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有侧重的场面描写

2017-05-31周治羌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歌会选段云南

周治羌

【技法简析】

《云南的歌会》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一、浓墨重彩描写人物

场面一——山野对歌。“山野对歌”,是对抗比赛,是才情智力大比拼,关键在于对歌者。故在这一场面中,作者对演唱者浓笔描绘,由点到面,先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出一位朴实活泼的年轻妇女形象,随后再泛描众多云南年轻妇女特有的民族服饰等,借此赞美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妇女的勤劳、美丽和智慧。

二、移步换景描写环境

场面二——山路漫歌。作者写“山路漫歌”这个场面,着力描写的不是唱歌的人,而是唱歌人所处的环境。因此,文中运用移步换景法,调动视觉、听觉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美丽的云南山野风光。其中,作者抓住戴胜鸟欢声叫“郭公”,云雀盘旋、歌唱、钻空、下坠之机敏等来烘托赶马少女歌声中发哑带沙的淳朴美。这部分主要是以优美的环境来映衬优美的人物以及优美的歌喉。

三、整体与局部描写相结合

场面三——村寨传歌。在写云南十年难逢的“金满斗会”时,作者围绕传歌场面,抓住地点、人数、规模、衣着、传歌内容及方式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描写,这是对全场的鸟瞰(整体描写);同时,又以特写镜头(局部描写),重点写“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的歌师傅(吹鼓手),着重从其年龄及会唱的曲目之多,来表现云南歌会参加人员之广、风俗之久远,衬托出村民们参加盛会的热情,也表现出了云南歌会代代相传的特色,让人体会到云南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

【延伸练习】

1.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母親不断地从箱子里取出传单,忽左忽右地朝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灵活的、想接受真理的手上抛去。

……

群众静下来了。

他们越来越挤,人数不断地增加,用身体的圈子紧紧地围住了母亲。

“贫困、饥饿和疾病,这就是你们劳动的报酬。一切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一辈子都是在劳作里面、在污泥里面、在欺骗里面,一天一天地葬送着自己的生命!可是别人却是利用我们的血汗来享乐,坐享其成……我们的生活就是黑夜,每一天都是黑夜!是漆黑的黑夜!”

……

“散开!散开!”宪兵拨拉开群众,高声喊着。

人们极不情愿地走开,他们推撞着宪兵,故意阻挡他们,或许是下意识的。……近旁的人们默默地站着,母亲看见了他们饥渴一般的专注的眼神,那种眼神让她的脸上都感到了温暖的气息。

——[前苏联]高尔基《母亲》

选段主要表现了母亲英勇无畏的性格特征。作者是通过哪几个场景来表现的?

2.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 ,坚时像 ,乱时如 ,齐时如 ;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王 雁《鼓神》

(1)请概括选段中鼓神“神”在哪里。

(2)请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刻画“鼓神”的形象的。

(3)根据上文的场面描写,加以想象,补出横线上相对应的画面。

3.下面对场面描写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描写学校活动、战争、工作等场面时,最好侧重于描写其中的人物。

B.场面描写即把活动的场面和情景有重点地进行具体描写,关键要写出其中应有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场面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因此,描写人物活动时所处的环境其实是多余的。

D.好的场面描写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歌会选段云南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拔哥》尾声选段
B站举办夏日毕业歌会直播
新正闲吟
朱紫滢??《匆匆》 选段
再见了,可鲁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
叹为观止的“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