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损分析在配网线损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实践思

2017-06-07黄川芸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线损管理重要性

黄川芸

摘 要:电力企业要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进行配网线损管理。线损分析是线损管理中的基础性环节。该文介绍线损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线损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降低损耗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线损分析 线损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M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45-02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重视线损管理,降低线损,对增加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线损分析是线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文章对线损分析在配网线损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介绍线损分析的方法,并据此提出有效降低损耗的意见建议。

1 线损分析方法

线损分析首先要明确配网线损的组成。

1.1 按影响因素划分

1.1.1 按综合线损率、网损率、分区线损率分析

当月线损率情况,同比上年同期下降(或上升)情况,分析下降(或上升)原因及计划指标值的完成情况;累计线损率情况,同比上年同期下降(或上升)情况,分析下降(或上升)原因及计划指标值的完成情况。

1.1.2 扣除无损电量分析

将无损的用户专用线路、专用配电变压器、通过用户的转供电等相应的售电量扣除后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得真实的线损率。

1.1.3 其他影响因素线损分析

包括技术改进对线损率影响、抄表方式对线损率影响等进行分析。

1.2 按对比方式划分

1.2.1 实际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对比分析

理论线损是经过常用的计算方法(如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等)计算得出的理论值;实际线损则是经过计量装置采集后计算得出的实际值。对比实际线损率和理论线损率,能看出企业管理上的差距,能分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实际线损过大,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加重企业经济负担,应采取各种措施降损。

1.2.2 固定损耗比重与可变损耗比重对比分析

固定损耗是不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损耗,只要有电压就会产生损耗;可变损耗是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损耗,电流越大,可变损耗越高。如果固定损耗比重大于可变损耗,线路设备处于轻负荷运行状态,不利于实际线损率的降低。如果可变损耗比重大于固定耗损,线路设备处在超负荷运行状态。

1.2.3 现状与历史同期对比分析

用电负荷常与季节变化有关,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农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等)。由于同期的情况、条件等基本一致,所以与历史同期的线损数据比较具有较大的可比性,能够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问题。

1.2.4 与平均线损率对比分析

是基于一个连续的较长时间的平均线损率,能够消除因负荷变化、时间变化、抄表时间差等因素造成的线损波动现象。这样的平均线损率能较为之客观地反映线损的实际状况。与该平均线损率比较分析,能有效地发现当时的线损是否正常。

1.2.5 电量平衡分析

电能平衡分析是对配电网电源输入端电量与输出端电量的比较分析。主要用于变电所、配电室和计量箱的输入和输出电能分析,以及母线电能平衡分析。计量总表与分表电量的比较分析,用于监督计量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变电站本身耗能情况,这是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经常开展(每月不少于一次)电能平衡分析活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使计量装置保持在正常的运行状态。

1.2.6 其他类型的对比

企业根据理论线损率和自身实际运行情况设定一个线损率考核指标,将实际线损率与这一考核指标进行对比,以分析降损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配电网供电区域之间的线损率进行对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差别,通过对不同区域线损率之间的对比,可以找出线损发生的原因,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

2 线损分析的重要性

线损分析是电力部门发现线损管理工作不足之处的重要方法,并可以针对这些不足找到正确的降损方向。如果没有线损分析,电力部门即使知道线损情况严重,也找不到线损出现的具体原因。通过线损分析,电力部门能够找出不合理的线路设备并及时调整,找到管理问题,明确下一步改善管理的方向。

线损分析可以及时查找出线损升降原因。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各配电线路负荷情况不同,造成的线损情况也不同。根据线损变化的规律,可以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制定不同的降损措施,减少用电损耗。

线损分析可以帮助电力部门确定最佳运行方案,通过技术性手段降低理论线损率,进一步减少用电损耗,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3 影响线损的因素

3.1 技术性因素

3.1.1 配电线路选择不合适

输配电线路设计时要根据用电负荷选择合适的线路,如果用电负荷高于线路承受能力,会造成过载,理论线损率和实际线损率都比较高;如果用电负荷长期低于线路承受能力,线路低负荷运行,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线损。

3.1.2 线路复杂、供电半径过长

一些片区用户少、用电量小,220 V配电线路线径小且供电半径长,属尾端用电量,线路损耗大,造成线损严重超标。

3.1.3 用电负荷波动大

住宅小区用电时间集中,为了防止用电高峰期线路过载,一般配变容量较大,但用电低谷时段线路会低负荷运行,变压器空载损耗和线路造成线损。

3.2 管理性因素

3.2.1 抄表

抄表人员抄表错抄、漏抄、估抄等原因,造成电量数据不准确,给线损的准确分析造成障碍。如果负荷变化较大时,高压客户抄表例日不同步,也會造成线损。

3.2.2 故障处理不及时

部分地区输电设备更新不及时,电网运行负荷超出设备极限,故障频发,如果电表故障、线路问题发现晚、处理不及时都会造成线损。

3.2.3 管理不清晰

分区管理需要明确客户的划分,如果存在比较严重的台区串户现象,会造成线损,而且难以查明原因进一步降损。

3.2.4 线路环网操作

基于城市配电网电源点的合理布置,进一步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线路环网率基本达到100%,线路转供能力加强。线路电量统计时如对转供电量统计不准,影响线损准确计算。

3.2.5 对线损分析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

供电部门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线损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降低线损率。有些电力部门对线损分析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进行科学的线损分析,一方面难以衡量目前的实际线损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难以制定出有效的降损措施。

4 降低线损的方法

4.1 合理规划线路

合理规划要同时考虑到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尽可能简化线路、缩短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合理设置电源点在负荷中心。导线的截面、变压器的容量选择都要满足用电负荷的需求,避免导线与变压器和用电负荷不符的情况。

4.2 引入先进设备

尽可能用低耗能的变压器,如S13、S15型和非晶合金变压器等取代老、旧高耗能的变压器。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减少人为误差,还可以及时进行数据分析等措施,降低线损。技术革新是降低理论线损率和实际线损率的动力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4.3 建立健全线损管理机制

管理因素对在线损的影响因素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要降低管理性因素造成的线损,要建立健全线损管理机制。具体而言,明确片区划分,减少串户现象。通过划区域制定专人负责、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等方式减少抄表中的失误,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严厉整治窃电行为。采取措施切实降低管理线损。

5 结语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提高线损管理水平必须提上电力部门的日程,而线损分析作为线损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电力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首先明确了线损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说明了线损分析在线损管理中的重要性。根据线损分析,找到了线损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性因素和管理性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地降低线损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刘东超.农村供电所线损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4):170.

[2] 狄红武.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控制要点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6):258.

[3] 张恭卓.城市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J].安徽电力,2010(2):28-31.

[4] 曾重谦,廖民传,张勇军.配电网电能损耗的原因与主要降损措施[J].供用电,2009(2):28-31.

[5] 朱忠明.加强线路分析能力,提高线损管理水平[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版,2012(12).

[6] 姜寧,王春宁,董其国.线路与节电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线损管理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线损管理工作强化摭谈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