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论语》 学规矩

2017-06-14孙少华

前线 2017年3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规矩论语

孙少华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要求,这一点,在我们传统的经典著作中可以寻找经验,《论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总是从培养人们怎样懂得“守规矩”开始的。蒙学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都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规矩”。《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嘉言懿行,集中反映的是孔子的思想学说,其中大量介绍了他们对“仁”“礼”“恕”“孝悌”“忠”“正”“德”等思想的认识。这些核心要点,实际上教育人们在家庭、社会等不同环境中,如何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矩”。

个人独处或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遵守规矩。《论语》提出,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不忧不惧”;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此基础之上,《论语》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提出了具体的规定:担心言出而行不践,所以不敢轻易出口(“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并强调言语上要谨慎、行动上要敏捷(“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食不语,寝不言”;强调君子要走正道(“行不由径”);强调做事要“主忠信”,講话要严谨而遵循原则(“法语之言,能无从乎”),等等。

个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更需要遵守规矩,对此,《论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要做到“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不”(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贰过)、“四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果说“四毋”是对个人思想修养的道德规定,“四不”“四非”则是对个人在家庭、社会环境中如何开展活动的行为规范。在家庭伦理建设上,《论语》提倡“礼”“孝”“悌”“养”“敬”“慈”“友”,等等。可以这样说,《论语》总是把个人的内省和修养,把个人对“规矩”的学习与遵守,作为建设家庭与社会良好秩序的起点。

《论语》将“规矩”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思考,就是对 “德”与“位”关系的辩证认识。《论语》特别强调为政者要重视“德”,如解释“政”为“正”,提倡为政者要“端正”,提倡“为政以德”。个人平时要时刻注意提高道德修养,消除他人内心隐藏的对自己的怨言,能辨别是非(即“崇德、修慝、辨惑”);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在其位要谋其政,工作上要不懈怠、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即“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提出的个人对“规矩”的学习与遵守,既体现了儒家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儒家对个人在家庭、社会关系中承担重要责任的期待。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教育人们如何懂规矩、讲秩序。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毅力,具有对个人、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高度的负责精神,才能培养出“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君子”之材。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规矩论语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女佣的规矩
你懂不懂规矩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华辰是家规矩的拍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