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蕴校园:广州市海珠区校园足球发展纪略

2017-05-31罗峰杨蕾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5期
关键词:海珠区广州市足球运动

罗峰+杨蕾

广州市海珠区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有开展足球运动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容志行、古广明、赵达裕、吴群立、孔国贤以及至今活跃在中超赛场上的卢琳、吴伟安等一批驰骋中国足坛的足球名将均出自这里。虽然有着厚实的底蕴与坚实的基础,但是海珠区仍然十分重视校园足球的普及推广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校园足球作为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科融合的重要突破口,让足球成为青少年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锻炼方式之一,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

建立制度主导普及推广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海珠区充分了解到要大体量地普及推广校园足球,从顶层战略层面上建立有效的机制为首要任务。海珠区教育局副局长邓志军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到,对于校园足球的发展,海珠区在师资招聘和培训、专项经费保障、招生政策倾斜、场地维修改造等方面都给予学校大力支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拟定的《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纲要(2015-2025)》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海珠区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整体发展,海珠区教育局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计划(2014-2016)》和《广州市海珠区校园足球管理办法》,从三方面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推广。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广州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体教结合工作的开展,按照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相结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足球运动健康、持续地开展。二是出台工作计划:依据《广州市足球试点城市工作计划(2014-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计划(2014-2016年)》,结合海珠区实际,研究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足球发展工作计划(2014-2016年)》等,从工作任务、具体措施、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从政策层面支持足球事业的发展。三是明确管理职责:区体育部门着重加强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管理,由区业余体校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区教育部门加强对校园足球的管理,各个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成立了校园足球领导机构,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落实行动,提升校园足球的管理水平。

学校在普及推广校园足球工作上均由校级领导分管,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如广州市第五中学成立“培育体育(足球)后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亲自负责,长期从事足球运动管理工作的教师担任足球运动队的教育管理总监;成立职能部门,除了把足球队员的学习、日常管理、训练以及足球运动推广等工作落到实处外,还把足球运动的经费列为学校总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加大足球经费和投入。此外,学校还建立足球运动队的学习制度,保障队员的学习时间,不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建立招生制度,拓宽招生渠道,完善足球特长生招生选拔;建立训练制度,合理安排训练周期,既练基本技术,也练身体素质;建立奖罚制度,加强对足球队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等,从多方面保证队员的学习、思想教育和训练比赛的正常进行。

整合资源主攻师资短板

发展校园足球,场地与师资问题是不少地区和学校都会遇到的瓶颈。虽然海珠区有些学校场地和师资不足,但有燕子岗、宝岗、洪德三大足球场,且这些球场均有一批专业的足球教练,可以发挥互为补充的作用。同时,海珠区的一些学校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足球氛围,培养了一大批足球人才,包括国家、省、市队的优秀球员,以及一批热心支持校园足球的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为此,区内的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这些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运用,既较好地解决了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形成了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教练)队伍,还为学生的成长树立了榜样。例如,与后乐园街小学一墙之隔就是洪德球场,洪德体校的教练是他们主要依靠的师资力量。凡是周一、周二下午,洪德体育场的教练和指导员就到学校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业余训练,并与学校的教师交换训练意见,分享训练体会。该校周边的足球氛围浓厚,一些热心足球的人士、学生家长都经常到校指导学生课余训练,大力支持学校的校园足球普及推广工作,甚至在体育教师忙不过来的时候还担当起教练的职责。

除了场地,师资问题也是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海珠区一方面引进足球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足球训练理论和技能培训。绿翠现代实验学校近年来就分别引进了两名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大江苑小学、南武中学、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等除了送教师参加足球教练员C级培训外,还组织体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观看录像片、足球讲座等办法提高体育教师的足球素质;后乐园街小学则是把足球队取得的成绩纳入班级和班主任的绩效奖励。

善于利用本土足球人才资源也是解决师资问题的又一方法。广州市第五中学十分重视省、市足球界老前辈的指导作用,经常举办足球联谊活动。先后聘请了著名足球运动员容志行、岳永荣、罗怀远、吴群立、邓锡权、郭家明、陈铭基、古松涛及校友赵达裕等为学校足球队的名誉教练、技术指导和顾问,有效地推動了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学校足球队技术水平的提高。江南新村第一小学于2013年引进足球名宿来校对孩子进行专项训练;2014年又邀请指导员给担任不同年龄组教练的教师以具体指导,促进教师提高训练学生的水平。

盘活课程主创特色教学

开设多姿多彩的足球课程是海珠区在推广校园足球上的又一有力举措。海珠区的足球传统学校和足球推广学校普遍都开设了足球课程或在体育课中增加足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足球,培养踢球的兴趣;掌握足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参加足球运动。这些学校都组建了足球运动队,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参加比赛,以提高足球运动的水平。

后乐园街小学立足课堂,实施足球校本课程,普及足球运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后乐园街小学就已率先编写《足球》校本教材,实施每周一节的足球校本课,全员普及足球运动。2015年,该校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再次完善,编写了《乐园足球》校本教材。该教材共三册,分别供低、中、高年级学生使用,主要介绍足球游戏、足球基本技术、足球小故事、足球操等,同时也将足球起源、现代足球发展、足球规则、足球的精神、足球明星温馨提示等贯穿在每一册中,让学生通过多样的足球校本学习,激发热爱足球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足球技术与意识。

晓港东马路小学则创建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均同教学,自主探究——品尝快乐,体验成功——自主评价,健康成长”的“快乐足球”教学模式。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每班组建一支男、女足球队,实施“快乐足球”的常态评价与突出成果评价,有力地促进了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

东风村第二小学和仑头小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学年都对足球教学和训练的目标、时间、内容作出系统安排,把思想教育、心理训练、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比赛等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东风村第二小学的足球队不但在“市长杯”和区联赛取得好成绩,还为市、区输送了一批足球人才,其中有学生进入了“恒大”二队、“富力”U17梯队。

广州市第五中学目前的课程重点是进行足球的“小单元”教学,初一、初二连续开设4周足球教学课程,高中开设足球选修课。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教练队伍,有3位足球教练负责各年龄组的训练工作。该校的足球教学和运动队训练取得显著成绩,被广州市足协誉为“足球人才的摇篮”,2013年当选为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副主席单位,被评为“2004-2013年全国校园足球工作优秀学校”“2004-2013年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突出贡献学校”。

足球文化引领校园热情

为营造足球文化氛围,海珠区各个学校积极开展校园足球宣传活动。有的学校开展足球自编操,组织学生观看足球比赛,培养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兴趣;有的利用校园活动宣传栏,图文并茂地介绍校园足球活动的情况;有的通过举办欢送会、庆祝会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喜爱;有的学校还邀请球王贝利做校园足球推广活动,邀请世界足球名帅埃里克森到学校与师生分享快乐足球理念,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

南边路小学从2012年开始就每年都举办“学校足球节”,内容有足球知识竞赛、足球手抄报评比、足球小明星评选、“我与足球的故事”征文、足球主题队会、班级足球联赛、师生足球对抗赛,等等。逸景第一小学每学期都定期举行班级足球联赛和亲子足球运动。知信小学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足球教学和比赛的录像,并要求学生每月看两场足球比赛直播或转播,观后与同学进行心得交流。

海珠区的足球发展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群众基础作支撑,在推进校园足球普及推广时,有效地形成了校园足球激励機制。同时他们也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一方面在纵向上不断发展提高、培养人才,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又从横向延展,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能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素质,磨炼精神意志,使校园足球的最终落脚点回归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海珠区广州市足球运动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比臭大赛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