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酸甜苦辣”十年路村镇银行谋涅槃

2017-06-01姚登龙

甘肃农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村镇银行

■姚登龙

“酸甜苦辣”十年路村镇银行谋涅槃

■姚登龙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村镇银行“摸着石头过河”,数量超过1500家,资产规模破万亿。他们花了十年时间“闯”出了一条怎样的生存发展之路?从田间地头,到信息高速路。村镇银行扎根“高风险”的农村金融,但整体不良率低于2%。他们用十年时间“筑”就了一道怎样的风险“防火墙”?从“含玉而生”到“成长烦恼”。村镇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冲击、利润单薄等诸多难题,他们将怎样应对这些挑战走好下一个10年?

不少村镇银行负责人建议,监管部门可通过延续财税优惠政策、拓宽业务范围、完善征信管理等综合措施,推动村镇银行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监管部门有关人士透露,针对村镇银行的差异化监管政策正逐步完善。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将创新监管模式,激发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活力。

“小舢板”面临“大挑战”

监管层的大力推动,“土特产”的广受欢迎,使得村镇银行迅速成为农村金融、“草根金融”的主力军。但与其他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航母型机构相比,村镇银行还只是“小舢板”,起步晚、市场认可度较低、业务范围窄、盈利能力差。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全国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为1.11%和8.32%,均低于商业银行1.19%和15.96%的平均水平。多名村镇银行负责人坦言,村镇银行之所以盈利差甚至是亏损,与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过高、税负较重等问题有关。

村镇银行一直受到支付结算系统体系不畅的困扰,运营成本较高,大多数村镇银行尚未加入央行支付结算系统,支付结算业务往往通过发起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代理,收费标准与拥有上万家网点的大银行一样。同时,村镇银行也不能直接为客户提供通存通兑等跨行、异地结算服务。这客观上不利于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对此,一些村镇银行尝试通过减免银行卡年费、ATM跨行取款、转账手续费等方式来吸引储户,但效果并不理想,成本随之抬升。

除了支付结算系统问题,大部分村镇银行还面临未能接入征信系统的困扰。在征信系统开发初期,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出现村镇银行等机构,目前村镇银行接入征信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制度规定要求,与工农中建这类大银行类似。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村镇银行只能通过当地央行分行或其发起行间接查询。借款人相关信息不能上传至征信系统,增加了村镇银行遭遇信贷欺诈的可能性,也提升了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成本。一些村镇银行还面临财税扶持政策到期、地方奖励不能全额支付等问题。而这些优惠政策正是村镇银行十年来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当前对村镇银行的税费优惠期限为5年,并采取‘一刀切’方式。在村镇银行税费优惠5年期满后,立即按正常金融企业开始征收相关税费。”湖北大冶泰隆村镇银行相关负责人指出,村镇银行企业所得税率为25%,远高于农信社12.5%的水平。

按照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但东中西部地区可享受补贴的期限分别为该机构开业当年(含)起三年、四年、五年内。业内人士指出,农村经济本身属“弱质经济”,村镇银行从农村经济中得到获利保障的难度大。特别是在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村镇银行既要服务弱势“三农”群体,又要实现自身发展可持续,很难离得开财政补贴。相关政策还规定,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问题在于地方奖励并不是总能全额兑付。

资金拆借方面,村镇银行同样遭遇尴尬。村镇银行只能在当地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拆借,不能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在全国拆借进行融资。同时,村镇银行是否能直接在当地人民银行发行库存取款,目前仍没有相关规定,这就引发了该如何保障村镇银行现金供应的难题。一些村镇银行在申请支小再贷款方面也面临难以提供符合条件的担保品等难题。某村镇银行人士说,在贷款利率上,支农再贷款利率定价与当前机构执行“市场化贷款利率”存在差异,有时会出现同一银行和同一客户之间的“利率双轨”现象。同时,再贷款期限一般最长不超过1年,而农(牧)户贷款多数为中长期贷款。

“10年来,村镇银行依旧面临着行业制约和系统风险脆弱的挑战和威胁。几乎所有银行发放贷款都面临风险,但村镇银行存在的潜在危险要比大中型银行高得多。”在河南中牟郑银村镇银行行长李贵福看来,村镇银行的经营地区集中在县域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和小微,而这些企业及经营主体的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薄弱,一旦对贷款流程各环节的风险控制不到位,无法有效分散风险,村镇银行就有呆坏账陡升风险。此外,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在农村布局,让本身家底单薄的村镇银行“措手不及”。

四川天府银行行长黄毅说:“我们感觉危机来了、“狼来了”,农业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拥有庞大金融网点和雄厚的资本实力,除了抢占农村金融高端市场,如今还向农村中低端金融市场渗透。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对村镇银行冲击,让我们举步维艰。”

“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程序和手续,互联网金融都不需要。”黄毅说,“银行没有办法从销售端介入,互联网金融则可以贯穿整个产业链进行放贷。”

京东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介绍,京东金融早在2015年9月就启动了农村金融战略,以全产业链、全产品链为特色,推出了京农贷、农村众筹、乡村白条、农村理财等产品,已在全国1500个县、30万个行政村开展了各类农村金融业务。通过发挥大数据、渠道方面的优势,京东金融在产品的风险控制、风险定价和服务上做到了精准高效。洪洁说,在一些试点区域,京东金融也和当地的农业、保险企业合作,借助他们对农户过往采购农资、生产规模等数据做好风控,农户基本上只能拿到农资,不直接拿现金,保证专款专用。

除了解决“输血”难题,京东金融还注重与当地企业合作进行“造血”。洪洁举例说,京东农村金融“京农贷”与中华联合保险在平顶山打造了“合作社渠道+保险服务+京农贷数据化风控”的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金融服务为杠杆,推动平顶山形成“猪吃有机料,粪施有机田,出产三无肉,直供上海滩”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

互联网金融介入后,村镇银行利差空间越来越薄。现在村镇银行的业务大多是存贷款业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最大挑战。

分类监管呼之欲出

新挑战叠加老问题,让村镇银行“成长中的烦恼”暴露无遗,村镇银行负责人们希望,扶持政策更加实惠、给力,推动行业差异化发展,优胜劣汰。

“对村镇银行的监管不要有歧视性政策,应将村镇银行列入财政专户准入名单。如近年财政部在规范账户清理的工作中,地方政府陆续将开立在村镇银行的财政专户撤销,原因是村镇银行不在财政专户准入名单中。”黄毅认为,“不要因为银行小就进行限制,而要根据所做的事情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政策。在风险分担机制方面,建议优先对涉及到三农、扶贫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补偿;在村镇银行的财政开户准入条件方面,建议主要依据主发起行的准入条件。若主发起行为财政资金专户可准许的开立机构,其发起的村镇银行也可纳入到准许开立财政资金专户的机构清单中。”

不少村镇银行负责人期待更多给力的财政金融政策。在放宽税费优惠期限方面,湖北省农信社相关负责人建议,应适当采取延缓式税费优惠。在5年优惠期到期后,监管部门可针对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采取逐年递减的方式进行税费优惠。

在放宽支小再贷款的申请条件方面,湖北省蕲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行长刘双喜建议,提高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加点幅度至5%~8%,并实行加点幅度差异化。依据不同机构的区域特点、经营成本和支农支小指标完成情况等内容,确定适用于不同机构的具体利率加点幅度执行标准。她还建议,对于边疆、贫困、牧业等特定地区的村镇银行,延长支农支小再贷款期限最长至3年,解决支农再贷款与支农贷款发放期限不匹配的问题。

差异化发展呼声渐起,差异化监管也在酝酿。有村镇银行负责人说,一些大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后,将其作为一个网点或机构来管理,业绩平平甚至亏损,而当发起行想打“退堂鼓”时,却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专家建议,在村镇银行准入、退出上都要差异化监管。比如,对于设立在老少边穷地区、具备发展潜力、监管评级达到一定标准的村镇银行,应允许其突破县域开展业务、组建分支机构,连片组建小区域的区域性机构,或者创造机会设立地市级村镇银行;应允许、鼓励办得好的村镇银行兼并办得不好的村镇银行。

湖北黄石银监局分局局长王国强说,可借鉴“一行多县”模式,对经营良好、监管指标符合规定,且有跨区发展意愿的黄石辖内村镇银行,适度放宽地域限制,可在周边贫困县或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域设立支行,充分调动和挖掘村镇银行的经营潜力,破解村镇银行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问题。

在业务发展上也要差异化监管。统一口径下的“有限牌照”会导致村镇银行产品结构和收入结构单一,规模增长乏力,服务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不足,建议与监管评级挂钩、因地制宜,放宽业务范围、服务内容准入。比如,对于监管评级达到二级以上的村镇银行,适当增加其代理、委托等中间业务,允许其与控股银行合作或联合发行专门的“三农”金融债、大额存单,开展特定的理财产品、办理信用卡等。

监管措施的完善正在酝酿之中。银监会农村金融部主任郭鸿表示,下一步银监会将鼓励支持优质主发起行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认购新股、受让股权等方式,批量收购重组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支持主发起行完善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组织开展村镇银行投资管理模式试点。

银监会农村金融部副主任马晓光指出,未来银监会将着力强化定位监管,督促村镇银行继续坚守立足县域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适时出台《村镇银行监管指引》等政策文件。同时,继续实施法人监管和并表监管并重的“双线监管”模式,强化落实村镇银行属地监管责任。在准入方面,将立足县域金融承载能力和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适时推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县市的准入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稳步提升村镇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占比。

延伸阅读:

甘肃“十年磨剑”建村镇银行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甘肃银监局披露,自2007年甘肃首家村镇银行开业以来,经过十年的努力,目前已组建村镇银行20家,物理网点达到54家,国定重点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覆盖率达到46.5%。同时,县域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双法人”格局初步形成,填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成立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活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层次问题,甘肃省作为第一批全国试点省份,村镇银行发展拉开帷幕。

据了解,甘肃银监局简政放权,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支持评级良好、风控能力较强、有金融支农支小经验的省内外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甘肃空白县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十年来,相继引进14家省内外先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发起行,重点在该省国家重点贫困县、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为给村镇银行的发展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甘肃银监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对村镇银行营业场所用地、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与优惠扶持。同时,在股东选择上,指导村镇银行优先吸收当地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特别是优质涉农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入股,逐步提升本地股东持股比例;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截至2016年末,甘肃村镇银行已成为民间投资银行业的重要渠道,民间资本占比达93%。

在甘肃银监局的督促指导下,村镇银行开展错位竞争,为农为小提供了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初步建立了城市资金反哺县域、农村的渠道,达到“修渠引水”的作用,有效提升县域和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力度,县域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薄弱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同时,村镇银行充分发挥管理半径小、决策路径短、经营灵活、门槛低的优势,借助ATM机、POS机、手机银行、支农服务点、便民服务点等方式,努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服务送至乡村社区、田间地头。

据统计,2016年末,甘肃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81.8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2.18%,已累计为该省48081户农户和5561户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近11万笔。村镇银行还用活用足地方各类扶贫政策,争取和介入各类脱贫扶贫项目,为扶贫攻坚行动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甘肃银监局表示,近年来,甘肃村镇银行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2016年末,全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40亿元,资本净额13.53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5亿元、88亿元,仅2016年就实现净利润1.74亿元,不良贷款率1.04%,低于全国村镇银行平均水平0.75个百分点,低于甘肃银行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各类风险得到了有效防控。

下一步,甘肃银监局将继续稳步推进村镇银行培育发展,打造一批专业化、精细化、支农支小的特色村镇银行,力争把村镇银行在甘肃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覆盖率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编辑:王骏杰)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
江西银行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记忆银行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