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2017-06-02刘潇濛

青年时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创新

刘潇濛

摘 要:创业型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趋势。通过分析梳理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崛起和发展原因,并结合我国高校发展现状,提出明确办学理念、完善科技平台等建议,以促进我国加快建立创业型大学,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育更多的创新型实用人才。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高校;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升级和技术转移不断加快,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政府、企业、大学三者的关系日益紧密,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模式,在一个愈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与发展

创业型大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其历史起源可追溯到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一直到20世纪后期才得以初步形成。美国创业型大学的蓬勃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美国建国后,其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形成了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主张高校要为社会生活及产业领域提供服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的“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服务社会”办学理念的引导下,美国创业型大学成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引擎。

(二)雄厚的科研实力

领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力量是创业型大学所具有的优势特征,也正是这种优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并获得了政府与企业的资金支持。雄厚的科研实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且还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从而奠定了高校从事创业活动的良好基础,为实现教学、科研和创业的统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多样化的技术转化平台

美国的校企合作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模式:科学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产业合作中心、高新技术咨询中心和高新技术转让服务中心。而这些合作模式给创业型大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转化平台,促使大学的技术转移机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四)浓厚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氛围

现代大学同样具有企业性质,大学校长作为“企业带头人”,应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创业教育,成功的创业型大学都有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作为新知识创造者的教师和学生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激励与支持,许多师生创建了公司,并用创业收入支持大学的科研活动,促进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

二、美国创业型大学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

随着当前中国产业升级、高校转型、知识转移、学术创业等话题逐渐被提上日程,我国就必须着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型大学,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践行自己的办学理念

国内很多高校,尚未明晰自身的发展思路,当前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尤其是即将转向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应逐步确立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将直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大学新的历史使命,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创新创业、服务经济为己任,开拓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的新事业。

(二)坚定地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完善科研转化机制

美国创业型大学的成功源自于其坚持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得益于大学、政府、企业间的密切合作。中国高校在自身发展时,应充分与政府交流和沟通,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将新技术、新发明推广到产业界,同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对企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

(三)优化师资结构,积极吸引优秀人才

我国高校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为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在选聘教师时,要坚持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应聘者之前的社会工作背景和市场化运作经验、能力等;在教师培养机制上,一方面,根据教师个人特点、岗位需要和绩效评价结果,科学确立教师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给企业授课和承担企业课题。

(四)大力培植高校的创业文化

在我国创建创业型大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场合和平台,营造一种有利于创业的文化氛围。通过媒体宣传、制度构建、开展活动、树立典型等途径将创业文化落到实处,使大学能够时时处在一种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状态之中。另外,高校应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创业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培育创业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让创业精神渗透到大学文化中。

参考文献:

[1]伯顿·克拉克,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亨利·埃兹科维茨,王孙禹等译:《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清华大學出版社,2007.

[3]张森.MIT创业型大学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2.

[4]梁永丽,张冬.美国创业型大学的成功发展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4(06):156-157.

猜你喜欢

高校创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