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中老年临终关怀患者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

2017-05-31汤凯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区

汤凯萍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中老年临终关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挑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住院常规诊治,干预组接受住院常规诊治+中医药适宜技术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观念,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两个月,根据《疼痛分级量表》来评价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来评价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来评价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干预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的疼痛、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治疗费用更少(P<0.05)。结论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于社区中老年临终关怀患者,简便易行、疗效迅速、安全、不良反应小、方法灵活多样、无需大型医疗设备,非常适宜在社区开展。

[关键词]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临终关怀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175-04

临终关怀作为近代医学中新兴起的一门边缘性的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要和人类文明的标志。其服务理念是以照料为核心,维护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的临终生存质量及共同面对死亡。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过程逐步加速,临终关怀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本中心研究在患者临终前采用中医药适宜的技术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荔湾区华林街社区住院病区住院,且在二级或三级医院确诊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估计在6个月内将要死亡,并且伴有疼痛、焦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分别纳入疼痛组、焦虑组,每组入选对象100例,电脑随机挑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选标准:(1)所有研究对象的预计生存时间在2个月以上者;(2)能用语言表达其经验感受者;(3)病情许可,同意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干预,配合医务人员的诊治;(4)经说明研究目的后,患者及家属愿意配合调查,且患者无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明显气促及衰竭,估计生存期少于2个月的患者;(2)意识模糊、精神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调查的患者;(3)患者拒绝或家属要求隐瞒病情者;(4)调查对象在2个月内死亡或失访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住院常规诊治方法:入院后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正确的引导患者,告知患者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死亡,帮助患者树立面对死亡的信心,消除患者内心由于死亡引起的恐惧、害怕等心理,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迎接死亡。

干预组接受住院常规诊治+中医药适宜技术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观念,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干预方法:运用针灸、芳香疗法、药物敷贴等疗法帮患者放松,缓解疲劳及不适。运用按摩、导引、芳香疗法及中医情志、心理疗法等,改善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状态,同时帮助患者的家属尽快走出心理阴影等。(1)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是是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对临终患者及及家属的死亡教育,使其红粉认识到生命科学中的生老病死的基本规律,让老年人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和接受死亡”正确的引导他人理解死亡的必然性,使得老年人能以正确的态度对死亡也让患者家属能以平静、理智的接受亲人死去的现实。(2)临床中老年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老年人只要生命在延续,就应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做好基础护理,让老年患者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度过最后美好的时光。同时,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应该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灯光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秉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度相对恒定,将温度控制在22℃~24℃,更加有利于各种护理治疗操作。护理过程中应该能改善老年营养状况,注意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尽可能给予患者豐富的营养、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容易消化的食物,预防口腔感染。护士应该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做到勤翻身、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3)营养支持护理。中老年临床关怀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营养摄入障碍,导致摄入的营养难以满足患者需要。护理过程中应该提高患者的食欲,增加营养的摄入,在充分尊重患者饮食习惯和嗜好的基础上均衡营养,维持机体代谢。(4)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临终老人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学者对400例临终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当患者自己的生命接近死亡时,其心理反应十分复杂,不免产生否认、愤怒、沮丧等心理。同时,患者的心理护理还受到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社会背景及经济因素的影响,要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护士必须接受心理学知识的教育,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了解社区中老年人中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规律,学习把握临床患者的心理分期,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表现实施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使得临终中老年人处于舒适、安宁的状态,充分理解老人和表达对老人的关爱,给予中老年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

1.3评价方法

干预前和干预后两个月,根据《疼痛分级量表》来评价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共分为四级,即1:无痛;2: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3: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4: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来评价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SF-36量表)来评价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采用5分制。以自制的满意程度调查表,对研究对象对本次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1-不满意率。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本次住院治疗的平均费用,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统计检验水准取α=0.05。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从两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较之治疗后,疼痛、焦虑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较之对照组,在治疗后对患者疼痛、焦虑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比较

干预组整个住院过程中,人均花费的费用为4386元,对照组为6528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比较

干预组50例患者,非常满意者15例,满意者28例,认为一般者5例,不满意者2例,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50例患者,非常满意者10例,满意者20例,认为一般者5例,不满意者15例,满意率为70.00%;干预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美国医师Kubler Ross曾提出人临终时心理的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交易、忧郁、接受。但各个阶段则不一定依次出现,大部分临终患者的常表现为下列特征。(1)回避:家属、患者和医务人员均了解真实情况,但为不伤心,假装不知,互相隐瞒,尽力隐藏各自内心的痛苦;(2)否认:大部分患者在得知自己活不久时,开始无法接受事实,但随着时间流逝,患者对死亡开始部分接受,部分否定;(3)焦虑、敏感、愤怒:此刻患者喜欢联想,对机体每一细小变化都会引起深刻的恐惧,痛阂降低,失眠不安;(4)恐惧:有末日感,特别是在同类患者先故时,惶惶不安,悲观绝望,这种心理主要出自对疼痛、孤独、生活无价值、与亲人诀别的惧怕;(5)协议:当患者接受即将死亡的事实,就会与医护人员讨价还价,尽可能延续自己的生命;(6)忧郁:经历前几个阶段,仍被死亡的阴影笼罩,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7)双重性格:性情喜怒不定,害怕孤独,又常对探望的人发脾气;(8)忧虑:事情未做完,担忧诸事,总不能放心;(9)接纳:此时此刻,走向死亡的临终者“超脱现实”的想象占主导地位。

中医治疗重视整体性,这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演化而来的。中医学强调既要注意针药的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有机结合,也要注意多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综合使用;中醫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注重因人制宜,灵活施治,强调根据患者的遗传票赋、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贵贱贫富、个性差异、精神因素等,实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本此研究表明临终关怀中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帮助患者节省治疗支出、改善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简便易行、疗效迅速,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小、方法灵活多样、无需大型医疗设备,非常适宜在社区开展。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山东对肉鸡屠宰推行“临终关怀”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对策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