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没头脑”,似鱼非鱼的文昌鱼

2017-06-05吴昊昊

金色少年(奇趣科普) 2017年4期
关键词:脊索沙砾栖息地

吴昊昊/文

我是“没头脑”,似鱼非鱼的文昌鱼

吴昊昊/文

考一考: 名字里有“鱼”,却不是鱼类的动物有哪些?

鲸鱼、鱿鱼、鲍鱼、娃娃鱼都带有“鱼”字,但它们都不属于鱼类这个大家族。

虽然我叫文昌鱼,但我不是鱼类。我喜欢栖息在疏松的沙质海底,常钻在沙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我生存的痕迹。虽然我的名字里也带有“鱼”字,但我其实和鱼有着很大的差别,一起来看看吧!

“没头脑”说的就是我

我属于脊索动物,我的身体很扁,两头尖尖的,呈纺锤形,像银鱼一样,皮肤薄而半透明,呈浅粉色。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没有明显的头部,所以传说中的“没头脑”,指的就是我。没有头部,是我区别于鱼类的一大特点。

因为半透明的体质,所以拍摄出来的文昌鱼好像被虚化了

没有骨骼,没有鱼刺,也是我区别于鱼类的另一特点。可以说,我全身没有任何骨质化的东西存在,同时也没有鱼类那样用来游泳的偶鳍。

那我是怎么支撑身体运动的?我是以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撑身体的中轴支架的,在脊索外围有脊索鞘膜,并与背神经管的外膜、肌节之间的肌隔、皮下结缔组织等连接。我的身体两侧交错排列着大约65个透明而明显的“V”字形肌节,“V”字形的尖端部分朝着前方,这对在水中向前运动十分有利。当这些肌节交错收缩时,我就可以在水中短距离游泳了。

水流带来的一切,文昌鱼坦然接受

守株待兔的觅食方式

事实上,我十分弱小,没有像大白鲨那样厉害的捕食技能,更没有金枪鱼迅捷的速度,只能靠水流中漂过的浮游生物来填饱肚子。

准备开饭的时候我会把身体半埋在沙子里,仅仅把身体的前端露出来,或是横躺在沙子上。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我就可以安心等待水流携带的藻类等浮游生物进入口中了。

对于水流带来的一切我并不是来者不拒。水流带来的沙砾等杂质,由我的嘴部附近的触须进行过滤,这样食物就变得干干净净了。

文昌鱼宝宝的奇特历程

我们文昌鱼是雌雄异体,每年的6~7月是我们的繁殖季节。文昌鱼父母们会选择夜晚在海水中繁殖,卵也在海水中完成受精。在卵受精后大约20小时,文昌鱼小宝宝就可以破卵而出。文昌鱼宝宝和它们的爸爸妈妈有一些不同,它们全身披着细细的纤毛,这让它们可以漂浮在水中,取食漂浮的浮游生物。文昌鱼宝宝在海中漂浮生活3个月左右,身体逐渐长大,身体的一些特征也变得和它们的爸爸妈妈一样,这时候的文昌鱼宝宝会结束随波逐流的生活,定居在海底的沙砾中,直到死去。我们文昌鱼的寿命只有3年左右,在短暂的一生中,我们通常可以繁殖3次。

请叫我“活化石”

我虽然弱小,却是科学家眼里的大宝贝呢!我们文昌鱼早在5亿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在漫长的岁月里仍然保持着原先的外形和特性,可以说是“活化石”。

不要看我外形简单,其实在进化中我已经是较为高等的脊索动物了。一些生物学家认为我们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物种,可能是鱼类等脊椎动物的祖先,或与脊椎动物的祖先类似。因此世界各地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生物学家们纷纷对我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揭开人类、鱼类等脊椎动物起源的谜团。

显微拍摄下文昌鱼的口

被破坏的“人生”

因为我们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所以在许多栖息地我们都遭受到了大量的捕捞。在曾经盛产文昌鱼的一些地区,我们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再加上填海造地等海洋工程填埋了大量海滩(其中包括了许多适合我们生活的沙地),直接破坏了我们栖息地的环境。

不仅如此,一些海水养殖使用的牡蛎架等设施,使得水流缓慢,也造成了适宜我们栖息的沙地堆满淤泥,我们的栖息地又进一步缩小了。

生存变成了难题。在中国,人们为了保护我,将我确立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真心地期待我们这种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的古老生物,可以和人类一起度过更多美好的时光。

猜你喜欢

脊索沙砾栖息地
脊索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进展
跪拜
脊索瘤的特点有哪些
岸·沙
脊索瘤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时间简史》中畅想2
脊索瘤组织中Brachyury 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