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档随人走”和“人档分离”

2017-06-02王伟真

青年时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事档案

王伟真

摘 要:人事档案是有关部门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是关于一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并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人事材料。一份人事档案,囊括了一个人的一生,它对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应如何保管这么重要的档案呢?本文试从“档随人走”和“人档分离”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事档案;档随人走;人档分离

一、“档随人走”的管理体制和其产生的原因

我国几十年来形成了对人事档案的终身管理方式,即一人一生必须有一份人事档案,包括干部档案、学生档案和军人档案,并且实行“档随人走”的制度。即使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之后,“档随人走”,“人档合一”依旧是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所谓“档随人走”,就是指一个人的人事档案随着人的变动而归属于单位的管理方式。

对我国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影响最深的,应该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制度。这种体制将企业置于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企业不能自主经营。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一统天下,人们的工作甚至是粮食,都是组织统一分配和发放的。在这种统一、整齐、固定的局面下,采用“档随人走”的管理体制是最优的选择,有利于方便的调动人事工作。

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在战争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事档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管理人、控制人。但这种档案随着人流动归属于不同的单位的管理制度,可以集中统一的反映出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工作表现、政治思想等等,有利于上级组织进行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选拨干部。现今,我国“人档分离”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我国“人档分离”的现象及原因

第一,人事档案本身内容的问题。我国的人事档案的内容,一方面,重政治历史問题,轻工作实绩;重家庭关系,轻现实表现;重思想品德,轻才能成就;重错误,轻发展变化。另一方,档案中格式化、公式化的材料较多,相关此材料收集不全;所填内容千篇一律,所写用语模凌两可,空洞抽象,从这些内容使人难以全面真实的了解当事人。

第二,人事档案的普及率不高且其相关规定不完善。人事档案包括学生档案、工人档案、干部档案和军人档案三部分。然而在现实管理活动中,所谓的“人事档案”更多的是干部档案,其次是工人档案。大部分的农民和未成年人是没有人事档案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事档案被认为是在政府或者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拥有“铁饭碗”的身份象征。所用的规定条例都是以干部档案为主题而颁发的,如《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等等。这使得其他的人事档案,如工人档案,缺少了切实的、具体的工作指导方法和方向,从而使得这些人事档案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弱。

第三,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后,传统的单位制度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单位对个人的束缚逐渐松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如火如荼,国有企业不再统一天下,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体质的经济实体不断出现和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被“固定”的人开始“流动”。

第四,人事档案保管工作没有做到位。比如,人员调动之后,档案保管单位没有及时将其档案转递给新的用人单位,久而久之,档案管理单位难以查找当事人的下落,导致有档无人的局面的出现。再如,人员调离之后,在转递人事档案时出现差错,造成档案转递不到位,不得不退回原单位保管。

三、两种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内向型封闭的管理模式,简单的理解即人事档案由单位组织保管,一般不对外开放。这种管理模式在我国更多的应用在制度改革之前,非常适用于计划经济时期,就连现在的党政机关、公务员、科研人员等人的人事档案也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因为这些机关均有建立和管理人事档案的权限,故该模式可以集中统一的收集员工档案,有利于组织对员工的了解,同时保证信息的安全。

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笔者认为除了一些政府网站的开通之外,也应该包括人事档案的代理制度,这意味着管理人事档案的权限有所放宽,人事档案信息的部分公开。这种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而我国“人档分离”的现象应该是这种管理模式的一种表现。“人档分离”使人才成为一种社会共享的资源,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从而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档随人走”和“人档分离”都是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指导方法。我国“人档分离”现象的不断出现,并不意味着“档随人走“是一种失败,而再向相关人员传达一种信息——人档分离应该被规定为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制度,它与“档随人走”应该拥有同等的地位。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合理配置,“人档分离”的管理模式将被认可,而“档随人走”的管理模式将依旧守护在政府机关的身边。

参考文献:

[1]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0-113.

[2]刘旸.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弊端与改革[J].商业经济,2007(7):21-22.

[3]纪红卫.为_档随人走_正名_兼与黄夏基同志商榷[J].档案与建设,2002(6):36-38.

猜你喜欢

人事档案
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研究
试分析人事制度改革下高校人事档案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如何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功能
运动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