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岛的轮廓

2017-06-16

海峡旅游 2017年6期
关键词:石屋马祖闽东

初来到马祖的先民,在记忆中依循家乡的样貌,胼手砥足盖起安身立命的闽东式石屋,并将原乡的信仰带到马祖,他们自给自足,和连江人酿一样的老酒,讲一样的福州话,信仰同一个妈祖。澳口立起白马尊王、妈祖庙、五灵公庙等庙宇,成为心灵的依归。原本从事渔捞行业的渔民,依然出海操持旧业,捕捞的渔获由台湾来的机动铁船收购,销往港台地区,经济来源无虞;渔闲时期,则在岛上进行屯垦,让原本荒芜的岛屿,逐渐发展成错落有致的梯田景致,收成的农作物以供应岛上居民为主。餐厅、撞球室、杂货店、五金行、书店等陆续建起,一时之间渔业及商业繁盛。

马祖岛上,还有大量的军事历史建筑被遗留下来,有的变成特色观光景点,有的变成咖啡馆、民宿,任务与使命在不同的时代,转换另一种方式被延续着。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南竿仁爱村的北海坑道,始建于1968年的北海坑道利用马祖地质属花岗岩坚硬的特性,在海岸往山腹内开凿的地下码头,坑道内呈“井”字型交错的水道,可供百余艘登陆小艇使用,由于当时施工设备简陋,除了用炸药爆破外,全靠人力一凿一斧挖掘而成,堪称鬼斧神工之作。

过去人声鼎沸的村落,也因着时间而没落,居民为求生计举家迁移到台湾本岛,徒留石屋见证历史的风华。近年来因为文化保存及观光发展的政策推动,传统石屋聚落成为了文化景观保存区,位于北竿镜澳旁的芹壁聚落便是其中的典范,保存完整的闽东石屋在碧色的山坡上座落,任意游走在巷弄间,一拐一弯皆是风景,得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近些年来,马祖转型发展观光产业,两岸的进香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同根同源的信仰,成为两岸联系的重要纽带。以闽东文化为根本,從战争慢慢走到了和平,小小的岛屿在时间的推移下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内涵,不管是闽东传统聚落或是军事遗迹,皆成为马祖地区极具观光特色的文化景观。

猜你喜欢

石屋马祖闽东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石屋(散文)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马祖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