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2017-06-01余妙冲谢伟纯陈小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3期
关键词:输液住院静脉

余妙冲 谢伟纯 陈小玲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体重<1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按照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留置针输液, 观察组采用PICC输液。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705.2±6.8)g, 静脉输液时间为(20.6±2.2)h, 住院时间为(53.3±13.8)d;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733.4±12.7)g, 静脉输液时间为(27.2±2.8)h, 住院時间为(42.1±15.4)d;观察组在体重增长情况、静脉输液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应用PICC置管能保证营养液正常供给, 促进患儿体格发育, 降低感染发生率, 缩短静脉输液时间和住院时间,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极低出生体重;肠外营养;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3.085

Investiga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 by PICC catheterization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YU Miao-chong, XIE Wei-chun, CHEN Xiao-li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Shantou City Central Hospital, Shantou 51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effect by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catheterization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150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eripheral indwelling needle infus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ICC infusion.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ponderal growth as (705.2±6.8) g, intravenous infusion time as (20.6±2.2) h 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53.3±13.8) 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onderal growth as (733.4±12.7) g, intravenous infusion time as (27.2±2.8) h 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42.1±15.4) 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better ponderal growth, intravenous infus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s 2.0% (1/50) than 14.0% (7/5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PICC catheterization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can ensure nutrient solution supply, accelerate physical development, reduc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nd shorten intravenous infus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ime. This method contain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Very low birth weight; Parenteral nutrition; Application effect

极低出生体重儿其胃肠功能发育还并未成熟, 消化功能较差, 胃容量也不大, 肠内营养无法有效满足体格正常发育的实际需要, 所以就需要通过静脉长时间输入高浓度营养液, 让体格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实际需求得以有效满足[1, 2]。过往在进行营养液输注时, 一般都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 然而因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皮肤比较娇嫩, 血管比较细小, 血管壁也比较薄, 高浓度营养液输注会严重刺激周围静脉, 外渗几率较高, 容易导致坏死, 另外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长, 反复穿刺会让患儿的痛苦和感染发生率增加[3, 4]。本院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应用PICC置管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体重<1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按照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中, 男28例、女22例;胎龄201~226 d, 平均胎龄(219.2±2.7)d;出生体重609~1500 g,

平均出生体重(1213.8±95.8)g。观察组中, 男27例、女23例;胎龄200~225 d, 平均胎龄(219.7±2.2)d;出生体重610~1500 g, 平均出生体重(1211.3±96.3)g。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选择24 G普通留置针, 根据常规静脉穿刺方法来实施穿刺。观察组患儿则采用PICC输液, 具体内容如下:①基础护理:入院后应将患儿及时放入暖箱, 结合患儿的体重和胎龄来对暖箱的湿度和温度进行合理调节, 让患儿温度保持为36.5~37.2℃, 让能量消耗能有效减少。并对感染、呼吸衰竭等进行积极治疗。②置管方法:穿刺前护理人员应将相关物品准备好, 详细告知患儿家长置管的方法、目的和风险, 让患儿家长能更好配合。将患儿放置在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 加强保暖工作, 协助患儿选择仰卧位, 并加强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护。确定静脉预穿刺点, 并有效标记。常规消毒铺巾, 绑扎止血带, 选择预穿刺点进针, 针头应该和皮肤尽量贴近, 角度放低, 对静脉进行直刺, 回血后则应平行送入0.2~0.5 cm, 针芯撤出后将导入鞘送入, 将止血带松开, 对导入鞘上端静脉处进行按压, 避免出血, 利用导入鞘, 选择镊子将导管送入静脉。③导管维护:穿刺完成后第2天, 应常规换药, 之后应每周对透明敷料进行更换, 如果发生污染则应对透明敷料进行及时更换。护理人员应对穿刺点和静脉进行认真检查, 观察是否发生红肿, 并对两侧臂围进行测量, 定时更换输液环路和肝素帽。

1. 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静脉输液时间、感染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体重增长情况、静脉输液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705.2±6.8)g, 静脉输液时间为(20.6±2.2)h, 住院时间为(53.3±13.8)d;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733.4±12.7)g, 静脉输液时间为(27.2±2.8)h, 住院时间为(42.1±15.4)d;在体重增长情况、静脉输液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 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50例对照组患儿中, 7例患儿发生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14.0%(7/50);50例观察组患儿中, 1例患儿发生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2.0%(1/50);在感染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将出生体重<1500 g的新生儿称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新生儿相比, 極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5]。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来讲, 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 协调能力和反射能力较差, 无法正常喂养[6, 7]。另外因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肺部发育还不成熟, 胸壁较软, 小支气管软骨也较少, 所以肺部顺应性不理想, 肺透明膜病的发生几率较高, 而且还能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暂停等病症[8, 9]。

和其他新生儿相比, 极低出生体重儿所需的能量更多, 临床中常给予静脉输注营养液。经四肢浅静脉和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的保留时间不长, 另外反复穿刺会破坏外周静脉, 同时反复的疼痛刺激会让患儿神经发育发生异常[10-13]。PICC置管的操作比较简单方便, 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而且留置时间更长, 感染发生率也比较低, 能让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求得以有效满足, 促进患儿健康成长[14-16]。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 在体重增长情况、静脉输液时间、感染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方面, 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应用PICC置管能保证营养液正常供给, 促进患儿体格发育, 降低感染发生率, 缩短静脉输液时间和住院时间,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珍华. PICC 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4):125-126.

[2] 王素珍. 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88-89.

[3] 杜萍. 完全胃肠外营养患者PICC置管护理. 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1):93-94.

[4] 林泽鹏, 赵少岚, 陈创鑫. 微量肠内喂养预防早产极(超)低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6):

116-117.

[5] 江敏, 李晓芬, 谭苗, 等. PICC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中国伤残医学, 2013(11):398-399.

[6] 莫静金, 陆月仪, 林淑仪.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的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1):129-130.

[7] 蒙建英, 蒋晓静, 周施利, 等.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三种体位干预的效果观察. 全科护理, 2016, 14(24):2518-2519.

[8] 李见章, 徐友岚, 曾遵英, 等. 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4):88-89.

[9] 张红, 刘聿秀, 刘亚飞, 等.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47-49.

[10] 谢宗德, 袁可. 新生儿肠内与肠外营养.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14):886-888.

[11] 王旭, 杜萍, 刘颖. 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应用PICC的体会. 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23):3126-3127.

[12] 梁水滦, 李洁明. 45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的护理体会. 现代医院, 2009, 9(9):66-67.

[13] 宇亚娟, 杜柯凝, 刘颖. 9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4):418-420.

[14] 成艳玲.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护理及临床对照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35):5459-5460.

[15] 朱爱武, 王勉, 严小莉, 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 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5):395-397.

[16] 熊月娥, 王志兰, 伍玲, 等. 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对照研究及护理.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12):817-818.

[收稿日期:2016-11-10]

猜你喜欢

输液住院静脉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风,沙哑地
静脉曲张“喜欢”谁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