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颜与美味兼得〕

2017-06-16

海峡旅游 2017年6期
关键词:藤壶连江墨鱼

刺排鱼

产于福州连江一带海域,属野生鱼,大不过掌,他处不多见。以其骨刺排列整齐如席,背鳍尖利故名“刺排”。据传其鱼肠结构特殊,烹制时不去肠脏,取其先苦后甘,以清蒸为主。

命鱼

又作鮸鱼(音 miǎn),形似鲈鱼,体色发暗,腹部灰白。背鳍鳍棘上缘黑色,鳍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肉味鲜美,为连江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除鲜食外,命鱼肉也常常用来制做鱼丸。

笠贝

笠贝生一般长在礁岩上,外壳青黑,螺塔高突,呈椭圆状,形状有点像斗笠,也像一个倒趴着的小锅子,因而得名笠贝。在民间闽南话称它为“趴锅”,笠贝肉质细嫩,连江人常用它来蒸蛋或做海鲜汤。

红蟳

在连江,秋天一到,蟳开始上市,本地人叫“xin”。蟳为海湾深处的螃蟹,此种螃蟹长期潜伏于海底,个大肉肥,强健有力。八宝红蟳饭是连江人的心头之爱,将切丁块的八种辅料和Q弹糯米饭搅匀,再放上膏汁浓郁的红蟳,蟹肉鲜甜香馥,是连江人红白喜事宴席上必少不了的一道菜。

红斑鱼

小红斑又叫石翁鱼,生长在礁石边,对水质要求极高,以小虾小鱼为食。全身是透着亮的暗红,如果在潜水地带,因为阳光的直射,红斑鱼的身体颜色会转为深黑。个头虽小,连江一带常把它用酒炖汤,味道十分鮮美。

墨鱼

墨鱼亦称乌贼、墨斗,属软体动物,腹部有墨囊,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用来麻痹敌人。据出海跑船的人说,一碰到雷雨天气,墨鱼就会吓的躲起来,捕捞不到。小墨鱼是连江人餐桌上常见的海鲜之一,常用来清炒。

黄瓜鱼

黄瓜鱼又名黄鱼,连江渔民称为“黄瓜母”,为连江筱埕盛产。由于数量稀少,十分珍贵。这种鱼除鱼肉外,鱼鳔(鱼胶)也甚为珍贵。连江每年都会有渔民捕获野生黄瓜鱼,一夜暴富的新闻报道。

龟足

俗名笔架、石砌、鱼脚。主要栖息于亚热带及热带沿岸高潮鐾,经常密集固着于海水澄清的礁岩缝隙之中。福州沿海各县市多有分布,但产量少。据悉,宋《三山志》载,“以形名,坳中肉美,大者如掌。”软体部柄部肌肉可供食用,别有风味,连江常用“香油”炒成甜味,吃前吮上一口,滋味鲜甜。

藤壶

对于生活在海边的连江人来说,藤壶,是潮间带里最常见的存在,它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海岸的岩礁上、码头、船底等,凡有硬物的表面,均有可能被它附着上。连江本地最经典的吃法就是,敲回来用它炖蛋。

海蛏

海蛏是夏天的应季海产,肉质肥美,汁水饱满。在连江,最肥美的蛏大多产自百胜村。“新蛏”肉质嫩,“古蛏”较有嚼劲,各有所长。嗜鲜的连江人用自己的智慧烹制出更好吃的蛏。不论是蛏围还是老酒炖蛏,还有盐焗海蛏、蛏子抱蛋……都会让连江人馋到流口水。

猜你喜欢

藤壶连江墨鱼
藤壶——密集恐惧者慎入!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墨鱼汤羊肉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墨鱼到底是不是鱼?
陶铸在连江领导革命斗争的故事
在礁岩上惬意的藤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