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工业大学:内培外引,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2017-05-31王思静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5期
关键词:广东计划工业

王思静

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有近60年的办学传统,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广工的工程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这标志着广工的工程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在全国的省属地方高校中,广工综合实力较强,属于“排头兵”,但高校之间竞争激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阶段正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之际的广工,对人才需求较大,因此,学校以内培外引的方式,多措并举,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制定多项计划,完善青年教师队伍发展体系

2014年,广工部署实施“培英育才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国(境)外研修支持计划”等八大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校内存量人才培养的力度,为青年人才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产出高水平成果、冲击高层次人才项目创設良好的条件。2011年广工省级以上人才59人,2016年已迅速增长至176人,且其中58人是由现有人才培养出来的,实现了“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多项人才项目零的突破,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迅速聚集。为了加强学校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其专业服务社会领域,切实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学校不断探索教师离岗创业、到企业兼职等机制,近期将准备出台《广东工业大学兼职、在岗或离岗创业管理办法》,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或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引进海外人才,提升青年教师队伍能力水平

学校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根据学科发展和创新平台建设特点,紧密结合广东活跃的科技工业市场,明确引才方向,通过实施“百人计划”“青年百人计划”和“优秀博士后计划”,采取崇事业、给待遇、明任务、重考核等措施,高起点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引进一大批毕业于海外名校的优秀青年人才,充实到各学科平台和创新团队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团队和学术梯队,推动学校科研实力和学科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此带动队伍结构的调整,积聚后发优势。

科研与教学两手抓,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

《广东工业大学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中明确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计入本科教学工作量,近几年的教学绩效工资增量(每年500万)均用于激励教师开展教研教改。在职称评审方面,将教师开展教研教改取得的成果列为职称晋升条件。学校相继颁布《广东工业大学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奖励办法》等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制定《广东工业大学“质量工程”项目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鼓励教师参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同时,学校引导教师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将科研成果等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最前沿的学科知识;采用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或科研团队的做法,推动科研发展,助力教学水平提高。

平台与团队一起建,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推进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建设好协同创新平台,学校提出了“一体双责三延伸”的新机制。“一体”是指学科、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双责”是指大学在建设各类平台时一定要对地方与学校、平台与学科、研发与育人实行双向互动、双向支持、双向负责。“三延伸”则是通过“向上延伸”,指创新机制聚集国际高端技术资源与人才;“向下延伸”,指必须对接产业转型重大需求;“向内延伸”,指激活校内多学科创新资源联合攻关,并利用平台培养创新人才。近几年,学校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广工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广工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多个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学校还努力在精密装备、IC设计、工业设计、制药、软物质等领域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果。

为培育国际一流的科研创新团队,从2011年开始,学校逐步实施了《广东工业大学团队平台重大成果培育基金实施办法》《广东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倍增计划》等,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大团队建设工作。通过完善以团队为单元的资源配置与考核评价机制,扩大团队负责人的人事自主权,构建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内部激励机制,组建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科研创新能力卓越、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了坚实的整体攻关力量。

【个案链接】

“珠江学者”王启民

王启民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广东省高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作为“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引入广东工业大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引进人才专项等五项科研项目。作为广东工业大学“先进加工工具与高技术陶瓷研究中心”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王教授主要研究高速加工工具、模具用先进涂层和汽车、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的防护涂层等热点和难点问题,成绩斐然。

该创新团队依托广东工业大学“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制造技术及装备”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已建立起包括国家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千百十”国家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德国“洪堡学者”在内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创新科研团队,团队成员接近80人。在功能与结构陶瓷研究、陶瓷高温耐磨涂层技术、高速高效加工理论与工艺、超硬材料刀具制造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

“长江学者”胡飞

胡飞教授,2013年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现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教授长期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设计研究与实践,参与从北欧引进的“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该团队2012年入选广东省第三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皆为国际知名工业设计大师。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项目合作、国际工作坊、主题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与广东制造企业积极合作,获得业界广泛好评。“广工与美的USD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获第八届广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钻石奖(最高奖)。

“如果我是一颗好的种子,现在就到了好的土壤上。”胡飞教授是这样形容自己在广工的任教生涯的,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精心培养,让他有了更多发挥自己才智的空间与机会。2016年,他获得“光华龙腾·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

猜你喜欢

广东计划工业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工业人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广东舆情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