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对语文课进行有效预习

2017-06-04李金梅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课前预习玻璃

李金梅

俗话说不预则废。语文课堂上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却在台下麻木不仁、不知所云。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他们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那么,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

一、做到熟读课文,达到预习的目标

不熟悉课文可谓学习语文的大忌,试想学习语文,如果连课文都读得不熟悉,又如何了解其中意義呢?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熟悉课文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然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预习,这就要求生通过初读,大概了解课文大意,再读,大致弄清文章的思想,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和学习目标。

二、弄清课前预习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的见解

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理解的地方进行认真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思考题凝聚了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中心思想,解答思考题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应该积极地去练习。我在布置《新型玻璃》的预习课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方面内容?分别是怎样介绍的?为什么这样介绍?让学生明白原来学习这类写物的说明文,只要围绕“物”深究追问,就能读懂课文。第二天上课时,我欣喜地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围绕“新型玻璃”发挥见解。有一名家里开玻璃店的学生,把玻璃特征讲解得一清二楚,他把玻璃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对课文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色进行更深的理解,使课堂交流气氛活跃。其他学生都争着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生生互补及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了。随即,我让学生仿写一种新型玻璃或者用同样的方法来介绍其他事物,收效甚佳。

三、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几种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才能养成。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具体来说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义,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二是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主动使用工具书查阅,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生词、学术名词,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同时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让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

三是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依学生喜好而定)勾画文中的重点、难点。

四是问。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记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对善于提问、能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积极给予表扬。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无论是有关于名词解释,还是有关于课文内容情节,或者是古诗含义,甚至有关于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构思、立意等问题,都可提出疑问。教师不仅仅只做单纯性的回答,还应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四、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循序渐进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去读书才能收获得更多。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发扬质疑的精神,动脑思考,以巩固和获取新知识。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查找资料,或请教同学、老师,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只有真正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习惯,才能学有所得。而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运用循序渐进预习法进行预习时,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通读课文。看新课题目,想问题,之后初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不理解之处。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3.结合课后练习和自己的疑问进行思考,查找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发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4.将课文读熟,文章经过反复、用心地阅读,学生对文本会有自己独特、深刻的见解和感悟,对进一步的听讲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 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都必须付出努力,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它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很大作用。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课前预习玻璃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