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服务高端人才,闯出“双创”新路

2017-05-31魏文琦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水平双创青年教师

魏文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地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强劲的佛山市,以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地方实用人才为根本任务,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4万余人,并打造了一支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十二五”期间,入选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校级培养对象27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7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5人。

活机制,引入优秀人才

佛科院领导对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很中肯:“整体来看,高水平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比较缺乏,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科研团队建设有待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对此,“十二五”期间,学校以“政策特区”打造“人才特区”,修订完善了一批岗位聘用、职称评聘、绩效评价、分配激励等制度,并出台实施《“人才特区”试行办法》,创新引才、用才机制,引进一批活跃在国内外学术前沿及产业一线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工程技术创新团队,着力打造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与地方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对接的人才高地,逐步建成一支以拔尖人才为学科带头人、优秀人才为学术骨干、竞争力和创新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为加大学校的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高效务实灵活的用人机制,学校于2016年推出了《职前博士岗暂行管理办法》。职前博士是指经过各二级学院选拔,其学科研究方向符合本学院的学科发展方向,学术潜力较大的博士或者博士生。学校欢迎其来校做科研,并发放薪酬及租房补贴直至其正式入职。这项政策提高了博士半年至一年“空窗期”的科研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学校招聘人才的吸引力。

“十三五”期间,佛科院将继续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实施“7214人才工程”,即到2020年引进和培养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珠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70人(含共享或柔性引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创新团队不少于20个,培养100名左右的青年领军人才,引进400名左右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博士和教授,师资队伍中拥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将超过40%,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将超过45%。

扶一程,帮助站稳讲台

2015年6月佛科院进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阶段后,吸引了一批杰出青年、优秀青年教师,学校的师资水平大大提高。对于这一批处于起步阶段的“青椒”,学校给出了教学、产研、学术三条差异化发展之路,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宣传:“最年轻的时候,不把二十年寒窗苦读的功力发挥出来,纯属浪费。”“在佛科院,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里没有所谓的晋升‘玻璃房。”

学校提出,教师首先要做教学型教师,站稳四十五分钟的讲台是一辈子的事。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追求教学卓越,提升教学质量。在教代会、工会“双代会”中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关注教师呼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环境。(1)建立青年教师教學发展支持系统,对新进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举办十佳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交流会、现代教育技术培训。(2)用各种常态化项目推进教学提升,包括评奖评优,组织青年教师到知名企业、行业部门挂职锻炼,组织课程教学进修。(3)积极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宣传和逐步推广教师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4)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咨询服务,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5)持续建设并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6)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拓展,面向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开展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咨询活动。

搭平台,鼓励科研创新

毋庸置疑,科研要走在教学前面,需要加速度和时间。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寄予厚望,要求他们既要“眼高”,有为国、为校竞争的信心和态度,有全球意识,敢于在某个行业内做世界领袖;也要“手低”,抓住创新驱动的机会,尊重企业的差异化发展,力争在互联网时代走出一条新路。

面对佛山市40万家企业,佛科院的青年教师有大展宏图的广阔空间,教研可与产业、企业需求相结合。学校现有“广东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5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7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31个。学校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校区(局/镇)联动工程”。2012-2014年,连续三年,学校在全省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平台数”统计排名中位居全省第二,2015年和2016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共3项。目前已创立“十院(高端研究院)一园(佛山大学科技园)一中心(全球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带领一批优秀本科生接触学科前沿,共同参与科技创新,2016学年第一学期采用选拔制开设了“科技创新班”。“小班快跑”,青年教师作为导师,利用已有的项目和成果,带着这些学生开始相关工作,以此形成一个以实验室带头人为核心,青年教师与小班学生结合,共同进步的模式。相比2015年师生共申报专利59项,2016年已达874项,增长了近15倍,充分体现了校企结合、产研结合的特点。

面对未来,佛科院坚持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不忘初心,“不换频道”,不遗余力,不辱使命,加快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佛山速度”全力打造“佛科院质量”。

【个案链接】

创业领航人

杨兆华教授,基于“科研基地+公司”的理念,于2012年创办佛山市贝瑞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既是杨教授的科研、本科毕业设计、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基地,也是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主要基地。其中,馈网式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化成分容检测设备为国内首创,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6年10月,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通过,有3项产品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创新带头人

曾亚光,博士,副教授,光信息工程系老师,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科技创新班”负责人。先后在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等从事光电技术、生物医学成像等研究。现有“基于散斑强度涨落调制效应的光学微血管造影”“生物光学检测与成像科研平台”等在研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学术论文30多篇,申请专利“振动样品内部反射点的微小振幅测量方法”等3项,开发医疗仪器2项。

把最美时刻献给讲台

冯莹莹,博士,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教师,用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合理的教学手段,讲活了枯燥的高等数学课。她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满足“90后”学生移动学习、微学习的需求,带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主持的《微积分》课程获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试验课程立项,在“Semigroup Forum”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2015年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竞赛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高水平双创青年教师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