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研究

2017-06-05张修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危重症神经内科我院

张修芳

(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河南 新乡 453000)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研究

张修芳

(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河南 新乡 45300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案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的TP及ALB水平呈上升趋势,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及BUN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内的氮元素水平,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效果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除了伴有意识障碍外,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因此大多患者处于消瘦、营养不良状态[1]。对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往往需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进而改善患者机体的虚弱状态,缩短病程[2]。而许多患者对于肠内营养治疗了解不足,并为此感到不适,依从性不高。针对这一情况,需辅以相应的临床护理,以保障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本次调查中,将我院收治的40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注意事项,旨在提升其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现进行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6.7±2.3)岁。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划分,其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出血9例、脑梗死21例。患者住院期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吞咽功能障碍,有必要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1.2 方法

1.2.1 肠内营养支持方案

发病36~48 h期间对患者以硅胶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置管成功后对患者进行鼻饲流质处理,24 h内胃潴留量控制在300 ml以下。观察患者的大便颜色,同时回抽患者的胃液[3]。无明显异常可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1.2.2 一般护理

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需严格记录患者的每日的出入量,并检查电解质及体液是否平衡,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体位变化,避免造成食物反流。若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出现误吸,需立即停止鼻饲,并对患者作胃肠道减压处理。而后再重新少量开始鼻饲,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造成患者过大的压力。

1.2.3 沟通与交流

许多患者家属不了解肠内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向患者家属说明。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与建议,进而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支持[4]。多鼓励、包容患者,学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向患者讲解输注期间可能存在的不适感受,耐心向患者讲解,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劝导。

1.2.4 管道护理

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前,需对鼻饲管位置进行确定。同时抽取胃液,了解患者的胃肠道环境。为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喂养过程中,指导患者不要乱动,避免管道滑落或扭曲,对喂养过程造成不良影响。

1.2.5 输注护理

在对患者输注期间,需对输注速度作相应的调节。监测胃内的残留物。循序渐进的增加肠内营养液的总量。同时,每间隔24 h为患者更换一次输注营养液的管道,在输注过程中遵循无菌原则,预防发生感染。

1.2.6 并发症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还需加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管饲之前,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对于呼吸道有痰液者,在先轻拍患者后背或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在喂养期间出现呼吸问题。当患者腹泻时,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应当及时进行处理,保持肛门部位皮肤的清洁,预防发生皮肤破损。同时,适当的手机粪便标本,立即送检。

1.3 观察指标

10天后,对患者进行各项营养指标检测。包括BUN(尿素)、Hb(血红蛋白)、ALB(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等,并与护理前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护理前及护理10天患者的营养情况,并由结果可知,在治疗后,患者TP、ALB指标显著上升,但Hb与BUN水平变化不显著。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营养状态(s)

表1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营养状态(s)

组别 TP(g/L) ALB(g/L) Hb(g/L) BUN(mmol/L)护理前 60.9±2.3 30.2±2.3 127.2±11.2 6.2±1.2护理后 65.9±2.5 35.8±2.4 129.2±10.2 5.8±1.0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常伴随一定的意识障碍及吞咽功能障碍,久之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状态,耐受性较差。同时,应患者常伴随一定的应激反应,机体常处于高代谢及高分解状态,能力消耗将增大,若不对患者补充蛋白质等,可造成低蛋白血症,同时引起多种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4]。因此,对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十分的必要。

通过营养支持治疗,可为患者补充相应的应用物质,使得患者顺利度过高分解这一时期,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且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较,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安全性更高[5]。同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较为接近,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但由于许多患者不了解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存在排斥,使得治疗无法顺利进行。因此,需辅以相应的临床护理,以促使治疗的顺利进行。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首先,经调查结果可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后,患者的TP及ALB水平得到了提升,与护理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本次护理操作对于改善机体的蛋白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在护理操作中,我院除了对患者进行一般的临床护理外,同时多注意细节性的操作,如关心患者心理变化,注意管道脱落,加强输注管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上述操作均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同时辅以优质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几率。同时,临床护理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虚弱状态,提高蛋白质水平及免疫能力,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本次护理措施可行有效,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1] 斯庆图娅.谈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0):190-191.

[2] 李淑云.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399,2391.

[3] 乔秋霞.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4):372.

[4] 曹丽娟.浅谈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5):78-79.

[5] 刘艳,杨伟然,尤云萍等.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价值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5):106-107.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74

B

ISSN.2095-8242.2017.001.111.02

猜你喜欢

危重症神经内科我院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