中国最早生产重型汽车的企业,近几年的出口业绩表现不俗,2016年出口量同比上升了34.27%,目前已经出口到96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公司为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大力开发高品质绿色环保重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我国客车出口的企业分析

客车的出口量2012年之后增长的比较快,但在2015年开始下降,2016年跌幅更是达到了-17.03%。虽然客车出口量一直比较小,但作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三大车种之一,该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由表3可知,宇通客车自2012年以来出口量持续上升,出口额连续4年在我国客车企业中稳居第一。在2016年中国客车出口量整体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宇通客车依然稳健增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宇通客车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已从单纯的整车出口转型到品牌、资本、技术的全面输出,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用“技术换市场”的模式在多个国家建立了组装工厂;二是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目前已在系统集成、新能源客车整车控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燃料客车电池客车领域加大了研发投入;三是宇通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拓展该地区市场,截止2015年出口中亚地区的出口额逾2.2亿美元,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分析

(一)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全球经济萎靡

新兴和资源依赖型国家一直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近几年来,大宗商品和国际油价的下跌使得这些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同时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政治形势的动荡,更是令一部分国家雪上加霜。比如,俄罗斯在2014年以前一直是我国汽车出口的前5大出口国之一,但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加剧等因素,俄罗斯汽车市场一蹶不振,2015年俄罗斯仅在我国汽车出口国中的占比不到2%,201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占俄罗斯轻型车市场份额甚至下滑至不到1.9%。

同样,巴西作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经济已经连续3年下滑,这导致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量自2012年开始下跌,出口量表现不错的奇瑞和江淮在2014年均跌破1万辆,2015年下降到5000辆左右,2016年上半年更是暴跌至只有1133辆。此外,南美洲的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出现了经济困难,使得我国汽车出口量持续萎缩。虽然非洲某些市场和中东地区表现不错,但南美洲和俄罗斯的市场容量更大,因而整体汽车出口量仍呈下降趋势。

(二)贸易和技术限制措施频发,贸易壁垒越发严重

世界经济近几年来的不景气使得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贸易限制措施频发,使得我国汽车出口变得更加困难。尼日利亚是我国在非洲较大的汽车出口国,2014年1月10号起该国把整车进口关税从10%大幅上调至35%,中国汽车对尼日利亚的出口量也因此自2014年起连续下跌。

虽然中国一直在推动自贸区的建设,但汽车出口的贸易壁垒仍是个难题。根据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商品自2015年起将实行零关税,但汽车产品大部分等属于敏感产品,不在零关税的范围。此外,属于一般敏感的产品的关税将在2020年降至5%以下,但属于高度敏感产品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关税,这就意味着我国汽车出口的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同时,随着能源危机和环保等问题日益被重视,各国纷纷在相关领域设置技术贸易壁垒。2013年4月,欧盟规定到2020年新车的平均排放量要下降至每公里95克,到2025年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要下降至每公里78克;伊朗、俄罗斯、越南等我国汽车主要进口国在环保方面完全采用欧盟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未来汽车贸易壁垒问题可能越发严重,中国汽车出口难度在加大。

(三)品牌知名度低,缺乏核心技术

虽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迅速,如吉利、奇瑞等汽车品牌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龙头企业,但相比欧美、韩日等汽车品牌,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还普遍较低。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出口主要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定位的是国际低端汽车市场,低价策略导致利润减少,汽车品牌宣传方面的费用明显不足,品牌知名度低。二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布局海外市场比较晚,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出口在加入WTO之后才起步,而欧美、日韩系企业早在20世纪就已经在海外地区开疆扩土,在当地的服务、营销等方面都非常完善,品牌影响力在当地已经相当大。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缺乏核心技术,虽然一些车企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但还是无法改变国外公司技术垄断的局面。汽车的主要利润来自于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比如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系统、汽车电子等,在关键的高压共轨领域,博世公司甚至占到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国外公司为了继续保持垄断是不会技术转让的,这就导致了我国车企没有议价权,只能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利润大大减少。同时,我国汽车企业自身实力不足,无法独自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使得中国汽车出口缺乏核心技术支持。

(四)售后服务体系和营销体系落后

我国汽车出口企业普遍存在售后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理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出口汽车售后服务流程过长、效率低下,大大降低了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另外,我国大多数汽车企业出口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很少在国外设立机构,也很少参与生产与销售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非常分散,2016年前十汽车企业出口量57.48万辆,占整车出口总量81.16%,低于国内市场集中度,这就使得我国汽车出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同时由于资金和人才缺乏,我国汽车出口一般通过国外代理商销售,由海外的代理商来建设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从而导致了售后服务严重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简单输出产品的贸易方式造成了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已经远远落后欧美日韩等国际化汽车企业。

此外,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营销体系上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品牌观念、自主品牌管理体系缺失、产品设计存在缺陷等等,在我国汽车出口海外市场连续几年萎缩的背景下,这些问题使得我国汽车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更加举步维艰。

三、解困途径探讨

(一)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加速产能转移

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与出口国家应加强海关、信息交换、认证等方面的合作,推进贸易、人员往来和投资便利化,拓宽贸易和投资范围,推动贸易畅通。我国汽车企业应做好进入海外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对当地市场的消费者需求、产品准入制度、汽车产业政策、认证流程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密切关注区域贸易协定规划内容。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出口政策已经转向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和南亚市场,且取得了不错效果。虽然近几年我国汽车销量一直居全球首位,但90%以上是在国内市场销售,2015年产能利用率不足80%,汽车产能已经过剩。而“一带一路”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低端汽车有廣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汽车企业应抓住机遇,加速国内车企的产能转移。

(二)全面提升汽车质量和售后服务,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

抓好汽车的技术制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构建健全的质量监督机制,制定合适的汽车制造技术标准,强化商检力度,全面提升汽车质量。中国汽车企业应着力构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强化客户跟踪服务与维修保养工作,尽可能提供更多延伸性服务。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客户满意度。

我们要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我国在人力成本和零部件价格等方面的优势,精确的划分市场,加大汽车品牌的宣传力度,激发沿线国家消费者的汽车购买欲望。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细分市场,应该根据每个国家的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找准市场的突破口,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当的宣传策略,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汽车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行技术创新,只有掌握了最前沿的核心技术,才能拥有竞争优势,从而占据市场。当前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技术投入:第一,大力发展节能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内燃机技术和其他驱动技术是重点;第二,推行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加强轻量化与动力电池研发;第三,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重点技术聚焦在耐久性、成本、功率密度和氢安全;第四,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大车辆技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和地图技术的研发投入。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将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优化升级能源动力系统,发展先进制造、轻量化等共性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汽车产业的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四)推动国内车企兼并重组,加速产业国际化进程

为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车企的兼并重组实在必行,这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应推动整车企业横向兼并重组,整合要素资源,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发展与整车企业的战略联盟;支持有实力的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向服务领域延伸,完善汽车行业服务体系,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通过一些列措施减少车企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汽车企业集团。

同时,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先进的技术、品牌、制造和研发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并完善世界服务和生产网络。中国车企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制定和实施以技术、品牌等为核心的国际化经营策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大力培育国际品牌,加快海外营销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加速产业国际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汽车出口汽车品牌出口量
RADAR雷达汽车品牌正式发布,纯电皮卡“浩瀚”出发
商务部:加快推进与重点汽车出口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定
我国汽车出口欧洲的认证现状探析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2020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2018年最靠谱的10大汽车品牌
上半年我国化肥出口量下降15.2%
今年化肥出口量价齐降
汽车出口四年下滑40% 自主品牌海外遇冷
可以打电话的汽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