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对比

2017-06-0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瑞替普尿激酶溶栓

陈 源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药物与临床・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对比

陈 源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比较尿激酶与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溶栓治疗,依据应用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5.0%,出血率为15.0%,明显优于对照组55.0%、30.0%,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相较于尿激酶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瑞替普酶;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基于冠状动脉病变因冠脉血供骤然中断或减少导致相应心肌处于持久且严重的急性缺血状态而诱发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现象[1]。为比较尿激酶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现将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溶栓治疗,依据应用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为49~78岁,平均年龄(59.4±6.4)岁;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48~79岁,平均年龄(58.7±5.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凝血四项、血常规、生化、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治疗,并行心电监护与吸氧处理。确诊后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而后改为100 mg/d;给予氯吡格雷300 mg,于溶栓结束后6~8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6 mL,2次/d,持续用药7~10天。UK组基于此在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添加150万UK,静滴,持续1 h。r-PA组于溶栓前静注肝素60 U/kg,控制最大量在4000 U以内,而后在0.9%氯化钠溶液5 mL中添加r-PA18 mg,缓慢静脉注射于5 min内,若2 h后溶栓未通再给药1次。

1.3 溶栓再通判定标准[2]

①将溶栓剂输入后2~3 h内胸痛症状基本消失;②溶栓2 h内心电图中导联ST段快速降低不低于50%;③溶栓2 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④CK-MB高峰前移至发病后14~16 h内。符合上述2条及其以上标准便可判定为再通,仅符合①、③者除外。对急性期35d内死亡率、不良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再梗死)发生率予以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骤然发病且进展快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尽快再通闭塞血管,将心肌灌注恢复,挽救濒死心肌,为心功能提供保护,且减少死亡现象。溶栓治疗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组主要使用尿激酶与瑞替普酶。

尿激酶为第一代溶栓药物,属于非纤维蛋白特异性药物,可对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产生直接作用,将裂解纤溶酶原催化为纤溶酶,后者可将纤维蛋白凝块降解,亦可将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降解,进而将溶栓作用发挥出来。但该药物弊端在于会对全身纤溶系统产生作用,无纤维蛋白选择性,冠脉再通率较低,仅50%左右,且死亡率约为10%[3]。阿替普酶为第二代溶栓药物,可选择性结合于血管表面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复合物,快速溶解血栓,但半衰期较短,需大剂量连续静脉用药。r-PA为第三代溶栓药物,基因改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后形成的新型溶栓药,为单链多肽,不具备糖基侧链,其主要特点如下:①将t-PA强溶栓作用保留,t-PA很容易结合于肝脏上受体,加快血浆清除速度,故而在溶栓治疗中不仅要首剂静脉推注还需持续静滴;而r-PA将t-PA三个区去除后延长其半衰期,可直接静脉推注,用药更方便。②t-PA紧密结合于血栓,于某血栓处将作用发挥出来后很难再在其他部位发挥作用,而r-PA较少结合于血栓,其作用可在多处发挥,将溶栓作用增强。本组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5.0%,出血率为15.0%,明显优于对照组5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一致[4]。

综上所述,瑞替普酶相较于尿激酶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1] 王建军,李志民,方 洁,等.急诊应用瑞替普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5):455-457.

[2] 陈 颖,刘 冰.尿激酶与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5,(32):70-70.

[3] 吕永刚.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治疗中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5):91-93.

[4] 尚 宇.尿激酶和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59-61.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53

B

ISSN.2095-8242.2017.001.134.01

猜你喜欢

瑞替普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