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重若轻是生活常态

2017-06-12尹洁

环球人物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总队机长飞行员

尹洁

在位于北京顺义区的一个大院里,不时有身穿制服的飞行员拉着箱子走过,要么去往机场,要么从机场回来,每个人看上去都冷静而沉稳。采访之前,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的工作人员就给《环球人物》记者打预防针:“飞行总队的人都不太爱表达,要让他们多说话可不容易。”

在外界眼中,飞行员是一个有些神秘的群体,大多数时候乘客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在他们自己看来,驾驶飞机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不过是一项普普通通而重复性很高的工作。至于“机长”这份在外人眼中尤其“高大上”的职业,记者采访的3位国航优秀飞行员无一例外地表示“和其他行业没什么区别”。或许,对事业轨道在蓝天的人来说,用一颗平常心承载所有压力、处理好各种细节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能担负得起他人生命之重的职业,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想要的都得到了”

1978年出生的姜春鹏已经担任了5年机长。在成为飞行员之前,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专业的学生。2001年,大学四年级的他在学校公告栏里见到了招飞简章。

“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飞机时觉得特别神奇,那种感觉像一种梦境,直到现在都记得。所以那年看到招飞简章后,我就报名了。”姜春鹏对记者回忆。经过面试、体检,他顺利进入国航,又经过3年的培训,才开始执飞波音777机型。

当年国航培训部的老师对姜春鹏都非常熟悉,在同期学员中,他的勤奋、认真给周围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据老师们回忆,同样的课程姜春鹏会反复听上好几次。哪怕是在很多飞行员眼中“简简单单”的固定模拟机训练,他也经常去练习。有时机器不够用,无法上手操作,他就站在旁边看别人怎么做,并把心得记录下来。“固定模拟机训练学的是飞行前准备阶段的各种程序,这是保证安全的基础工作,必须学得扎实,不允许有一丝偏差。”姜春鹏说。

在国航飞行教员靳思军眼里,姜春鹏是一个踏实、聪明又非常专业的人:“他学习特别用功,尤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透彻,这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而且他英文很好,有一次还发现飞机使用手册存在翻译问题,素质很全面。”

2010年底,姜春鹏开始执飞空客321机型,一年多后升为机长。截至目前,他工作近16年,累计安全飞行1.3万多小时。

“在我飞行的这些年里,没有遇到过威胁生命安全的问题,小故障是有的,但只要按照程序解决就可以了,绝大多数故障都不会影响飞行安全。”姜春鹏说。马上又要到雷雨季了,每年的这个季节,恶劣天气多、大面积延误多、航班密度大。“遇到延误或备降时,飞行员一定要多观察、多分析,切忌急躁和盲目做决定。”姜春鹏一直记得自己升任机长前,一位老教员的告诫:“作为机长最重要的是真诚与担当。真诚是对旅客,担当是对机组,作为机长要勇敢、果断地做出决定,肩负起机长的职责。”

今年春节期间,姜春鹏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执行任务,妻子则带着儿子回老家过年。直到飞行任务没那么繁忙时,他才回去与家人“补过”了一个春节。去年的飞行旺季,单位本来安排他休疗养假,但由于航班多,机长出现紧缺,得知消息的姜春鹏立刻返回北京投入工作。

“我也希望尽可能地照顾家庭,但工作和家庭确实有冲突的时候,必须进行取舍。航班任务肯定优先,但如果老人孩子生病了也不能不管。常人遇到的问题我们都会遇到,只能尽量合理安排,既保证飞行工作,也保证家里不出大问题。”

2016年,姜春鹏被评为国航劳动模范,他感到十分满足:“能成为飞行员是我的幸运。成就感、满足感、荣誉感等所有我想要在工作中获得的东西,我都得到了,我很感谢这份职业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工作后我理解了父亲”

现年43岁的秦啸是在飞行总队的院子里长大的。他的父亲曾是一名领航员。秦啸清楚地记得,儿时自己经常站在院子里,仰着头看一架架飞机从头顶飞过。

“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他很忙、很累,每个月见不到他几次。那时是上世纪80年代,航班少、周期长,我父亲又是飞国际航班的,出去一次半个月才能回来,就像海员一样。每当我想让他陪我玩时,他都在休息。”秦啸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不过也有好处,父亲总会从国外给他带回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纪念品。飞行员整洁的制服、厚重的资料包、宽阔的背影,是他记忆里最深刻的画面。

虽然家人并不想让他子承父业,但秦啸还是成了一名飞行员。“家人的顾虑,我现在体会到了。飞行员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保障所有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飞行员的性格一般都比较沉稳,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出来的。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我们必须要有责任心,必须自信,否则就不适合从事这项工作。当然,我们也要保持谦虚的心态,当你执行各项程序时,必须按照飞行手册来,即使很多动作做了几万次、十几万次,还是要一丝不苟。因为所有的飞行规则,其实都是用鲜血换来的。”

2005年12月,秦啸正式成为机长。或许是因为成长背景的缘故,他一直把单位视作一个大家庭。“我是伴着国航和飞行总队的发展壮大一同成长的。总队的院子从几幢小楼逐渐变成一个大院,员工从几百名变成2600多名,我也从小孩成长为机长。我对这里无比熟悉,这里就是我的家。”

每次执行航班任务,秦啸始终强调一个原则——整个机组要一条心。“我们是一个集体,要目标一致、全心全意,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精力保证飞行安全。”他从自身做起,小到着装的整洁,大到设备的检查和操作,不厌其烦,保证精确标准,这种作风也感染了其他机组成员,驾驶舱的气氛总是和谐愉快的。每当大队需要秦啸临时加班、补班时,他从不拒绝;每当遇到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时,他从不急躁;每当有年轻人向他请教,他也从不保留。

参加工作20多年来,秦啸执飞过波音737和波音747两种机型,安全飞行1.6万多小时。2016年,他全年飞行988小时,几近满额,并被评为劳动模范。秦啸的父亲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儿子比我强”。

如今,秦啸的一双儿女也像他当年那样,每天在家里数着父亲出差的日子。“工作以后,我才慢慢理解当年父亲的感受,对家人的那种想念和愧疚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很希望自己能多一些时间陪伴他们。”秦啸说。

“85后”机长的“小时代”

马昭伟今年正好30岁,当机长却将近4年了。自2009年9月加入飞行总队以来,他先后执飞A321、A330两种机型,安全飞行7000小时。

面对《环球人物》记者,马昭伟表现出典型的“85后”风格——放松、坦率,还带着恰到好处的冷幽默。谈到年纪轻轻就当上机长,他归结为“赶上机会,自己也努力一點”。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天津民航大学,前两年在国内学习,后两年去国外的飞行机构进行实践训练,一毕业就被国航招收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民航业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飞行员供不应求。据国航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国内航校培养的飞行员,一毕业就会被各个航空公司抢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飞行员来到中国工作。当整个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时,飞行员的薪水和压力也是同样的高。

马昭伟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天时的兴奋。但这种情绪很快随着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工作而平复。“当飞行员需要很多素质,胆大、心细、严谨、一心多用……兼容到一起才是合格的,而能把所有素质融合起来的就是责任感,这是飞行员最重要的素质。要时刻想到后面是旅客。”马昭伟对记者说。与他配合的副驾驶大多是“85后”,与前辈们相比,他们的思维方式更活跃,也更敢挑战自己,但有些原则是永远不会变的。

“我喜欢这个行业,最初觉得挺酷,现在不仅是酷,还有一份责任感。飞机上数百人的生命,数百个家庭的幸福,当然还有自己的利益,都关联在一起。我们也都是老师傅们教出来的,让旅客安心是我们工作的本质。飞行员是一个严格按照标准做事的行业,身上这份责任感让你会有敬畏之心。对我们来说,所有乘客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因此每一次飞行都是重要的。”

已经工作了8年的马昭伟坦言,就算再喜欢一件事,从爱好变成职业后也不可能每天都保持激情,但这份工作让他感到安心和满足。“我不会干别的,就会开飞机。我的理想就是能平平安安地飞一辈子,这听起来就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

猜你喜欢

总队机长飞行员
中国机长
开飞机打盹?英提议对飞行员“疲劳检测”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机长吃饭那些事儿
飞行员的酷装备
2016年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环保警察
2016年1—8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幽默的美军飞行员手册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