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到深处文自高

2017-06-16文素琼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积累写作阅读

文素琼

摘要:文章写作的根本在于情感,情到深处文自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带着情感去观察社会,关注时代,积累生活,体味情感,学会阅读,学会欣赏,激活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提供实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情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情感;阅读;积累

文章不是写作理论的产物,更不是写作技巧的堆砌,写作的根本在于情感,在于对社会、自然的观察、思考、理解和探索。因此,作文之道,在于抒情表意。那么,作文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注时代,积累生活,体味情感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时代,走进社会,积累生活,就是积攒人生的阅历。要使学生懂得“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带着情感观察社会: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无情的有意了,呆板的活跃了。况且社会本身是由有情感的人构成,即使自然景物也是风月有意,草木含情,山河显志。更不用说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关系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代,投身生活,投身自然,生活的缤纷色彩无疑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无论是崇高的、悲壮的,还是卑鄙的、丑陋的,都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指向,形成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看法。这些基本看法、态度长期积累,不断思考,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悟。

“长期积累,偶而得之”是捕捉灵感的基本条件,当学生在一些环境下把自己感受到的经验和观点向他们倾诉时,就会感到情真意切,文思泉涌,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缤纷色彩,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发现、去體验、去感受、去欣赏。所以,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社会活动,如关注社会热点,组织游览观光,访问英雄模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且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材料,培养了兴趣。

二、学会阅读,学会欣赏,激活情感

水到渠成,万事一理。阅读和写作也遵循着这一规律。阅读是感知到意会的阶段,而写作是意会到言表的飞跃。要促进这一转变,就要广泛涉猎,多方采撷,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理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和欣赏,领悟和感受并激发情感,日积月累,若执笔则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该就有这个意思吧。

阅读之于写作是如此重要,那么阅读是不是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呢?也不一定。阅读如果没有激发情感,没有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认识和发表见解的冲动,那么仍然只是浅层次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激发起学生创作的欲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引人情感共鸣,在学了该文后,许多同学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父母,并写出了自己的习作。有位同学写道:“看着平时爱唠叨的母亲,我仿佛第一次感到母亲是过分苍老了。她那张曾经白晰如玉的脸庞上已经悄悄爬上了几道细细的鱼尾纹,它那双曾经炯炯有神的眼睛已深深地陷入了眼眶,她那头曾经乌黑如云的秀发已略显稀疏并添上了几根显眼的白发了。哦,我的苍老而让人心酸的母亲!”他的作文为何如此感人?是因为文中倾注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真挚的情感。

“他山之石,可以成玉”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尔逊认为:读对写,写对读都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构建作文的生态环境,用“换位移情、情景刺激”等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教师“下水”,亲历甘苦,诱导情感

有了情感,学生写作不一定就能洋洋洒洒,运笔自如。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可能有两种情况存在:一是“心有戚戚焉”而“力不能逮”,如登高望远看见秀丽风景,不禁诗意大发,而一提笔却不知如何写起。二是信马由疆,随心所言,即使成文也是拖沓冗长。教师若单单诱之以单纯的作文技法,往往事倍功半。极有可能教师讲得神彩飞扬,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叶圣陶先生多次阐述作文指导时“教师要下水,善读善作知甘苦,左右逢源,为学生引路。”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前,亲自“下水”写一写,不仅可以深知作文的甘苦,体会写作的难点,而且能以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指导学生,解除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讲评时,作文好的同学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悦和成就感,更激励起学生的兴趣;作文差的同学也会仔细斟酌推敲,不甘落后。这样,教师就由过去的发号施令者变成了以身作则的引路人,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诱发写作情感,让学生也跃跃欲试,从而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创设情境,提供实践,深化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某种特定的情景、环境可以唤起潜在的情感,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和欲望,以情入文,有感而发。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给学生作文实践的机会,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创作灵感,激励学生成功。如在引导学生完成“感恩父母”的作文训练时,我设计了导语:“父母对子女的爱,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大都在平凡细微的小事中体现出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有的令人终生难忘。”从而把学生带入到回忆中,回味那当时不经意的但现在却能触发情感的一幕幕,就促成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欲望。在提供写作实践的同时,要求适量适度,注意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对于作文困难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或进步,如一个生动的句子,一个有哲理的语段,一个有创意的观点,都应给予表扬鼓励,从而使学生作文由负担变成一种享受。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情感,从而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积累写作阅读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