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石窟寺:麦田里的佛像

2017-06-01■王

甘肃农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石窟寺康生石窟

■王 琰

北石窟寺:麦田里的佛像

■王 琰

北石窟寺,因与其南45公里处同时代开凿的泾川南石窟寺相对应而得名。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的覆钟山下,蒲河与茹河交汇处之东岸二级阶地处。地理座标为北纬35°36′35″,东径107°32′00″,海拔1083米。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兴盛于唐宋,清末废弃,1963年重新保护,从创建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甘肃东部早期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遗存。寺院坐东面西,平面南北长150米,东西宽40米。有窟龛的黄砂岩崖体高20米,南北长120米。除此而外,北石窟寺还包括其南1.5公里处的石崖东台石窟,花鸨崖石窟、石道坡石窟和其北1.5公里处的楼底村石窟(简称北一号窟),南北延续3公里。现存有编号的窟龛296个。

北石窟寺在陇东辽阔的董志源西面。董志源有着全世界最厚的黄土层。车一路上行,途见有放羊人赶着一群羊回家,像是要把羊放牧成一朵朵白云。五月不冷,云看起来却还是像暖和的棉花。

一大片银杏树,开着雪白色的花朵,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见到银杏开花,后来查查,原来银杏开花,也就匆匆忙忙的几天。我愿意把它们看做是另一些暖和的棉花,佛背山临水住着,总觉得他们会冷似的。

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京官出身的泾州刺史奚康生,为逢迎出生于临泾的虔诚佛事的胡太后,开凿佛窟北石窟寺,北石窟寺位于蒲河、茹河交汇处东岸覆钟山下。

覆钟山相传为周穆王登临之山。周穆王是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帝王,《列子·周穆王》记载:“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穆天子让造父驾车,诸侯国进献八匹神马,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喜欢这八匹马的名字,读起来都闪闪发光,果然是神马。

泾川滛池不远,且歇息片刻,西王母已率众仙女来迎了吧。设宴款待,两人诗词相和。“其辞哀焉”,依依惜别之情可闻。史记则说穆天子“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神马旁奔跑着白狼白鹿,不知是什么景象?总归是够奇异的。

还有件奇异的事,周穆王西巡时,遇见奇人偃师。偃师献给周穆王一个偶人,与常人的外貌极为酷肖,掰动下巴能歌,调动手臂起舞,周穆王看得有趣,让宠姬一起出来观看。表演将毕,那偶人却向周穆王的宠姬抛了抛媚眼,周穆王勃然大怒,要处决他。偃师只好将偶人折开,偶人的心拆走便无法说话,拆走肝则眼目皆盲,拆走肾就无法走路。好像奇异的事情都被周穆王遇上了。

八骏远了,茹河与蒲河交汇于覆钟山前。

先说茹河吧,发源于宁夏东南边隅。有位写诗的朋友在宁夏,他在茹河南岸长大,说每当盛夏时节,牧羊人从几十里外赶着羊群到茹河边给羊群洗澡,洗干净后的羊只剪下羊毛,能卖上好价钱。剪过毛的羊一大群也一只只孤零零的可怜相,“咩咩”叫着。水声喧闹声吵成一片,这是茹河最热闹的时候。茹河水哗哗的流淌,像是夹杂着朋友的才情浩荡而来,让人觉得亲切。

蒲河为庆阳境内第二大河流,古为清水,因河谷两岸多生蒲草而得名蒲河。蒲草我喜欢,永远蓬蓬勃勃的疯长,绿得肆意。到了冬天,却是满目的白发苍苍般,视之荒凉。

北石窟寺面前,茹河与蒲河交汇,从崖下哗哗流过,佛项间的一根银链子。窟群骤然出现,背后群山环抱,气象雄伟。

说起陇东石窟就不能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奚康生,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开始,奚康生在所管辖的泾州同时开凿了南北石窟。

“奚康生,河南洛阳人。其祖先为代人,世为部落大人。”奚康生家族本姓达奚,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姓氏改革,于是达奚氏变成了奚氏,籍贯也相应的变成了中原洛阳。

奚康生年少时就以勇猛著称,能开十石强弓。梁将徐济率军犯境,奚康生击擒之。梁将听说他能开强弓,特地作了长八尺的两把大弓和粗如长笛的箭送给他。奚康生当众用其平射,尚有余力,观者都很惊异。射箭中的平射,有效射程非常近,使对手猝不及防,甚至连盾挡都来不及,似乎可以用两个词形容:追风、迅捷。

奚康生十几岁开始从军,一直做到封疆大吏,担任过泾州、相州等四州刺史,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武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奚康生在泾州大规模开凿佛窟,一枚冷箭射来,带着一股劲风,这一次是将军觉得有些冷,佛的拈花微笑将使他觉得温暖。此时,是公元509年四月。四月八,浴佛节,四月八还是祭青苗日。挑选这样一个日子,真是不容易。周祖不窋在董志塬教民稼穑,种下第一麦粒。唱戏宰牲祭祀,四月八人们敲锣打鼓去麦田祭青苗。队伍由挂在长竿上的幡和纸鸢前导,人们手执白色小三角旗,绕田游走。传说中麦王诞辰日的青苗祭,实质上是一种集体驱虫仪式。麦苗青青,北石窟寺雕凿的声音值得很远。

北石窟寺规模最大的第165窟就是奚康生所开凿。方形窟门,开明窗,窟里热热闹闹住着七位佛。过去、现在、未来,分别是毗婆尸、尸弃、毗舍浮、拘留孙、俱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修炼时念诵七佛名号,“观七佛者当勤精进。”七位佛均为磨光高肉髻,面相方圆,直鼻厚唇,长颈窄肩,形体修长。奚康生修窟时将魏孝文帝以前三位皇帝的模样全雕进窟中,哪位佛有了皇帝的模样?佛们个个都有着北方少数民族的质朴和清瘦。他们更为自在、更为执着的以佛的力量展现自己。谁沾了谁的光呢?

奚康生放下屠刀,专心事佛。

佛内着僧祇支,胸前束带打结,外着袈裟,下着裙,衣纹细细密密,石窟门开处吹一股风来衣袂就会随风飘动。

西壁南侧靠近窟门,普贤菩萨骑白象而来。白象听佛经长大,温和顺从。有一年在西双版纳的野象谷看到野象,人躲树顶小屋里偷偷看,象的目光警惕而凶狠,我像个入侵者似的又惊又惧。菩萨身后,一尊弟子双手捧如意宝珠,半跪着侍奉。菩萨用如意降智慧,白象且停下脚步吧。

西壁北侧靠近窟门处雕阿修罗王。阿修罗梵文翻译过来叫“无端正”。无端正自然长相丑陋,且好斗。三头四臂的阿修罗一手擎日,一手举月,一手持金刚杵,一手握降摩杵。忙碌的阿修罗,非神、非鬼、非人,他带给你什么,取决于你内心的引导。奚康生,戎马生涯不可一世的气势排山倒海而来,阿修罗更像一位无往而不胜的将军。

可惜窟四周顶部转角处和四壁的浮雕多已风化。尚能看清西南壁角上方雕裸体飞天,俨然一壮汉乘凉的模样,飞天一路飞到唐朝,将军解甲,四野安定,方有了千娇百媚。

丝带飘飘,北石窟寺唐朝造像窟龛最多,有198个,窟顶,飞天挽了衣袂,正绕窟而飞。佛慢慢变得丰腴,盛世的佛和人,都有着富足的美。

北魏开窟共34个,回头接着看165窟,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尊天王像。护法天王身着铠甲,面容威严,佛经中的天王是重要的护法神,守护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位尚且可安天下,何况有四位乎?

奚康生官至相州刺史,却还是改不了武夫习气。相州天旱,他派人鞭打石虎画像,到西门豹祠里求雨不成,又拔了西门豹像的舌头。他原本是想要读佛经,净心修养的啊。

其后不久,他两个儿子暴死,他也大病一场。后因参与宫廷内部斗争被杀。余南北石窟寺,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且一路修下去。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石窟寺康生石窟
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新开发”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 “数字重生——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项目”
郭峰:以画守持 自见清净
夜宿石窟
甘肃武威亥母洞石窟寺的几件西夏汉文文献考释
夜宿石窟
武威西夏亥母洞石窟寺与金刚亥母鎏金铜造像
活法
康生临终前 为何打“直线电话”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