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2017-06-15付斌

财会学习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付斌

摘要:会计专业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高职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实践,目标培养有一定会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基于这一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但从我国目前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办学体制的约束、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缺陷、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的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是针对岗位训练技能的。因为高职教育本来就是教授业技能的体系。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本科教育,本科教育是一理论为主导,以实践为辅。而高职教育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为辅。说白了,高职教育就是岗位前的培训罢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又作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基本建立,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办学体制的约束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都是公办的,也就是国家经费拨款筹办的,所有的开支基本都是靠国家拨款。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也就是在两个体制里面,高职院校要想与企业合作是要绕过了自身的体制。当学校找到这个企业要求进行校企合作时,企业有权利不同意。这种办学体制约束了校企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二)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课,学制是三年,不同于本科四年。时间较短。实践课程的学习往往只能占到很小的一部分,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高职学生在校企合作来说又是具有关键性作用。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摄入不足,实践技能又很缺乏。

(三)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

企業与学校是两个不同体制的主体,各自有自身的目标。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必然存在差异。正因为这种差异,使得与他们的合作会产生一些分歧和矛盾。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多多少少具有保密性的,再加上学生阅历比较浅薄,所以对这方面企业领导积极性不高,一般不太愿意进行合作。

(四)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在有些地方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这是由于会计这个行业的性质决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时候,如果过于深入,就会对企业一些财务机密有所了解,这对企业来水具有一定的风险的,但如果不涉及这些内容,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只能在一些表面工作上,其实践能力得不到太大程度的提高,校企合作的意义因此不复存在。

二、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

高职院校教学基本目标是满足今后学生的就业需求,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校企合作是将学生的在校学习的知识和今后所从事的具体会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在一起。综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对策:

(一)制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相关的政策、法规

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部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而在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德国和美国,早就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高职院校学生校企合作的实行。

虽然,我国早就制定了《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但他们对校企合作方面的细节没有具体的规定。我国政府应出台具体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在高职教育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使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有发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在政策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的照顾,如税收减免,适当的补贴等,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机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克服现阶段校企合作中“专业热、企业冷”的现象。

(二)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特点,从能力本位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特点来科学设置相关课程和制定培养目标

因为高职院校学制的限制以及对高职院校实践能力有较大的要求,所以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课程设置纷乱庞杂、不合理的现象,突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力保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的实践和质量。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训》、《出纳实务》等课程应加大课程实训的比例。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针对会计专业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不同的兴趣所在等进行培养。例如有些学生可能擅长出纳工作,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纸币的识别、点钞、对账、登记等方面的训练;有的学生可能更加擅长和喜欢会计员的工作,那么既要着重训练他们填写和审核原始凭证、具体编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等方面的能力;而有的学生可能对财务软件感兴趣,那么就要加强他们对相关财务软件的学习,强化相应的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这样就可以夯实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的基础能力,以一变应万变。

(三)高职院校自己成立代理记账公司,由专人负责经营

目前,中小企业的账务处理都交给了代理记账公司。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就业方向基本都是中小企业。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成立自己的代理记账公司,由专人负责经营。而账务处理则交给会计专业学生来完成,一人一个岗位,也可以轮岗。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分录、登录账务、填制会计报表、纳税申报、填写缴款书、缴纳税款、输出完税凭证等,全部由学生自己处理,老师指导。

建立了专业化的校企合作机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更稳定的实践平台,特别是代理记账公司能够将岗位和实践都具体化、明确化。通过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反过来指导我们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那些不足,今后应该怎么改进等。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避免很多重复性工作,摈弃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和工作,有利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实践,将变专业学习为岗位能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

目前,高职院校是政府拨款办学,企业没有参与进来。高职院校可以主动与多家企业签订合同或协议,双方联合办学。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办学、教学,学生在学校期间所交的学费。企业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提取作为管理费,当这些企业需求会计人员时,可以在高职院校自己挑选符合要求的会计学生。比如有的企业需求出纳,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出纳技能和实务;有的企业需求成本核算会计,我们可以加强成本核算方面的业务培训;有的企业需要工资核算和材料核算的会计,我们可以在培养的同时加强这些方面的培训。

通过这样的企业合作,把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让企业参与进来。为培养符合要求的有一定技能的会计人员共同努力。

三、总结

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还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企业、老师、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学校与企业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协调,同时政府要建立相关的政策扶持,只有这样才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研究[J].遵义职教论坛,2016,1.

[2]王东,张慧霞.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本土经验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6),17.

(作者单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