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真、情切、情美

2017-06-14王文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林觉民陈情表项脊轩

王文雄

李密的《陈情表》陈述的是孝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陈述的是亲情,林觉民的《与妻书》陈述的是爱情。读这三篇文章足于让人泪流满面,故称之为三篇泪文。

一、文体之比较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君主陈述己见的文书。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如《项脊轩志》记录人物事迹,即在项脊轩中发生的事情。

“书”是一种书信形式。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如《报任安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二、作者的比较

李密乃遗臣故老,父早亡,母夺志,被祖母刘氏收养,少多疾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有才辩,蜀亡屏居乡里,累举不应。44岁,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为此写下《陈情事表》。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等职。

归有光出生时,家道已衰。祖母和母亲对他施行严厉的家教,13岁应童子试,19岁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但归有光的科举路充满荆棘,六次参加乡试,1540年34岁时中天府乡试举人。四十四岁才考中三甲进士。60岁以后才进入仕途。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林觉民,13岁受父命参加科举考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后掷笔离去。15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后入读福州高等9币范学堂,读书期间,林觉民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5年留学日本,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1910年赴广州起义前三天,林觉民写下了两封绝笔书,林觉民在与清军血战重伤被捕,从容就义,年仅25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两封绝笔书一封是《与妻书》,还有一封给父亲的《禀父书》。

李密、归有光、林觉民异同如下:

1.家境相似。李密与归有光的家境相似,都是出身于艰难的家庭。李密是“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归有光出生后家道已衰。

2.仕途不同。李密是伪朝故老,难预前行之路。归有光的科举路充满荆棘,60岁以后才进入仕途。林觉民是读书救国,参加了广州起义,成了革命志士。

3.理想不同。李密把“孝”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归有光把“澄清天下,振兴家业”为自己的理想;林觉民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4.结局不同。李密等刘氏死后,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因其自恃才能长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归有光违反专制官僚政治运作规律的做法激怒了他的上司与地方强权势力,受到排挤,后因身体急剧恶化,离开人世。林觉民在与清军肉搏中身受重伤力竭被捕,面对屠刀,他泰然自若,从容就义,年仅25岁。

三、情感的比较

1.年年知为谁生——情真

《陈情表》李密首陈的是家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还有“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百年老屋,……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与妻书》“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三篇文章,一篇是陈述家境、家情,一篇是细写家景,一篇是述双栖之所,感情细腻真挚。

2.料得年年肠断处——情切

《陈情表》李密陈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是母孙之情,其情拳拳。“愿陛下怜悯余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项脊轩志》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与妻书》“不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清汝先死,吾担悲也”“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而悲。”此情可待?

3.落红不是无情物——情美

(1)景美情亦美。

《项脊轩志》:“植竹木于庭,旧时兰楣,亦增胜。”且庭院“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还有“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让人摒弃世外的烦扰,仕途的坎坷。

《与妻书》“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有三四折,有小厅,厅旁—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昕。……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夫妻之情历历在目。

(2)物美情亦美。

项脊轩中的每一件事物,如窗户、书台,庭院里的兰桂、枇杷,小巷,项脊轩里的每一个人永远会铭刻在归有光的内心深处。

(3)心美情亦美。

《陈情表》“臣无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且“乌鸟私情,愿乞终老。”作者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叙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孝”之大理。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项脊轩志》念及大母、母亲、老妪、妻子,情深意切,令人唏嘘。

《与妻书》深入地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爱恋不舍,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以及献身革命的豪迈,豪情满怀。

三篇泪文虽然文体不同,但情感细腻,感人肺腑的,因为情真、情切、情美,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自成千古名篇。

猜你喜欢

林觉民陈情表项脊轩
至性之言,自尔动人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林觉民:不负家国却负卿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辛亥革命
《项脊轩志》的记叙技巧
《陈情表》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