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辽宁肥料登记管理改革的思考

2017-06-09于向华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1期
关键词:肥料监管信息化

于向华

摘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肥料登记管理工作的改革进展及取得的成效,总结肥料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肥料登记管理的新举措,为提高全省肥料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登记管理;肥料;信息化;监管

中图分类号:S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1-0016-02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实施肥料登记管理,把好肥料产品市场准入关,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肥料登记管理制度自1989年建立以来,在保障农业生产用肥安全、促进肥料产业健康发展、打击假冒伪劣肥料产品、维护农民群众和合法企业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辽宁省肥料登记管理工作亟需改善提高。通过总结肥料登记管理改革进展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肥料登记管理的新举措。

1 辽宁省肥料登记管理改革进展

1.1 简政放权,规范肥料登记审批行为

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辽宁省肥料登记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了肥料审批程序,从管理实际出发,简化不必要的程序和要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为肥料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一是实行肥料登记审批综合办公。2016年1月1日起,将肥料登记纳入“辽宁省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大厅,同时开通网上申报审批,企业申请肥料登记将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对肥料登记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二是取消部分行政权力。取消外省肥料登记产品备案核准、肥料田间试验承担单位认定、肥料登记产品检验机构备案、肥料登记产品抽样4项行政权力。

三是简化前置条件。取消水稻苗床调理剂正式登记田间示范试验资料和肥料续展登记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前置条件。

四是规范肥料登记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确定“田间试验”属于肥料登记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开展田间试验,也可委托有关机构开展;取消“产品检验”中介服务事项,“产品检验”转为技术性服务事项,目的是切实减轻申请登记企业负担。

五是取消省级肥料临时登记。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水稻苗床调理剂类产品可直接申请肥料正式登记。

1.2 多措并举,提升信息管理效率

通过在网站及时发布辽宁省肥料登记信息,编印《辽宁省肥料登记产品汇编》,在《辽宁日报》进行年度肥料登记产品公告,将肥料登记信息纳入“信用辽宁”“辽宁省涉企信息公示系统”“全国肥料登记产品信息管理及公开查询系统”等多种渠道,拓宽肥料信息公示范围,为社会各界查询肥料登记产品信息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时,设计开发“辽宁省肥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为做好肥料登记管理和监管工作提供快捷、方便、准确的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肥料信息管理效率。

1.3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创新肥料监管方式

一是建立肥料监管信息通报制。及时收集汇总全省肥料监管信息,以及农民集中举报投诉或查處的重大肥害事件或趋势性问题等,并及时向各级农业部门发布,以防止危害扩大,健全通报预警机制。二是实行投诉举报案件督办制。按“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的要求,设置专人负责肥料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同时,建立分类分级督办制,避免案件久拖不解,确保各类案件办结及时高效。

2 辽宁肥料登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少法律依据

目前,肥料登记行政审批设定依据为《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肥料登记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农业部门肥料管理职能弱化,执法力度不够。同时,《办法》是2000年颁布实施的,距今已15 a。期间,农业部多次下发规范性文件对省级肥料登记管理提出新要求,这些要求和规定有的与《办法》不一致,致使行政审批与权力清理工作处于被动。

2.2 包装标识混乱

肥料包装标识调查结果显示,辽宁肥料市场产品包装合格率仅为27.6%,大部分产品存在夸大宣传现象,特别是水溶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包装标识问题较为突出。一证多用、登记证号过期甚至随意编造、印制登记证号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2.3 原料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肥料生产原料来源复杂,辽宁省已发生多起肥害事件,如2011年鞍山千山区“氨基酸配方肥料造成山药绝产”事件,正是由于该肥料中使用了酸度过低的味精副产品作为原料才造成2 hm2山药绝产,损失额度多达45万元;2012年鞍山地区“使用工业副产品硫代硫酸铵造成南果梨绝收”事件,造成果农损失数百万元;2015年黑山县发生“使用药肥造成花生受害事件”。上述肥料按标准检测基本合格,均由原料不安全造成损失。

3 辽宁省肥料登记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3.1 明确肥料管理职责定位

农业部门应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体系特点,侧重肥料有效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着手制订或修改肥料管理相关法规和规章,在肥料标签备案管理、产品原料审核、配方审核等方面严格准入管理。

3.2 把握肥料管理制度改革方向

简政放权放管应结合优化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的趋势,肥料管理制度改革应顺应形势,改变“品种大把抓”、“流程全监管”的管理模式,在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和要件、推行“阳光审批”、加强事后监管等方面进行改革。

3.3 调整省级肥料登记审批规定

规范肥料登记管理,修订出台《辽宁省肥料登记审批程序》、肥料登记产品检测单位遴选办法等,取消省级肥料临时登记,规范审批流程,严格审批制度。

3.4 强化肥料登记事中和后续监管

一是加强登记肥料产品原料来源的审查。通过制定相关标准严格限定肥料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采用肥料产品安全性评价试验等严把登记审批关。

二是公开肥料包装标准备案信息。肥料登记产品实行备案制,备案标签与肥料登记产品登记证信息同时公开。

三是建立肥料监管“双随机”制。建立市场监管对象和执法人员数据库,采用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的“双随机”方式开展肥料执法。

四是建立黑名单制。将田间试验、产品检测造假的机构及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均纳入黑名单,取消相应机构田间试验和登记产品检测资格。连续抽查不合格的产品,肥料登记证有效期满后不予续展。

参考文献

[1] 佚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就肥料登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答记者问[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5(10):18-19.

[2] 董旭.辽宁肥料登记管理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6):136-137.

[3] 赵永年.浅谈强化肥料登记的必要性[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3(11):28-29.

猜你喜欢

肥料监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给玉米施肥
监管交通
全球肥料需求明年开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