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育的方式应对校园欺凌

2017-06-06郑富兴

中国德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竞争校园思维

校园欺凌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但是由于互联网的传播,大量的校园欺凌现象被集中展示在人们面前,脚踹掌掴、扒衣拍照的视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而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沸沸扬扬的校园欺凌事件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4月28日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提出了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国家要求。随后,学校纷纷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活动。这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在当今这个时代,学生们面临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有来自自然的伤害,更有来自同类的伤害。不过,在这场专项治理活动之后,校园欺凌事件仍在不断上演。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应对,更需要学校教育的应对——以教育的方式应对校园欺凌,是更根本的解决之策。

以教育的方式应对校园欺凌,首先必须反思今天的学校教育。

2016年底,一位北京家长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发了一篇长文,讲述了孩子在北京某小学遭受的校园欺凌。据报道,该家长向学校及学校所在区教委反映自己孩子在两年里遭受同学欺凌的事情,欺负者供认不讳,但老师却认为这事“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而“学校一直在积极努力协调,客观、公正地处理几方家长间的相关诉求和矛盾纠纷”。针对网络上的报道和评论,当事学校还发表声明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学生及学校声誉,并追究相关主体责任。由于我们不能确知事情的前因经过结果、当事人的背景,此中是非曲直也就难以评说。不过,当事学校的反应和态度无疑折射出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些问题。

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育思维在主导学校教育。重教书轻视育人是今日中国学校教育备受诟病的一个问题。学校很少关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这个案例而言,当事学生自三年级开始就被同学“骂侮辱性外号”,一直到四年级才由家长曝光而引起学校关注。试想,两年的时间,只要教师稍微关心一下学生,细心观察,耐心询问,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发生的欺负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作为教育者,教师只要把教育的重心稍微向学生的身心发展倾斜一下,自然就会预见到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在该年龄段会遭遇到什么困惑。没有注意到学生遭遇的困惑,或者不当回事,这说明当前学校教育“眼中无人”。

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思维在影响学校教育。今日学校教育的重心是什么?很多学校将重心放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应试训练上。这种应试教育思维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教师的关注点往往是作为个体的学生,教师鼓励每个学生通过自我的努力获得成绩的提升。虽然我们也强调班集体建设,呼吁学会关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强调个人自我奋斗的竞争观念已经成了今日学校教育者的潜意识。在大的应试氛围下,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习得了以竞争求生存的学校潜规则。同班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从学习领域蔓延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思维实质是一种恶的竞争思维。高德胜教授曾撰文指出,竞争以人人为己为出发点,内在地包含着对他人的排斥与打击。正是这种恶的竞争成了校园欺凌行为的温床。

明晰了这些,以教育的方式应对校园欺凌,就要求学校教育者应该具备一种健全的教育思维。健全的教育思维是人(个体与人类)、知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思维,即教育在社会之中,运用知识来促进个体与人类的发展。学校教育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获得理性与身体的发展,从而能够生存生活于社会,并且能够自主规划自己的人生甚至主宰自己的命运。英国思想家斯宾塞曾说过,生活应当是教育价值的核心,并概括了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为人父母、公民活动、文化休闲等五种生活活动,并据此提出了一个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直接保全自己”排在第一位。相比之下,今日我国学校教育的内容不仅范围狭窄,而且本末倒置。学生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升学考试,不是为了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校园欺凌的持续存在说明我们的学校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直接保全自己,也让人对学校教育能否帮助学生走向陌生的世界、适应残酷的社会竞争产生怀疑。

也许学校里的恶的竞争是对学生的一种抗挫训练。学校即社会。学校里的校园欺凌让学生们看到,现实生活与人类社会中不仅有幸福、快乐、关爱、友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欺騙、冷漠、侮辱与伤害。学生走出家的温暖港湾,来到陌生人聚集的学校,必然会面临着来自他人的欺骗、冷漠、侮辱与伤害,而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愈加明显。打架斗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们无法逃避这一切,只有勇敢面对这一切,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更要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甚至有能力去保护别人。早一点儿学会总比晚一点儿学会好。人生充满艰辛,社会不乏黑暗。校园欺凌只不过是在预演成人社会里的权力游戏。反抗校园欺凌成为学生面对社会之恶、学会保护自己的热身。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有爱心,也要有“狠心”。所谓“狠心”,就是在生命的界限内让学生勇敢面对校园欺凌,自己去坚强承受,设法解决。学生要去经历这些欺骗、冷漠、侮辱与伤害,才能激发出求生的勇气与本能,从而逐渐长大成人、走向自强,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竞争。

【郑富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竞争校园思维
竞争的合适位置
感谢竞争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