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春”养生之道

2017-06-07拂晓

农民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凉性早睡早起阳气

大地回春,是升发的季节。人体经过“冬藏”,储备了足够的能量,开始焕发勃勃生机。这时的养生,中医强调从“去春火、清春困、升春阳”开始……

去春火

中医认为,春为伊始,草木发芽,阳气开始上升,人体内热散发,加之春季气候干燥多风,水分流失严重,特别容易上火。

应对妙招:

多吃凉性食物。常喝些绿豆汤、鱼腥草汤,可清热去火;吃凉性的水果可预防上火,如梨、柚子、西瓜、草莓、枇杷等。尽量少吃油炸、辛辣、肥腻等燥热食物。

晚餐不宜多吃。古人“过午不食”,现在虽不提倡“不食”,但晚饭不宜吃得过多、过晚,尤其不要大量吃肉,避免积食生火。

随时补水。北方的家庭建议使用加湿器,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适当多喝些水,以水制火,千万不要等感觉口渴再喝水。适当地喝蜂蜜水,可润肠促排便,起到清火的效果。

及时疏肝解气。压力过大,不良情绪长期蓄积,身体就会呈现一种上火状态。学会倾诉,给火一个去处。情绪不顺畅而上火的,可服用越鞠保和丸或加味逍遥丸,或喝点玫瑰花茶。

清春困

冬春替换,气温升高,人的身体处于舒展、升发之际,气血也开始向外,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这时人常会感到疲乏困倦。如果进食肥腻食物或运动少,更易加重春困。

应对妙招: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坚持早睡早起,起床后可做一做户外运动,让身体沐浴在春光之中,呼吸新鲜空气,可有效克服春困。相反,睡懒觉不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反而会越睡越困。

多一些视觉刺激。春季多外出走走,举目远望,将美丽的大自然尽收眼里,这样可以给自己很好的视觉冲击,从而有助于消除春困。

喝一杯茉莉花茶。花茶甘凉而芳香,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阳气升发,令人神清气爽,使“春困”自消。

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常吃橘子、香蕉、苹果等富含钾的水果,以免缺钾引发大脑疲倦。

头部按摩法。手指合拢,指尖轻轻按在太阳穴上,以顺时针方向转6次,再以逆时针方向转6次。十指梳发或双手按摩头枕部或额头,也都能提神醒脑。春困时还可嗅嗅清凉油,听一些振奋人心的音乐,或用冷水洗脸。

升春阳

春天是阳气初生之季,远不像夏季那么隆盛。所以,从春天开始到夏初,我们需要顺应自然规律,帮助人体阳气升发,以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功效。

应对妙招:

做好春捂。春季气候多变,匆忙减衣易导致身体受寒,伤及阳气。尤其要做好下半身保暖。当气温上升时,也不要过早减少裤子和袜子,还要经常用温热水泡脚,以升阳气。

呵护好背部。背部是人体阳气聚集处,可经常拍打按摩背部——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沿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复多遍。然后双手搓热,温捂腰部,早晚各一次。还可选择阳光充足的上午晒晒后背,可获得更多的阳气。

睡好子午觉。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属于子时,阳气开始升发,早早入睡,能很好地养阳气。中午11点至13点属于午时,心经旺盛,吃午饭后要小憩片刻来养心,以保持下午精力充沛。

饮食来养阳。春季饮食宜清淡可口,宜选甘、温之品,适当进行温补,如葱、韭菜、红枣、花生、牛肉、羊肉等,但不宜大热、大辛,同时还要忌酸涩、油腻生冷之物。

轻运动更养阳。“动则生阳”,随着气温的回升,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极拳等。春季锻炼以小运动量的活动为宜,注意别过于剧烈运动,微微出汗即可。

猜你喜欢

凉性早睡早起阳气
当一个人变得自律
早睡早起(部级优课)
早睡早起 不易抑郁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海带
——排毒
吃辣
吃辣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