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7-06-05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维持性依从性血液

孙 华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新区, 安徽 芜湖, 241000)

护理干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康复的影响

孙 华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新区, 安徽 芜湖, 241000)

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康复

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一种肾脏替代疗法,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较为安全有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由于多数患者未充分认识血液透析,且血液透析治疗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治疗依从性较差且透析相关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2], 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8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均病情稳定和神志清晰,且知情同意,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等患者。依据不同干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40例。护理干预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1岁,平均(70.2±10.0)岁,透析时间6个月~5年,平均(3.9±1.1)年,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常规干预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1岁,平均(71.1±10.6)岁,透析时间7个月~5年,平均(4.1±1.3)年,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常规干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 ① 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安慰、鼓励患者及家属,予以良好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有清晰了解,帮助患者有效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升治疗依从性。② 饮食服药护理干预。督促患者严格遵循热量、蛋白、钙高以及磷、盐、钾低的饮食原则,有效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并对水分摄入进行严格控制,如患者体质量控制不佳和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必须反复多次地实施全面宣教,将饮食宣传小册子发放给患者,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膳食计划。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使其在用药过程中始终采用准确方法,有效避免随意停改药量现象,尤其要将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交代给患者。③ 活动护理干预。多数血液透析患者有社会行为退缩现象,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及相关社会人员等充分支持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督促患者多做适当运动和参加社会活动等,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况,提升患者价值感及生活兴趣[3]。

1.3 观察指标

干预后对2组患者体质量增长<5%、血色素达标、对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等进行观察,以评定干预效果。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分值提升表示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加重,反之则为减轻[4]。自行设计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内容包括10项,即适当活动、起居规律、合理饮水和控水、规律血液透析、自我病情监测等,分为1~4分4个等级,分值越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内容包括26个条目4个维度,即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社会关系、环境职能,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5]。此外,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首次综合征、失衡综合征、肌肉痉挛、高血压、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组组体质量增长<5%比例、血色素达标率、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n(%)]

与常规干预组比较, *P<0.05。

2.2 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 2组患者间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 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 干预后,护理干预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 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常规干预组比较, #P<0.05。

2.3 组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与常规干预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方法,能够以较快速度有效缓解患者的尿毒症症状,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不仅对透析疗效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还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培养自身爱心及责任心,热情关心并呵护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始终保持亲切语言、诚恳态度、周到服务,在言语及行动中有效维护患者自尊,提升穿刺技术及血液透析质量,为减轻患者全身不良反应提供良好的前提[6-8]。临床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建立朋友式关系,充分理解患者,积极诱导其说出内心感受,通过倾诉宣泄和舒缓不良情绪,积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9]。此外,指导患者保持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科学休息及活动,促进生活能力的提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理能力,和临床医护人员一起将临床治疗和护理计划成功完成,进而提升生活质量,为患者向家庭及社会回归奠定坚实基础。

[1] 梁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的需求性调查分析[J]. 激光杂志, 2012, 33(6): 84-86.

[2] 吴开蓉. 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家庭护理能力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0): 24-25.

[3] 岳秀娟.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及与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1): 4758-4759.

[4] 高芳, 吴恩亮.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22(34): 104-105.

[5] 赵辉.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24): 4579-4580.

[6] 张艳. 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的编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8): 3312-3316.

[7] 张燕, 卜玲, 杨卉. 血液透析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分析及管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6): 48-51.

[8] 张咏.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4): 29-31.

[9] Seyhan E C, Gunluoglu G, Gunluoglu M Z,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and QuantiFERON-tuberculosis Gold In-Tube test for development of active tuberculosi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 Annals of Thoracic Medicine, 2016, 11(2): 114-120.

2016-11-24

R 473.5

A

1672-2353(2017)04-183-02

10.7619/jcmp.201704057

猜你喜欢

维持性依从性血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