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生活观视阈下的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凝练探究

2017-06-02屠兴俊

青年时代 2017年12期

屠兴俊

摘 要:体育精神就是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精神。一个人的精神信念与内在性格,往往能够在体育运动中有所体现。因此,体育精神的凝练,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社会文明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必须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运动体育精神;积极健康;幸福生活;大学生素养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后继有人的有生力量,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梁启超先生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提高大学生素质更是大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根本要求。

一、研究意义

老一辈革命家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社会的未来是大学生的,他们是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的身体素质。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指出,以躯体健康为根本,且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等方面兼具的,才是真正的健康[1]。“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是幸福之源 ”。[2]大学生的身体是否健康,不仅关系着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对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美好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生物钟完全颠倒,作息习惯变得无规律,生活上开始散漫,他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宿舍和网络上度过,缺少体育锻炼,身体机能和素质普遍下降。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必须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3]的意识。

二、理论探索

徐州工程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创地提出“大生活观”的育人思想,并以“大生活观”指导幸福生活观,引导学生通过“五个一”工程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实现幸福生活[4]。

其中,“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工程,以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高水平的专业赛事平台(全国舞龙舞狮、桥牌等),贯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凝练坚强刻苦的体育精神,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

体育精神就是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精神。一个人的精神信念与内在性格,往往能够在体育运动中有所体现。因此,体育精神的凝练,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社会文明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人们的心境和积极情绪的发展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改善和增进,并且,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体质、阳光乐观的幸福生活态度,也可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提高。

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意识的上层理念,是体育意识的纵向延伸,对体育意识起着深化和指导的作用。[5]终身体育就是将体育终身化,指的就是人在其生命的各个时期都参加体育锻炼。

随着终身教育的提出,终身体育的概念也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推广。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而被提出的符合当今社会环境的更高的体育观念,同时也成为了当今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让学生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6]。

三、实践提升

在“大生活观”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大学生的幸福生活观为导向,以帮助大学生素养提升为任务,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及特长,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建立融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阳光体育体系。

1.組建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挖掘各类体育特长生和体育兴趣爱好者,组建多类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和社团,辐射全体学生,定期邀请体育学院老师做专业教导,并由体育特长生为其他成员做辅助指导和训练,形成积极健康的成长氛围,搭建自由自主的体育爱好自我发展平台,让学生以兴趣为师,将兴趣变为特长,变特长为专长。

2.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组织各种球类、田径类、益智棋牌类、民间传统类等体育项目比赛,鼓励和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健康的运动氛围,形成阳光的时尚风气,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锤炼坚毅顽强的精神意志。

3.扩建和发展桥牌队及舞龙舞狮队。在现有队伍的基础上,扩大选拔辐射面,积极发展和训练队员,向校队输送人才,依托我校“全国大学生体育运动协会桥牌分会主席单位”、“全国大学生体育运动协会舞龙舞狮分会副主席单位”的现有水平和平台,培养高素质学生参加高级别赛事,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学校荣辱意识,凝练体育精神,继承和发扬国家传统体育文化。

4.开展体育书画与摄影比赛。用作品留住精彩瞬间,展现运动的魅力。

5.组织体育文艺表演。挑选优秀体育兴趣团队,以文艺表演的方式展示成果,凝聚向心力,培育集体荣誉,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

本活动在体育项目涵盖较广、部分运动项目平台较高及“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理念的支撑下,实施以来已初显成效。学生在个人兴趣爱好的推动下积极参与、热情训练,在竞技能力上不断拔高,精神面貌阳光向上,校园体育氛围浓郁。

“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可有效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强健体魄,形成“终生体育”意识,养成经常锻炼习惯,并改善精神气质,提升综合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罗达勇.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现状与健康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2]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余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5.

[3]黄贺.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导刊,2012,2.

[4]曾嘉.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21(1):55-59.

[5]王光炎.转变体育意识一体育终身化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36-1038.

[6]李平,陶成.哈尔镔在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特征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