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景观在河南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

2017-06-08张晓珂

艺术评鉴 2017年7期
关键词:应用

张晓珂

摘要:本文介绍了乡土景观的构成情况,分析了河南乡土景观的特点,阐述了将乡土景观应用到河南新农村规划中的原则以及重点,并提出了具体应用方法,通过列举实际应用案例的方法,强调了乡土景观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乡土景观 河南新农村规划 应用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8-0165-03

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乡土景观研究中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来,我国各学者针对乡土景观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对乡土景观在河南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问题的研究,可有效弥补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对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河南乡土景观

(一)乡土景观的构成及特点

河南乡土景观,由自然景观、聚落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共同构成[1],不同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以及乡土植物等。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属暖温带-亚热带气候,植物以银杏、水杉、悬铃木以及白玉兰等为主。2.聚落景观:聚落景观包括建筑物、广场、农田以及街道等,属于构成乡土景观的主要因素,是体现区域特点及风貌的关键。3.人文景观:包括生活居民生活方式、传统民俗、戏曲以及风水文化等,以民俗为例,河南省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包括洛阳大鼓、舞龙、皮影戏以及高跷等。

(二)将乡土景观应用到河南新农村规划中的重要性

河南地域文化是河南的灵魂,是河南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地域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3]。河南乡土景观符号特征与早期乡土聚落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历史息息相关,因此,河南乡土景观符号既是实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它能激起人们对地域特征——乡土的联想,挖掘出人们原始意识中对乡土的认知,唤起人们对土地生活模式的记忆,并将其最终沉淀为一种图式认知符号。将乡土景观应用到河南新农村规划中,能够使河南地域文化脉络得以延续,对于建设河南文化强省,充分开发利用河南文化优势,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土景观在河南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

(一)应用原则

乡土景观在河南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应本着一定的原则进行,具体包括保护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协调性原则以及公众参与原则5种[4]:1.保护性原则:乡土景观依赖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而存在和发展,在新农村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保护性原则,避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确保原有乡土景观,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存与传承。2.创新性原则:保护传统文化以及乡土景观,并不意味着无改革、无发展,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将创新性理念应用到新农村规划过程中,提高当地文化的多样性水平,以体现新农村规划中的“新”字。3.因地制宜的原则:河南新农村规划中,对乡土景观的应用,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河南省各个区域自然环境不同,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隨着时代的发展,居民的生活习惯,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与当地居民当前的生活习惯相适应,同时,积极体现当地的乡土文化,提高景观设计水平[5]。4.协调性原则:乡村环境中,自然景观、聚落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应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在新农村规划过程中,应避免过于强调不同景观的不同乡土价值,而割裂了上述三者的联系,以使三者达到协调一致的标准,提高景观规划的协调性水平[6]。5.公众参与原则:在河南新农村规划中,对乡土景观的应用,应遵循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吸取当地居民的意见,使景观设计效果达到更好。

(二)应用重点

乡土景观在河南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应充分关注以下问题:1.亲切感:乡土景观的应用,目的在于凸显当地特色,但需注意,应避免过强调特色,而对原有景观进行大面积的改变,应在创新的同时,使景观设计的亲切感得以保留[7]。2.心灵归属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河南农村人口数量极大下降,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均存在较大关联,从根源上看,在于居民心理归属感不够强烈。在新农村规划中,应加强对乡土景观的应用,将生活中的种种要素,应用到景观设计过程中,如村口的槐树,以及集会的麦场等,唤起居民对故乡的记忆,使居民的归属感得以提升。3.营造地域特色:地域的乡土特征,由区域内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的多方面要素共同组成,房屋的形状、村落的建筑物特点等,都是反应区域地域特色的主要指标。在河南新农村规划过程中,必须充分保留村落的上述特点,使乡土景观得以长久留存,使当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4.提高生态环境的和谐性:不同的村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圈,居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增强,新农村规划中,如需增加当地植物或动物种类,必须保证与当地的自然以及生态环境相符合,使当地的生态系统能够继续维持,确保人与动植物,能够和谐发展[8]。5.乡土气息的营造:新农村规划,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居住水平,但保留乡土气息,同样十分重要。应将当地居民在长期生产以及生活中所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气息,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使之得到保护,增强其乡土气息。

(三)应用方式

1.原有景观的规划

原有景观,是居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保留下来的景观,与当地居民生活需要的满足存在极大的联系,河南省农村自古存在“照壁”的人文景观,目的在于辟邪,体现了人们对于吉祥以及平安的渴望,同时,河南用于宗族祭祀的祠堂景观等,同样属于河南原有景观的代表。在丘陵地区,人们为了生活,通过开垦上坡的方式进行耕种,形成了独特的“梯田”景观。在新农村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保留上述景观,强调乡土的“原汁原味”,使河南农村地区的文化得以长久流传。

2.新增景观的规划

新增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应突破局限性,体现创新的特点,但同时也应保证与原有景观以及文化能够相互融合、互相统一,避免过于突兀。可以通过建立乡村主题公园的方法,创新农村景观,体现农村的“新”,体现其与传统农村的不同。在乡村主题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应将非原生的要素加入其中,例如,可以加入与当地文化特点以及建筑风格相符合的石凳以及石桌等。另外,公园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使当地居民能够深入其中,举办传统的“舞龙”等活动,使其原始风俗能够与现代化景观相融合,提高新农村规划水平。

三、案例分析

河南省安阳市某县,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万亩,人口128万,包括12个乡及1个新区管理委员会。新区位于该县东南部,相对贫困,为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当地政府组织对该区域进行了规划。

(一)自然景观的规划

在保留了当地居民原始居住环境以及耕地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规划,采用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在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原则的同时,建立了耕地以及田园风貌保护区,使得当地的自然景观特点得到了传承。该区域,每家每户都具有独立的猪舍及鸡舍,规划过程中,保留了上述特点。区域乡土植物以旱柳、国槐、臭椿等为主,上述植物被完全纳入到了保护计划中,未出现砍伐等现象。区域建筑材料以琉璃瓦、青砖以及木材等为主,为提高居民居住质量,从乡土建筑中,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并将鹅卵石等应用到了建筑的装饰过程中,将其装饰成为了吉祥图案,使得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聚落景观的规划

区域原始村落的传统居住形式,以四合院为主,通过对民意的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多数希望能够改变现有的居住形式,住上现代化的民居。考虑居民的上述需求,以四合院为原型,在保留其部分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类四合院”建筑。社区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风水问题,房屋坐北朝南,采光良好,且能够保持通风,村落背山面水,屋后种植风水树,形成了良好的风水格局。庭院设计中,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新增了停车场、农具房以及种植池等,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相适应,且提高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三)人文景观的规劃

将该区域传统的杂耍、跑旱船等活动保留了下来,为人们搭建举办上述活动的场所,鼓励人们参与到活动中,凸显了当地的乡土文化。“吃糖人”以及“烧灌肠”等饮食风俗,同样被保留了下来,增添了农村的乡土韵味。为居民集中搭建了戏台,使得传统节日以及婚丧嫁娶等活动的开展,获得了单独的空间,为豫剧的传承提供了途径。佛教属于该区域的主要宗教形式,是村民的精神信仰,规划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区域的宗教特点,在新的社区中,设置了神庙,使得当地的传统文化保留了下来。

四、结语

河南新农村规划中,充分保留了原有的乡土特色,在考虑居民对生活环境以及质量的要求的基础上,对乡土景观进行了创新与改革,改变了原有村落的面貌,同时也为乡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空间。我国新农村建设,应以河南为典范,参考其建设蓝本,将乡土景观应用到新农村规划过程中,使新农村建设得以更好的实现,使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景芝,吉文丽,张萌,王清,吉鑫淼.“新乡土主义”在半农半牧地区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额敏县村镇景观规划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4):261-265.

[2]武楠楠,马东丹,王鹏磊,苏金乐.乡土景观元素在新农村社区中的应用研究——以滑县锦和新城社区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4,(20):58-61+65.

[3]张少丽.乡土景观在城郊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4,(18):99-100.

[4]程驰.“乡土景观”概念在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以“新农村”景观设计课题实践为例[J].艺术教育,2012,(06):145.

[5]李怀义,程慧玲,楚红利,苏宪乐.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河南濮阳市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2,(10):81-83.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