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金融科技的弄潮儿?

2017-06-05整理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5期
关键词:智库金融科技

整理/本刊记者 史 诗

中国,金融科技的弄潮儿?

整理/本刊记者 史 诗

4月22日,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在北京正式揭牌。CFT50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FTCS)、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RBIF)联合主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德勤为支持单位,汇聚了国内金融科技一线的监管层、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共同探究前沿课题、促进产业实践,为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之中,中国也历史罕见地成为领航者之一。据花旗银行的2016年研究报告显示,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全球在金融科技上的投资,从18亿美元暴涨至190亿美元,但截至2016年,美国有超过50%的小银行或是信用社,尚未和任何金融科技企业接触。英国金融科技公司协会Innovate Finance发布报告,认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投资总额超过170亿美元,中国约77亿美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也发表题为《金融科技,中国成为领导者》的文章点赞。

我们整理了成立大会上各位专家的观点,共同探讨中国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

监管和法律是金融科技落地的核心。我国的法律包容性和监管者的包容性,在全球来看是比较高的。我们知道英国有砂箱机制,监管沙箱(Sandbox)以实验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安全区域”(safe place),适当放松参与实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约束,激发创新活力。其实中国正是全球最大的“砂箱”。近两年金融创新面临的监管环境是比较宽松的,给了中国金融科技赶超世界、换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未来科技的发展将是革命性的,以个体和家庭为中心的端对端的大数据中心将会实现。科学家预测,到2040年的每个人的智商可以达到一万,因为到时可以实现人工智能和人脑的高度融合,这将对金融业产颠覆式的影响。

个人征信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征信领域特别需要金融科技,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个人进行画像。征信机构现在就像我们国家高速公路、高铁一样,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实现覆盖。因此我个人认为应该尽可能让有能力的机构,率先拿到牌照,把基础设施铺建起来。

接下来,征信领域、数字货币和其他的金融科技创新,逐渐都需要得到监管的认可,或者发牌照,或者进行备案,或者注册,或者先放开准入,但是采取一种事后、事中的动态监管模式,同时必须是一个分层级、分类的差异化监管。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正式审议《证券法》,这是《证券法》第二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证券法》是未来五年内对金融科技发展影响最大的一部法律。金融科技会大量的将普通老百姓吸引到金融服务当中,肯定会产生大量新的风险。如何去防范这些风险?这都需要《证券法》来加以明确。

目前几乎所有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人民银行、国务院都在对行业进行整治,互联网理财现在也暴露了很多风险。据媒体报道,国内智能投顾公司有1000多家,没有牌照,没有监管,但是发展又特别迅猛。最近我在做一个互联网理财报告,估计今年年内对于互联网理财、金融资产交易行业会重点出台相应的监管办法。

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监管急需理论的重构和技术的提升,最近的新趋势是“Regtech”,用科技来武装监管,用来应对FinTech。所以,未来的趋势是技术驱动型、数字驱动型的监管,并且由被动型监管变成主动型监管,甚至达到实时、动态的新监管模式,让监管和市场融为一体。

原乐视金融CEO王永利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相关技术——包括宽带传输、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全球定位、人工智能、生物识别、信息加密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划时代的深刻变革,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进入互联网全新的时代。

一、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

1.网络世界正在形成和不断地拓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法人和个人)登录互联网平台,接受网络平台协议,并且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形成了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网络的延伸和信息的交互,打破了地域和行政管辖的限制,信息和资源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进行交换和分享。原有经济组织的边界会被打破,比如:企业中后台服务的外包、大量中介业务环节被取代、大量资源的可共享,甚至包括纸质现钞,人工操作等等都会被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所替代。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还在不断的显现,企业已经开始打破组织边界,在更大的范围里去实施经济组织和资源共享。

2.网络世界将长期与现实世界并存。尽管网络世界快速发展,并对现实世界带来深刻冲击,但是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逐步融合。网络世界不会完全照搬现实世界的制度和规则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和完善线上的制度规则。同时,也要实现同一个人线上线下的身份认证,财务合并等等方面的准确高效,要主动支持,充分满足监管和司法的要求,建立科学的O2O的连接体系,这种连接体系的建设将是网络世界发展的关键环节。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或者区块链的新技术发展会彻底颠覆现实世界,但是这种颠覆的实现时间会非常长,在很长时间内两个世界会是并存的格局。怎么解决好这两个世界的连接关系?谁优先掌握好这个关系,谁才能真正获得主动。

3.大数据将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自动化、智能化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但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前提是要拥有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大数据。目前的数据途径有两条:一是自建,整个社会重复投资浪费巨大;二是购买,信息质量严重滞后,购买通道也不透明,而且拿到的数据质量也很差,难以满足互联网智能化的需求。建议可以考虑以法人和个体为主体,全面及时准确的归集自己的信息和大数据,并使大数据形成信息档案,成为房产等之外重要的个人数字资产。未经个人授权允许,其他机构不得使用。

二、新技术正在给金融带来深刻冲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与核心,同时也是风险大,监管严的重要领域。这也因此成为信息化互联网新技术,实现最大功能变革最重要的冲击领域。因此有人提出金融科技的概念,意在指明方向,引导新技术,更多的面向金融领域进行研发和应用,同时推动金融的变革和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找到应用的场景。从广义上讲,金融科技早就存在了,从传统金融机构最早的电脑化,到网络化,这里包括电子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等的发展,再到非金融机构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网上金融产品销售等等,再到数字货币,不断的在延伸和提升。有不少人坚定的认为,金融科技必将彻底颠覆传统的货币和金融体系。甚至也有不少政府和经济组织,民间团体等,热衷于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投入。必须指出的是,金融科技的核心要义,是金融将成为新科技研发和应用及其重要的领域,但是真正要将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促进金融创新和更好的发展,前提是必须准确把握金融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明确和坚守金融的底线和基本规则。这就需要金融专业人才和技术专家密切结合。比如,如何将区块链有效地应用到金融领域?数字货币是指传统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数字化,还是建立类似比特币的全新货币体系下的数字货币?这些问题,需要金融和技术两方面的专家认真的探讨、准确的把握。

三、金融体系必将推动中国金融深刻变革

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提供了换道超车,引领世界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具备重要的基础,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特别是经济运行市场化改革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都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研发和人才的培养,思维的开放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也必将有利地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看到,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依然在美国人手上,但是互联网的应用最大的场景在中国。所以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可以说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电商进入中国后的迅猛发展就是例证。除了我们说体量大,人口多等等这些问题以外,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传统商业物流领域里的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我们的市场还没有充分的开放,正因为这样给互联网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当技术应用上去以后,会突破原有的管束,打破原有的边界,它会倒逼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这也是互联网对中国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可能从技术的角度推动改革。由于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和核心。这些应用一定会带来金融的创新。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

当前,“健康”和“普惠”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关键词。健康,强调行业严控风险、持续发展,彻底告别过去“野蛮生长”的局面。普惠,将平等开放的互联网思维融入到了金融中,突出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互联网行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这意味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普惠”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国内金融体系,还有望促进国际金融发展格局的“洗牌”,值得中国互联网金融智库的关注和研究。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国际化现状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地域对金融的限制,具有开放性、国际化特征。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后发先动,用户数量和交易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此背景下,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先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有望推动和引领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016年春节期间,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刊登了中国100家公司邀请世界人民一起过春节的宣传内容,其中包括7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展现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积极正面的形象。2016年5月,盛大集团收购了美国P2P贷款公司Lending Club的11.7%股份,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与此同时,阿里、腾讯、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巨头应势而动,在国外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其中阿里巴巴集团及其下属的蚂蚁金服目前布局最广、开展最深入、模式最丰富。主要包括:

在电商投资领域,先后入股印尼电子商务平台Lazada、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以及Snapdeal,同时与泰国泰京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为泰国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渠道。

在网络支付领域,对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Paytm进行了两轮股权收购,持有其40%的股份,获得印度央行发放的第一张支付银行牌照,成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出去”的标志性事件;同时计划收购泰国Ascend Money 20%股份,以期进入东南亚市场;与俄罗斯大型商业银行VTB银行展开合作,让支付宝在俄罗斯落地生根;还与韩国电信等当地企业共同设立互联网银行K-Bank,开始涉足韩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尤其是在2017年1月与全球知名汇款服务公司MoneyGram(速汇金)达成协议,将以约8.8亿美元对其进行并购,正式将战略触角延伸到了美国。

在大数据金融领域,阿里云在迪拜和新加坡设立数据中心,致力于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提供优质的数据服务。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智库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各类智库带来了新的关注领域与学术机遇。智库,作为汇聚各学科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机构,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学术研究,既是智库的专长,也是智库应尽的社会责任。因此,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智库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以下是对国内由高校、政府研究机构发起成立的主要互联网金融智库的一个不完全盘点:

从国内主要互联网金融智库来看,呈现出了三个多元化特征:

第一,背景多元化。设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既有主要从事学术研究的高等院校,也有政府发展研究机构。在设立互联网金融智库的高等院校中,既有综合性院校,也有财经专业院校;同时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同时有设立互联网金融智库的行为;一些智库还是由高校和政府联合设立。这说明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和发展是多种市场主体共同的需要。

第二,学科多元化。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智库所依托的学科也呈现出了差异化特征。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是一种交叉学科。因此,来自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对互联网金融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多学科的涉入有利于为互联网金融研究提供多角度的研究视野和多元化的研究范式,有利于全面深入地分析互联网金融。

第三,人员多元化。可以看到,在同一个互联网金融智库中,智库领导和主要专家团队往往来自不同的职业领域。一般情况下,由“高校教授+政府官员+业界高管”组成的领导和专家团队在互联网金融智库中最为常见,这有利于互联网金融领域“政、产、学、研”体系之间的知识共享与合作交流,为行业提供良好的研究生态。

三、互联网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智库前景

目前,尽管中国互联网金融智库已经对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展开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分析,但在互联网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国内智库的全球化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有望引领全球,中国互联网金融智库在此背景下也必须有所作为,争取未来世界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中心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前沿阵地也在中国。具体而言,中国互联网金融智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作为:

第一,加强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缩小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互联网金融兴起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造成传统的理论无法很好解释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新现象,因此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理论研究大大落后于实践发展,很多互联网金融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作为专业研究的主力军,中国互联网金融智库应紧跟行业国际化发展步伐,借助国外最新前沿理论进展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对互联网金融国际化进程提供更多指导。

第二,重视舆论推广,唱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中国好声音”。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智库应总结行业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服务规范等方面的经验,将中国技术和服务的标准推广到全球,加强在国际上的发声力度,提升中国互联网金融话语权。

第三,发挥研究专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2017年4月起,新的《专利审查指南》中,专利保护范围扩展至含有技术特征的商业模式、商业方法。此举措将极大影响互联网金融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进程,也为智库服务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在商业模式创新受到保护并能够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背景下,智库的研究能力将得到更加重视。智库可以将商业模式和技术范式方面的研究向企业转化,培育行业国际竞争力。

第四,推进国际交流,实现研究全球化。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关注,体现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中采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案例和数据的文献越来越多,也体现在众多国际顶级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多次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门撰写研究报告。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获得国际认可的背景下,中国智库也应该积极走出去,将合作与服务的对象,由国内拓展到全球,提升中国互联网金融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比如,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始终把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先后与德国联邦中央银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剑桥大学、南非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等机构合作研究,并成立伦敦分院,在此基础上发布一系列国际化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杨涛

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在历史上从未如今天这样,得到公众热烈的迷恋与追捧。或许这一是由于无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充分感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二是因为技术进步也似乎逐渐脱离“摩尔定律”的束缚,从量变向质变进行飞跃;三是源于在高速信息化的社会中,众多潜在的矛盾与顽疾都更加突出,人们期望技术能够改变经济社会中的诸多“百慕大三角”领域。

金融作为经济活动的“血液”,也同样面临这些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例如,面对大数据和小数据,金融活动如何管理和发掘数据的价值,使之改善现实金融活动效率与经营业绩;更加低成本、便捷、安全、智能地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而不仅是“冷冰冰”的金融产品“流水线”;充分利用线上系统迭代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不断优化金融运行的内在“升级”能力;通过大数据加区块链的分布式技术演进,真正解决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信用合约的智能化,提升金融交易的效率;减少金融活动中的沟通、协调、交易成本,改变原有金融产业链的分工模式,使得“令人生畏”的金融巨头不再那样“难以触及”。

在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之中,中国也历史罕见地成为领航者之一。据花旗银行的2016年研究报告显示,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全球在金融科技上的投资,从18亿美元暴涨至190亿美元,但截至2016年,在美国,有超过50%的小银行或是信用社,尚未和任何金融科技企业接触。英国金融科技公司协会Innovate Finance发布了报告,认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投资总额超过170亿美元,中国约77亿美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也发表题为《金融科技,中国成为领导者》的文章点赞。

所有这些使我们得出几个结论:一是金融科技的热潮在全球涌现,而且近几年快速增长;二是由于种种原因,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科技应用并未如我们想象中那样普及,我们仍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三是中国之所以成为“弄潮儿”,可能是资本驱动、电商经济扩张、监管宽容等因素所致。

此时的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就面临“向左走、向右走”的抉择,也是为了避免“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我们不需要“风口的飞猪”,因为摔下来会很惨,而是矫健的猎豹;也不需要“弯道超车”,因为弯道失事的概率很高,而是在直道上提升“加速度”。简单而言,我们的金融科技创新要真正成为全球金融变革中的“常青树”,除了已有优势,更需要激发两方面驱动力。一是真正推动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技术对于金融活动的正效应;二是改善技术所伴随的金融制度规则,使之更公开、透明、高效、安全、便捷、共赢。

金融科技的使命,也是为了改变金融发展中的各种扭曲,实现新金融技术与制度的优化组合。如:只讲赚钱不讲道德,会带来资本狂热的恶果;只讲道德不讲赚钱,则会有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严重扭曲;打着道德旗号为了赚钱,会造成更多市场伦理的分裂。有鉴于此,金融科技的根本作用,是通过使金融“走下神坛”,以开放、融合、共赢,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与产业分工模式。虽然它是一把“双刃剑”,但在有效引导下,完全能为解决原有难题提供全新路径。我们一方面认为不管对金融科技的内涵有多少争议,其确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考虑潜在不确定性与新风险来源;另一方面,也不要夸大其对于金融稳定与安全的负面冲击,毕竟最大的风险来源还是在原有的金融部门“主干”上。整体上看,金融科技浪潮肯定会带来更多的积极因素与进步效果。当然,最终衡量金融科技变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让谁赚了多少钱、也不是无原则地降低门槛,而是能否弥补短板、改进社会福利、增加就业等现代化社会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智库金融科技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