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地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疗效的临床研究

2017-05-31周巨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前列地尔

周巨彬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分析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是一般治疗+前列地尔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02)、FEVl和FEVl/FVC。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PAP、DPAP、MPAP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中以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具优势(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02、FEVl和FEVl/FVC相比治疗前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PaC02均有显著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是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如果能够在常规治疗的方案外辅以前列地尔的治疗,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原有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降低肺动脉压。

[关键词]前列地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4.1;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100-0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疾病,其最主要的病理变化即是肺动脉高压,诱因是因为长期的缺氧、呼酸以及高碳酸血症导致患者体内肺血管的剧烈收缩发生痉挛所致,使得肺血管内膜异常增生和血管的重构,从而增加了肺循环的阻力。若不能及时的干预,将肺动脉高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会导致心脏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最终诱发心力衰竭。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环境也日益恶化,使得心肺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所有疾病中名列前茅,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临床也一直在寻求新型治疗慢性肺心病的药物,前列地尔则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一类新型制剂,能够有效的扩张肺血管,本文即是探讨在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应用此药物所获得的临床疗效,现笔者将在我院就诊的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资料整理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2)无药物过敏史;(3)意识清晰,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近期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气管扩张药物。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肝肾疾病;(2)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或依从性差;(3)病情严重,短时间内可能死亡;(4)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对照组中男24例(57.14%),女18例(42.86%),年龄52~82岁,平均(67.1±8.7)岁;观察组男25例(59.52%),女17例(40.48%),年齡54~80岁,平均(64.6±7.6)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84例患者在入院后均先完善相关检查,同时接受常规的治疗措施,如吸氧、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纠正电解质等,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工作。此外,观察组患者还需要采用前列地尔(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0980023)治疗,具体用法是将10ug的前列地尔加入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然后静脉滴注,每日静滴1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FEVl和FEVl/FVC,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PAP、DPAP、MPAP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中以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具优势(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相关指标以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FEVl和FEVl/FVC相比治疗前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PaCO2均有显著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是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更具有优势(P<0.05)。见表2。

2.3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及用药后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现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往往是伴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治疗上主要是通过血管舒张剂扩血管,钙通道阻滞剂保护心脏,已达到缓解病情和预防右心室失代偿的目的。肺心病患者的肺血管通常有较为明显的收缩,这是肺血管缺氧导致的。研究发现发生收缩和痉挛的肺血管主要是微动脉以及肌型动脉,而肺静脉则很少出现收缩发硬。前列地尔属于高效的血管扩张剂,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瑞典的研究人员在精液中提取出来的。研究发现,前列地尔扩张血管的机制是通过选择性的降低人体肺动脉血管的阻力以及肺动脉的压力实现的,能够很好的提高心脏输出量。而肺组织是体内的前列腺素合成的重要脏器,也是灭活前列腺素的场所。一次肺代谢可以将90%的前列地尔所灭活。此外,前列地尔还具有很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控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增加氧运输,从而延缓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

本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PAP、DPAP、MP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其中以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具优势(P<0.05)。说明了联合应用了前列地尔治疗后患者的肺动脉高压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分析原因实际因为前列地尔对肺血管进行了选择性扩张,大幅降低了肺动脉的压力。在动脉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的对比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Q、FEVl和FEVl/FVC相比治疗前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PaCO.均有显著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是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更具有优势(P<0.05)。这说明了前列地尔在降低了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后,患者的通气和血流比得以改善,无效腔通气减少。在本研究中,所用的前列地尔属于微球载体制剂,其优势在于(1)靶向性高,更有利于药物在病变部位聚集,从而进一步提高药物的有效浓度;(2)具有更好的持续性,降低了肺脏对前列地尔的灭活;(3)用药不良反应低,通过脂微球的包裹,能够有效减少前列地尔对血管的刺激和炎性反应。在不良反应的对比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前列地尔的药物安全性。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以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来降低肺动脉压力,并改善心肺功能,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前列地尔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
miR—21—5p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脏声带综合征患儿心脏矫治术后肺动脉压力及声带症状的变化
关于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塑中ROCK及ET—1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