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达村·鲍鱼 最普通的渔人,养育最贵气的鲜

2017-06-16

海峡旅游 2017年6期
关键词:鲍鱼海带网箱

我们从盘山公路上一路向奇达村前行,远远地就能看到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渔排,沿着开阔的沙澳湾呈扇形向外散开,几乎一眼也望不到边——和其他地方的渔排不同,奇达村的渔排主要以鲍鱼养殖为主。鲍鱼养殖业占全省鲍鱼养殖量的百分之四十,号称“中国鲍鱼之乡”,位于黄歧半岛中部的安凯乡则是鲍鱼养殖最集中的地方,而在安凯乡中,则要数奇达村的鲍鱼养殖户最多。

随着水面上传来越来越近的“突突突”的马达声,一艘小舢板划开水面向我们驶来,渔民老吴立在船头,热情地招呼我们上船去他的渔排上参观。老吴叫吴克棋,今年54岁,是土生土长的奇达人,黑亮的肤色,精干的身形,还有一双和肤色形成强烈反差的有神的双眼,这是他三十年渔民生涯的最佳写照。

老吴渔排所在的位置离岸边约莫五十米处,尽管规模已不算小,但在庞大的渔排群中仍属于沧海一粟。老吴在船尾掌着方向,轻车熟路地在密集的渔排中穿行,仿佛行走在蜿蜒曲折、不见天日的小巷中,只有常年在这片水域穿梭的渔民才不会迷路;渔排上偶有养狗的人家,嗅得陌生人的气味警惕得狂吠不止;大船经过时,翻起一阵波浪,渔排上冒着炊烟的小房子随浪摇晃。

小房子是老吴的海上住所,约莫四五米见方,不在渔排上干活的时候,老吴会在这里小憩,和隔壁渔排上邻居泡上一壶功夫茶。小房子的四周与渔排相连,渔排的规模一般用“条”来计算,每一条由长约4米、抗风力强的三条杉木绑接而成,每条杉木上用塑料绳绑着四个用来养殖鲍鱼的网箱,没入水下五六米处,这个深度的水温大约在二十五六度,最适合鲍鱼生长。

“这天气越来越热了,一到七八月水温升高的时候,鲍鱼就难养,这鲍鱼就是娇气得很。”老吴半开玩笑的说。

从水中扯上一只网箱,方能看到鲍鱼真身。老吴轻巧地从网箱中掏出一只鲍鱼,这箱鲍鱼是清明后老吴才刚下的鲍鱼苗,一开始只有三四公分长,现在已经长到约莫七八公分的样子。老吴向我解释,好的鲍鱼,身子是米黄色或浅棕色的,质地新鲜有光泽,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盐粉。就像人一样,好的鲍鱼看上去很有活力。果然,鲍鱼像是伸了个懒腰似的转了一圈,老吴赶紧把鲍鱼放回箱子中,“鲍鱼怕亮。”他又补充到,“这只个头不小,挺有活力的,应该以后能长的不错。”

要讓鲍鱼长好,首先得吃得好,鲍鱼的主食是藻类,在贝类中算得上挑食。连江的鲍鱼一般以喂蕨菜、海带、龙须菜为主。其中蕨菜的成本最高,一斤要五毛多,现在普遍都用海带喂食。

在满布渔排的海面上,常常见得渔民驾着小船,船上是堆积如山的海带,像老吴这样一千多箱的鲍鱼,一次性要喂一万多斤的海带,喂食之前,还得先用机器把海带打碎,仿佛给嗷嗷待哺的婴儿喂食。

渔排养殖户老吴和他的太太。在奇达村,像这样的夫妻档、父子档并不罕见。对于其达人来说,养鲍鱼是能够足够负担起家庭生计、也能够致富的产业。

鲍鱼在一二月左右下苗,要等到一年多的时间才会长到可以售卖的大小。售卖的时候,渔民们用“头”来区分鲍鱼的品类,四个加起来一斤的就叫“四头鲍”,一斤三个的就叫“三头鲍”,头数越少的鲍鱼重量越重,价格也就越昂贵。有人戏称“有钱难买两头鲍”,可见鲍鱼要养到越肥越大,所要经历的困难也越多,所谓的“两头鲍”就要伺候上两年。

鲍鱼贵为 “海味八珍”,不管在哪里的宴席上,只要有它出桌,就代表着档次与品质。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鲍鱼养殖的渔民,最难熬的是夏天,渔民除了要担心突然升高的水温、不时袭来的台风,更要担心致命的赤潮,赤潮一旦来袭,稍有差池,一年的心血都将毁于一旦。所以,他们必须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长时间地守在渔排上狭小的活动板房内,生怕老天爷不赏饭吃,让鲍鱼出一点意外。

老吴从海中拿出一整片海带。除了养鲍鱼,他在离奇达村不远的东洛岛上也养海带,这几年海带市场销路不好,只能作为鲍鱼的饲料。

随着鲍鱼收成日近,又到了老吴和奇达村民们收获的季节,如果一切顺利,这些他养殖了一年多的鲍鱼大部分将被来自福州的商贩收购,再流入全国各地的海鲜市场,成为食客们昂贵的海鲜大餐。而奇达村的渔民们,正走在去东山岛收购鲍鱼苗的路上,期待来年的好收成。

猜你喜欢

鲍鱼海带网箱
人生的鲍鱼
鲍鱼红烧肉
鲍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