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效果观察

2017-06-01邝永龙李铮宇彭北生陈卡尔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3期
关键词:住院时间复发率

邝永龙 李铮宇 彭北生 陈卡尔

【摘要】 目的 探索改进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外疝治疗的效果。方法 98例腹外疝患者中,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12±0.45)d,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7.30±0.54)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P<0.05) ;随访1年, 观察组复发率为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 对腹外疝患者采用改进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减少术后复发, 近期远期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腹外疝;住院时间;复发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3.025

Observation of effect by modified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 KUANG Yong-long, LI Zheng-yu, PENG Bei-sheng, et al.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Tai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Taishan 529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modified hernia ring obturation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surgical measure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8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odified hernia ring obturation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nstead.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hospital stay time as (5.12±0.14) d than (7.30±0.54) d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s 6.00% than 14.58%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Follow-up for 1 year showed much lower re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s 0 than 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modified hernia ring obturation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n treating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decreas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This method shows excellen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odified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 Hospital stay time; Recurrence rate

腹外疝是腹腔内部的组织、脏器或腹膜壁层之间通过腹壁毛孔、软毛、肌肉间隙等处突出人体肌肤表面形成的疝[1], 其主要是由腹壁强力下降和腹内气压上升引起[2], 在臨床治疗中, 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而如何选择手术方法, 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复发率是关键。本院对腹外疝患者采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普外科2012年6月~2015年

6月收治的98例患者, 全部经临床确诊为腹外疝,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 女13例, 年龄45~69岁, 平均年龄(54.3±4.9)岁;

其中腹股沟疝40例, 直疝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0例, 女8例, 年龄43~68岁, 平均年龄(54.9±4.5)岁;其中腹股沟疝38例, 直疝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 即给予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 找到疝囊后进行高位结扎, 修剪补片将其置于腹横筋膜前, 然后剪开内环口处的补片, 进行精索的包绕, 进行补片固定, 结束手术。

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选用艾瑞姆补片, 由一个填充物和一个分叉的网片组成, 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找到疝囊后将其高位游离到疝囊颈部, 游离精索, 近端疝囊的长度需超过填充物的1 cm, 预防张力过大现象的发生。然后将网片置入到内环口, 外瓣和横筋膜平齐后进行缝合固定, 关闭疝环。提起精索并在精索后置入补片, 将其展平后进行缝合固定, 结束手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 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8.0± 6.5)min,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0.5±7.4)min,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12± 0.45)d,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7.30±0.5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积液及血肿, 1例伤口疼痛, 并发症发生率6.00%;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积液及血肿, 4例伤口疼痛, 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 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复发, 复发率为0;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复发, 复发率为8.33%,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 P<0.05)。

3 讨论

腹外疝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病, 发病的风险指数不同, 少部分人受到先天发育缺陷而容易发病, 大部分人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而发病, 如:腹股沟部位过于薄弱, 在外界的刺激下即可能发病[3]。患者发病后会对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障碍, 需及时治疗;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临床治疗中, 疝修补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其中传统的疝修补术是利用缝合线将疝气受损的组织拉扯缝合起来, 增加了缝合处的张力, 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高, 并发症发生率高,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康复[4, 5]。由此, 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研发出来并被用于临床治疗中, 通过补片来释放疝周围的肌肉张力, 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预防术后复发[6]。而且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短, 操作简单, 疗效显著, 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 不少学者对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改进, 形成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 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最早于1986年出现, 是美国医生Lichtenstein提出的, 该方法最大的优势是采用人工生物材料制作而成的补片进行手术, 手术后不存在周围组织张力问题, 且患者的腹股沟管后壁更加牢固, 不会对正常的生理组织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具有鲜明的层次[7-10]。本研究中使用的补片是艾瑞姆补片, 其是由填充物和网片组成, 其能对患者缺损的部分进行修补, 在术后处于无张力状态, 避免缺损部位的牵拉张力引起的疼痛、血肿情况,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利用艾瑞姆补片代替人体组织, 使得缝合后承受的张力较大, 减少复发情况[11-16]。本研究中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与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 其具有如下优点:①由于术后的恢复快, 考虑放置填充物后减少疝环局部张力, 减轻伤口疼痛, 患者无需长时间卧床休息, 减少住院时间, 故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呼吸道感染、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②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先进行疝环的充填然后在进行修补的双重固定术式, 这种术式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 是从生物力学以及生理学的角度来解决外科问题, 修补后非常的牢固, 能有效预防术后的复发[10, 17-20]。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未出现复发患者, 较对照组的复发率8.33%明显降低, 远期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在腹外疝的临床治疗中, 改进后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 操作简单, 患者术后恢复快, 复发率低,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医院还要加强手术医师技能的培养, 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带来的创伤, 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正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210例臨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1, 32(18):3765-3766.

[2] 邓安鸿.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8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9):37-38.

[3] 岑坚慈.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疗效对比.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5):677-679.

[4] 梅郑洲, 郑振华.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疗效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10):1370-1371.

[5] 王宪.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应用.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3):53.

[6] 袁功佳.腹外疝患者行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8):91-92.

[7] 徐孝如.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57例临床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刑), 2013, 13(7):143.

[8] 楊春雷.艾瑞姆疝补片在27例腹股沟疝患者中的治疗分析.当代医学, 2016, 22(26):126-127.

[9] 孙志涛, 闫慧明, 申素纲, 等.肌后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切口疝20例分析.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 7(3):285-286.

[10] 禤宗辉.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6):105.

[11] 徐友标, 孙刚, 孟云, 等.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观察. 药物与人, 2014(4):5.

[12] 宋涛.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10):82-84.

[13] 李辉, 张旭升.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8):122-123.

[14] 乔正能.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84):16-17.

[15] 吴晓.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外疝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2):2293.

[16] 杨南平. 探讨用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 医药, 2015(10):17-18.

[17] 叶静凯. 观察对比不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效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32):73-74.

[18] 朱辉.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1):213.

[19] 史贤杰. 用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8):220-221.

[20] 张志家.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应用效果. 吉林医学, 2015, 36(15):3355-3356.

[收稿日期:2016-11-18]

猜你喜欢

住院时间复发率
甲硝唑联合银尔舒治疗阴道炎的价值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足踝部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腹腔镜与胃镜结合用于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瓣膜置换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叶性肺炎39例治疗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42例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