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与干预

2017-06-04沈琳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干预中职生

沈琳

【摘 要】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对控制自我学习成绩和学业行为的主观判断,对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对以往的学业效能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其对中职生学业和生活的意义,研究了学业效能感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以期帮助中职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中职生 学业自我效能感 印象因素 干预

著名学者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个体的行为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行为结果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二是对自身行为能力以及行为结果的期望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类做出某种行为前,要对该行为做出评估,这种评估不仅受行为产生的直接结果影响,也受个体对自身行为期望的影响,这种期望就是所谓的自我效能感。中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中职生对自己完成学业任务能力的信念,中职生对控制自我学习行为与成绩的主观判断,中职生在学业上自我能力的认可。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习动机、学业情绪、学习适应性、学习倦怠等都有密切关系。王振宏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时采用的策略方法、对学业的耐心以及应对挑战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近年技术型人才得到社会高度重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因此,提高中职生的学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中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业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中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寻找干预和提高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办法,有着尤为深远的意义。

虽然近年中职教育得到大力提倡,但是中职教育的地位仍然比较尴尬。在传统观念下,家长一般不会让孩子就读中职学校,因而大多数中职学校生源紧张。为了缓解这一困境,很多学校都放宽了录取条件,导致进入中职学校的学困生、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普高生。由于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在以往的学习中多次的失败经历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于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对学习更加不自信,遇到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而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研究表明,中职生的学业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显著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学业效能感低,他们在学习中更难适应各种学习环境,同时也更容易厌学,对学业现状产生不满情绪。

一、中职生学业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班杜拉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效能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个体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控制。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效能感在学业中的体现,所以不仅受上述因素影响,也受到和学业有关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

虽然一直以来都在提倡“分数不是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社会对于学生好坏的评价还是以学业分数为主要依据。分数高的学生一般会被认为是优等生,社会对这类学生的评价会相对积极;反之,分数低的学生则被视为差生,社会对其态度也会相对消极。社会上对中职生的评价都比较消极,甚至会将其与问题学生画等号。社会长期以这种标准来评价中职生,导致中职生不知不觉中也常常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自己。中职生本来基础薄弱,对自己的评价消极,这样一来,其自我效能感就会总体偏低。

(二)学校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指出:对学生来说具有权威性的人,比如家长和教师,这些人的期望和评价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发生与之趋于一致的改变。因此,教师积极的评价和殷切期望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进步上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教师是否关心学生,能否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否通过鼓励、赞扬等积极的方式与学生交流,都会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正常发展。同时,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及声誉也会间接影响学生对自身的评价,进而影响其学业自我效能感。

(三)年级

大量研究发现,学业效能感存在年级的差异,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年纪比较小,无法全面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高年级学生由于面临毕业工作的压力,他们会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欠缺而表现出更低的学业效能感。

(四)性别

研究表明,男生和女生的学业效能感差异显著,男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男性的能力要比女性强,同时女性在生理上存在生理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这都限制了女性能力的发挥。这种种的差异便造成了男女生学业效能感的显著差异。

二、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

大部分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如社会、年级、性别等都不是人力所能轻易改变的,但是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却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教师平时教学时要注意对中职生进行积极引导,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干预中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学业成绩和技能水平。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研究表明,未干预前,中职生关注更多的是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可通过社工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让中职生更多发现自身的优点和进步,从而逐步增强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中职生由于以往经历太多失败的学习经历,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也相对消极。教师如能提高中职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和能力,将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业效能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了解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帮助他们找到問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学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原来只关注自己能力的不足转变为多关注自己和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关注自身的每一点进步,从而改变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二)树立合适的榜样

本研究通过介入社工活动来提升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未设定榜样之前,部分中职生无法完成社工给其设定的任务;但对完成任务过程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引导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比较自身与其存在的差距,同时思考改进的方法后,这部分学生也能顺利完成之前无法完成的任务。同样,在学业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榜样的设定最好寻找与学生比较贴近的对象。研究表明,与模仿者关联性密切的榜样更可能被模仿,同时,模仿者更容易模仿性别相同的榜样。所以教师应鼓励一部分可以较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把这部分学生作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寻找自身与其的差距及改善方法。

(三)合理的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即使用鼓励性语言劝说个体,使其相信自己会成功,或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要想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教师要注意采用合适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经常以鼓励赞扬性语言代替否认批评性语言,让学生认识到经过努力自己也可以获得成功。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言语劝说的内容并不是被劝说者的自身经历,而仅仅是成功结果的语言描述。劝说者的可信任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劝说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

(四)唤醒学生积极的情绪

研究表明,当个体对当前情境无能为力时会出现疲劳、压抑及焦虑等不良情绪,而有能力时则表现出自信、热忱等积极情绪。当学生学业效能感比较高时,其对学业任务产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的程度相对低于低学业效能感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唤醒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比如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摸底分类,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能力强的学生相应提高任务难度,对于能力低的学生相应降低任务难度,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感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君琦.中职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研究——基于在S职高X班的社工课堂服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2]【美】莉萨·博林.教育心理学[M].连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干预中职生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