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回顾性分析

2017-06-01刘雪琴孙立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3期
关键词:阻塞性通气呼吸衰竭

刘雪琴 孙立军

【摘要】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6例。治疗组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显效25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 有效15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 P=0.024<0.05)。 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2±2.1)d,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9.7±3.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8, P=0.000<0.05)。结论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肯定, 且住院时间较短, 临床可推广。

【关键词】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3.042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LIU Xue-qin, SUN Li-ju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Shenyang City Red Cross Society Hospital, Shenyang 110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of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divided by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vasiv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lone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urative effect and hospital sta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25 excellent cases, 10 effective cases and 1 ineffective case,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7.2%. The control group had 14 excellent cases, 15 effective cases and 7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0.6%. The difference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5.063, P=0.024<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mean hospital stay time as (14.2±2.1) d, which was shorter than (19.7±3.4)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8.258, P=0.000<0.05). Conclusion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rovides affirmative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long with short hospital stay time.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Complications

COPD是一種以慢性气道炎症、不可逆性且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1-3]。COPD往往合并呼吸衰竭, 要求临床上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予以机械通气治疗, 以此降低其病死率, 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疗效也存在差异[4, 5]。本研究为确定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将7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予以分组, 分别采取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模式、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模式治疗, 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7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其临床表现、体征检查等均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6]相符合, 并存在气管插管指征。排除合并意识模糊、嗜睡患者, 神志改变、心跳以及呼吸停止患者, 近期有面部或上气道手术者。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6例。治疗组中男19例, 女17例;年龄51~77岁, 平均年龄(65.1±4.7)岁;

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6例;年龄52~77岁, 平均年龄(65.4±5.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直接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口或经鼻进行气管插管, 上机前1 d采取容量性辅助控制通气模式, 在肺性脑病缓解后改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 同时予以解痉、抗感染、气道分泌物引流、祛痰、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7-10]。根据两组患者通气、氧合状态调节潮气量与吸入氧浓度。治疗组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 患者肺部感染控制后, 拔出气管插管,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 随后逐步降低呼吸末正压水平, 直至脱机[11]。对照組则继续进行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最后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脱机。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12]:显效:患者咳嗽、憋喘等临床症状消失, 肺功能分级降低≥3级;有效:患者咳嗽、憋喘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肺功能分级降低2级;无效:患者咳嗽、憋喘等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等级均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显效25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 有效15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 P=0.024<0.05)。

2. 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2±2.1)d,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9.7±3.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8, P=0.000<0.05)。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主要采取早期呼吸功能支持治疗, 以此改善、维持机体气体交换, 实现纠正患者呼吸衰竭的目标[13, 14]。因此, 机械通气技术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 但长时间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可导致细菌沿着患者器官和支气管树移动, 并致使气囊上的滞留物向下流动, 污染呼吸机管道, 增加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15, 16]。同时,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呼吸肌萎缩等情况, 从而使病情反复发作, 造成上机时间延长、撤机困难等现象[17]。

近几年来, 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通气支持治疗中, 其凭借并发症少、无创等优势广受青睐, 但无法保证患者呼吸道有效引流, 且其不容易保持稳定通气状态[18]。对此, 本组研究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 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初始阶段建立人工气道, 从而维持其稳定的通气、有效引流状态。随后, 在患者病情显著好转, 但尚无法彻底拔出气管插管、撤机情况下, 提前改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从而快速恢复呼吸道创伤, 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模式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 可在避免两种机械通气模式缺点的同时, 可兼顾二者优点, 因此可在减少并发症、早期治愈患者呼吸道创伤的前提下, 提前撤机, 维持患者通气功能。本组研究结果提示, 治疗组患者显效25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 有效15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 P=0.024<0.05)。 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2±2.1)d,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9.7±3.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8, P=0.000<0.05)。

综上所述,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肯定, 且住院时间较短, 临床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维.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内科, 2015, 10(3):310-311.

[2] 罗先海, 陈万. 改良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重庆医学, 2016, 45(10):1381-1383.

[3] 袁顺蓉, 刘南伶, 杨三春, 等.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西部医学, 2014, 26(9):1176-1178.

[4] 陈卫民, 黎银焕, 钟映笑.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4):461-462.

[5] 林茂煌, 张伟林, 张盛斌, 等.比索洛尔对合并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B4):43-44.

[6] 祁风亮. 有创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在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中临床效果. 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4):613-614.

[7] 王剑.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非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25):31-33.

[8] 黄金华, 黎教武, 陈伟建, 等.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切换点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4):20-23.

[9] 连董彪. 有创与无创序貫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比较研究. 中国医刊, 2010, 45(6):47-48.

[10] 邹石海, 周锐, 陈平, 等.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治疗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1(1):120-124.

[11] 丁宏辉, 余天峰, 黄建强. 有创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度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河北医学, 2006, 12(6):505-507.

[12] 高书健. 有创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吉林医学, 2010, 31(16):2391-2392.

[13] 李珍莹.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有创加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老年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1):50-52.

[14] 卜凡双.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 医药前沿, 2013(32):254.

[15] 魏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1):143-144.

[16] 熊宇, 贺慧为, 马琳, 等.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 江西医药, 2008, 43(11):1131-1133.

[17] 郭斌, 徐思成.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时机探讨. 国际呼吸杂志, 2007, 27(13):967-970.

[18] 陈国恩, 陈衔, 郑细红, 等. 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 4(12):736-737.

[收稿日期:2016-11-01]

猜你喜欢

阻塞性通气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呼吸操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