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6-04张亦文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材教学方法问题

张亦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许多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作为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也在其列,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首先概述了《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和双语教学,然后总结了《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新的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 问题 教学方法 教材 考评方式

一、《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概述与双语教学概念

该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背景下企业如何在国际政治、法律、经济、金融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下开展国际营销活动,涉及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的知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及能力,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市场逐步融合的现实情况。

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类课程中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熟练运用汉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語)两种教学语言讲授专业内容的教学方式。它融学科教学与外语教学为一体,培养的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表现出了“逐潮化”和“简单化”的倾向,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双语教学本身难度大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专业性很强,实行双语教学要融合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学生要消化英语和专业两方面的知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难度和压力。

笔者曾经在所带商务英语专业班级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7%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难度很大,首先需花费大量时间理解英文书面意思,然后再努力理解专业知识本身的含义。

(二)学生自身因素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从客观上来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尚可,但实际应用能力欠佳,且商务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这都是实行双语教学的障碍。

主观上来说,许多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困难知难而退,缺乏立志成为双语人才的决心与意志。根据调查,只有16%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很少或从来不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相关内容的学生高达63%。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构成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形式。故为解决上述问题,《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索应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教学开始前,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当面测试等不同方式了解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及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情况(包括希望达到的学习效果、愿意接受的教学模式、教材、限制因素等),从而给学生准确定位。

第二,坚持英语为学习营销专业知识服务。课堂英语要简洁易懂,以便学生能充分理解专业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视全班接受情况而逐步过渡到英文过半的双语教学。

第三,努力营造英语使用环境,既注重语言“输入”,即较有难度的外语知识讲授(Krashen,1980s),又注重语言“输出”,即学生外语的表达与应用(Swain,1980s)。

第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要求学生关注国际著名报刊(如Financial Times,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Economists,Business Week等)上有关国际市场营销的报道和案例,并提交英文读后感。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决定双语教学的内容、范围及教学方法。所以教师选用教材时应慎重,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有权威性,以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内容系统准确、专业语言表达、专业教学思路等。

其次,要有时效性,以保证学生学到国际前沿的学科知识。

再次,要有针对性,以保证教材内容与本校专业培养目标和本校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

(三)采取综合客观的考评方式

教学效果要靠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方式衡量,这就要建立一个全过程、多指标的考评体系,做到结果测试与过程考核并重,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效果。

首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涉及课前、课中、课后的多样化任务来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笔者探索过的一种有效做法是:首先,在开学初以抽签的方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5人左右为宜),每组代表一个公司,同时选定营销对象的国家;然后,要求每组在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用全英文制订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打入选定国家的国际市场营销计划书;最后,在期末课程结束时,每组上交计划书,并让所有成员利用PPT展示,作三分钟的计划书陈述。整个考核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英文信息收集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其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辩论、演讲等形式来考核。以上属于过程性考核。

其次,增加口头考试。口头考试可采用商业实践考试,比如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产品推销、营销方案设计、广告设计等,最后撰写英文调查报告,并作口头陈述。这属于形成性考核。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对于我国高校及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校和企业实际,在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董宇欣.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79-81.

[2]任桂芳.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革新,2006(04).

[3]易文燕.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11):133-134.

[4]张毅芳.《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广场,2010(04):224-226.

猜你喜欢

教材教学方法问题
教材精读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