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2017-06-02王翠

青年时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谣言应对策略

王翠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网络在让人们充分体验话语权的同时,也成为了传播谣言的媒介和土壤,由于其借助于互联网,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所以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更大,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微信朋友圈谣言展开研究,并尝试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谣言;应对策略

伴随着微信使用率的不断攀升,微信朋友圈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细数朋友圈的谣言,可大致分为几类:以养生为名义传播伪科学、以寻人寻物换取同情心、编造夸大新闻事件等谣言层出不穷,这些话题都是极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情感共鸣的。它们往往借助科学外衣,混淆视听,造成社会恐慌,也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出于对自己朋友的关心,大家大多都会顺手将谣言信息转发出去。

一、朋友圈谣言的传播特点

(一)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具有封闭性、缺乏自净能力

信息在朋友圈的传播是一种封闭的状态,即我们只能了解自己朋友圈中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只有互为好友的两个人才能看到彼此的状态、评论、分享。传播者对所传播信息的阅读对象是明确的,换言之,微信朋友圈的消息只是在好友之间传播。因此缺乏自净能力。由于其封闭性,相关部门也很难在第一时间监测到朋友圈里传播的谣言,也很难了解谣言的源头是哪,都传向了哪些人。因此很难被控制。

(二)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具有重复性、针对性

谣言在朋友圈传播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真实”。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的对象比较明确,就是朋友圈内的好友。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好友分享同一内容的现象,体现在朋友圈里就是“被某消息(文章)刷屏”。这样一种重复叠加的力量,会加深人们的印象,就会极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也加入到谣言传播的队伍中,导致“沉默的螺旋”效应。公众只是一味的扩散谣言,形成蝴蝶效应。

二、朋友圈谣言盛行的原因

(一)把关人缺失

在传统媒体传播环境下,信息生产部门会有专门的“把关人”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取舍,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合适的信息展示在公众面前。在进行信息取舍选择的标准中首先要确定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它传达的是客观的事实而不是虚构或捏造的。在“全民皆记者”的自媒体时代,网络传播“零门槛”的传播方式,使得新闻不再只有专业机构才能产生。微信朋友圈里人们进行信息传递更多的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而进行转载和传播,对于信息本身的质量关注度不高,很少会去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新媒体使人们体验话语权的同时由于把关人的缺失,也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造成了各类网络谣言的兴起。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QQ、微信等聊天软件的普及,利用网络媒介建立起的人际沟通越来越多,微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实现人际传播的媒介,人们利用微信平台实现跟自己好友的沟通,并能将自己所看到各种信息通过朋友圈的方式跟朋友共享。微信朋友圈虽然可以将这种信息进行分享和互动,但是相对每一个微信用户来说,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用户之间均为好友关系,这种基于日常生活中建立的友情,从线下转到线上,彼此之间仍具有“熟人”的特征。熟人关系使得信息的阅读者在面对传播者所自创的或转发的谣言时,自发的选择相信,即便在判断出信息是谣言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出于面子考虑很少会直接揭发转发的人,任由这个谣言传播下去。

三、朋友圈谣言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由于朋友圈谣言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人际传播。加上朋友圈把关人的缺失,对于谣言传播的管控,基本只能依靠网民自身的判断,判断的依据就是媒介素养,即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论和传输各种信息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转变为传者的普通网民应做到不发布、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网络社会,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充斥在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受众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奠定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正确解析信息,运用信息,有效地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自我。

(二)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

面对网络谣言的泛滥,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广播不应袖手旁观,一方面,微信中一部分图片、文字的分享内容来自传统媒体的报道,因此传统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力求真实、准确,从源头切断不良信息传播链。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威性进行辟谣,发挥传媒正能量。

(三)运营商要加强监督

运营商在盈利的同时也应担负起遏制微信谣言、净化网络空问的责任,通过实时监控、屏蔽关键词等举措,强化“把关人”职责。运营商还可模仿朋友圈广告主推广形式,在朋友圈对传播力度强、影响特别恶劣的谣言进行官方正式辟谣,减轻公众恐慌情绪。

参考文献:

[1]郑安迪.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传播特征及治理措施[J].新媒体研究,2015(12):14-15.

[2]宁丹丹.朋友圈谣言传播的特点及相关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57-58.

[3]张娇娇.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传播学分析及应对策略——基于对公众号“谣言过滤器”的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學院学报,2016(02):298-300+230.

[4]郑钰博.微信朋友圈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认知与行动[J].新闻传播,2015(04):19-20.

猜你喜欢

微信朋友圈谣言应对策略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官员“微信朋友圈”缘何“官味十足”
谣言
“微信朋友圈”之法律问题反思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谣言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