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研究

2017-06-05张莉莉彭晓容张文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植皮舒适度负压

张莉莉, 彭晓容, 张文凤, 连 杰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 骨伤一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研究

张莉莉, 彭晓容, 张文凤, 连 杰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 骨伤一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辅助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4组, A组患者采用VSD通道建立护理技术, B组患者采用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 C组患者采用VSD通道建立+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4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护理前后创面大小、疼痛缓解情况与满意度。结果 C组患者导管堵塞次数、VSD植入时间、植皮成活率、舒适度与住院时间总体水平均优于其他3组,而住院费用仅显著高于B组, C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通道建立+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辅助效果最佳,值得临床借鉴。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创伤; 感染创面; 疼痛; 护理

随着中国的交通与工业水平愈加发达,民众外伤概率也大幅升高,其中骨科创伤属于较为严重的类型,可造成大面积创面暴露,极易引发感染,给临床医务工作者带来了诸多难题[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针对该类问题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但在骨科创伤中的开展难度较大,因此需采用有效的护理模式予以辅助。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护理模式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辅助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160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师循证医学评估后行VSD治疗,同时排除[2]:① 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② 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③ 合并糖尿病或动脉血管疾病患者等。A组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2±8.1)岁,新鲜创面18例、感染陈旧创面22例; B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4.7±7.2)岁,新鲜创面19例、感染陈旧创面21例; C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8±7.6)岁,新鲜创面20例、感染陈旧创面20例;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6±8.8)岁,新鲜创面21例、感染陈旧创面19例。4组患者性别、年龄与创面类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术毕纱布包扎并返回病房,接通中心负压,保持在125~220 mmHg, 并予以吸引,观察半透膜密闭性、是否漏气、敷料管管型与压力范围等; 记录引流量,如出现血性液体则暂停吸引,如出血不止则应先止血后再吸引; 如敷料干结变硬,可从引流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再予以吸引,通过漏气声音判断漏气位置,并重新密封; 如出现堵塞,可在引流管侧管冲洗接口注入生理盐水,并多次抽吸,如仍堵塞,可更换敷料; 如敷料出现异位或其他颜色,应作创面细菌培养再行抗生素干预。A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VSD通道建立护理技术,即采用VSD-B型材料,并在冲洗接口连接装有500 mL生理盐水的输液器,于术后48 h内持续或间断冲洗,以60滴/min为宜,可视患者情况调整速度,每日冲洗2~3次。B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即应用中心墙壁供氧系统,以湿化瓶装2/3医用蒸馏水湿化氧气备用,并以吸氧管连接冲洗接口,氧流量表打开即为供氧,氧流量为4~6 L/min, 可防止氧气通过造成的敷料快速膨胀,以保护半透膜密闭性,每次供氧15~30 min, 每日2次,氧气供应后需进行负压压力值调整。C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VSD通道建立+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方法同A+B组。

1.3 观察指标[3-4]

比较4组患者的导管堵塞次数、VSD植入时间、植皮成活率、植皮次数、舒适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创面面积等。① 舒适度采用舒适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得分区间为0~10分。0分,即干燥、紧绷,非常不适; 1~3分,即干燥、紧绷,略不适; 4~6分,即无明显干燥紧绷,偶感不适; 7~10分,即湿润、清爽,非常舒适。②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得分区间为0~10分。0分,无痛; 1~3分,轻微疼痛可忍受; 4~6分,疼痛影响睡眠,但可忍受; 7~10分,疼痛难忍。

2 结 果

2.1 4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C组患者的导管堵塞次数、植皮成活率、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P<0.01), C组的VSD植入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与对照组(P<0.01), 而住院费用仅显著高于B组(P<0.01)。见表1。

表1 4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

与A组比较, *P<0.01; 与B组比较, #P<0.01; 与C组比较, △P<0.01。

2.2 4组患者护理前后创面大小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4组间治疗前后创面面积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差值显著高于A、B组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4组患者护理前后创面大小与疼痛缓解情况±s) 分

与A组比较, *P<0.01; 与B组比较, #P<0.01; 与C组比较, △P<0.01。

3 讨 论

骨科创伤属于较为严重的创伤类型,尤其是存在四肢软组织皮肤缺损的患者,常合并骨折、骨外露、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情况,操作流程极为复杂,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需清洁创面后换药,待出现肉芽组织后方可植皮,但换药过程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难以估计,加之引流方式局限,肉芽组织生成缓慢,工作量巨大,因此在临床上逐渐被摒弃[5-7]。VSD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学者Fleischmalm首次创立,开创了普外科与骨科开放型创口治疗的先河,自引入中国后疗效得到了广泛好评,在临床烧伤科、骨科、普外科等科室应对急、慢性皮肤损伤或棘手创面的治疗中已逐渐推广[8-10]。

有研究[11-13]指出,相较传统换药方式,VSD技术具有愈合更快、并发症更少的优势,并能有效恢复创面,提高植皮成活率,因此可作为骨伤创面治疗的首要推荐方案。医务人员在VSD技术的开展过程中也发现,其易造成管路堵塞,引起引流不畅,给治疗与护理带来麻烦,加之持续负压吸引的创面缺氧干燥,对肉芽组织的生长不利,而传统护理模式仅将工作重点放在病情观察与应对处理上,并未予以其他特殊护理干预,待问题出现时已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延误治疗周期,影响治疗舒适度,因此VSD护理技术应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技术革新与改良,如针对导管堵塞问题可予建立引流管道并持续冲洗,针对创面缺氧干燥问题可予周期性高浓度湿润氧气干预,从而促进血管再生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吸引修复细胞迁移,减少感染,并提高创面愈合效果[14]。

本研究数据显示, C组患者导管堵塞次数、VSD植入时间、植皮成活率、舒适度与住院时间总体水平均优于其他3组,而住院费用仅显著高于B组; C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其他3组; 由此表明, VSD通道建立+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可明显减少管路堵塞问题,生理盐水冲洗管壁可降低堵塞概率,并带动吸出物、贴附的结痂吸出管外,使引流更为通畅。

[1] 陈少华.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2(9): 1386-1387.

[2] 练伟云.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J]. 中外医疗, 2013, 32(15): 137-137.

[3] Ohnhaus E E, Adler R.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measurement of pai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verbal rating scale and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J]. Pain, 1975, 1(4): 379-84.

[4] 黄兰珍, 王兆杰, 李晴, 等. 心理干预在创伤骨科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 19(4): 341-342.

[5] 姚洁, 郭晓兰, 王军威.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 19(10): 69-70.

[6] 卢立锦.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面的护理[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2, 14(2): 247-248.

[7] 张丽华, 刘佳佳, 徐淑娟, 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7): 1384-1385.

[8] 杨益霞, 李辉, 金瑶. 夫明防水敷料在紧急处理骨科负压封闭引流漏气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5): 593-593.

[9] 李蕊. 61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伤的护理[J]. 天津护理, 2010, 18(6): 337-338.

[10] 王俊霞, 朱旭, 吴学建, 等. 可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岛状臀大肌皮瓣修复Ⅳ度褥疮[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2, 35(2): 148-150.

[11] 陈俊柱, 胡广健, 蒋佑升, 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皮肤逆行撕脱伤12例[J]. 广东医学, 2014, 35(13): 2067-2068.

[12] 刘明锁, 刘文文, 宁勇, 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3, 53(44): 73-74.

[13] 张晓峰, 李晓林, 罗轶, 等. 手型与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伤的疗效比较[J]. 海南医学, 2016, 27(10): 1681-1682.

[14] 孙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的应用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 83-84.

Nursing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

ZHANG Lili, PENG Xiaorong, ZHANG Wenfeng, LIAN Jie

(OrthopedicDepartment,Luzhou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uzhou,Sichuan, 646000)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s treated by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Methods A total of 165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VSD channel technique, group B with VSD discontinuous high-concentration oxygen care, group C with VSD channel and VSD discontinuous high-concentration oxygen car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Clinical indicators, wound charges after nursing, pain relieving and nursing of four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catheter occlusion, VSD implantation time, graft survival rate, comfort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group C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three groups, whil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The pain-relieving condition of group C was better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P<0.0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rsing satisfaction(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VSD channel and VSD discontinuous high-concentration oxygen care is the best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wounds and infected wounds.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orthopedic trauma; wound infection; pain; nursing

2016-08-03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20140632)

R 473.6

A

1672-2353(2017)04-098-03

10.7619/jcmp.201704030

猜你喜欢

植皮舒适度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
四肢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治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