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得耀眼的青春

2017-05-31丘脊梁

鹿鸣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家单车青春

丘脊梁

那个秋季,沿着汨罗江的支流——一条叫芦溪的水道,我跨上破单车,高高低低地上路了。我要到离家几十里远的大山深处,去做教书匠。此前的18年,我一直生活在父母和先生密不透风的庇护下,现在,我出发了,我人生的车轮,在顽强地前进,驰过热闹的集镇,驰过茂密的村庄,驰过旷阔的田野,驰进了墨绿的大山。在跨过一道古朴的石桥后,河,愈来愈瘦;天,愈来愈窄;路,愈来愈陡。水道两侧高耸的大山,把我的视线挤压成铅灰的一线。一只苍鹰,突然从高天上俯冲而下,旋出一个圆润的弧线后,又振翅插入云霄,那优美而快捷的转折,如一根火柴,猛地在我的心頭一擦,腾起一片生动的光亮。

这真是一段险绝的通道,狭窄而漫长。芦溪河像一个钝涩的犁头,吃力地将大山掘开,谷底忽隐忽现的水流声,仿佛是它痛苦的呻吟。一条铺满沙石的土路,扭着腰,坚贞地随着水流往前爬。我推着单车,上坡(太陡不能骑),下坡(太陡,不敢骑),周而复始地转了九个大弯后(后来才知此地叫九弯头),眼前豁然一亮,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毫无准备一下就跳现在我面前,它像一个连着十二指肠的胃,慵懒地蜷卧在秋日的阳光下。四周高耸的群山,像胃壁一样严严实实地封闭着它,呵护着它;芦溪河和它的支流,像一缕缕血脉,营养着它,鲜活着它;沿着山脚,是一圈高高低低、连绵不绝的房舍,像胃壁上一排排粗糙的皱褶;盆地的中央,一片金黄,成熟的稻子,让这只胃显得饱满和充实。站在高出盆地的山口,我一眼就把它轻松地包容了。我站着没动,盆地的宁静,让我肃穆。我用目光细细地打量它,轻轻抚摸它,我知道,从此以后,我便是这只胃里寄居的一个生命了,我的生活,将被它细细咀嚼,慢慢消化。

我任教的地方,叫高家学校。一排平房,像一只烤焦的馒头,孤零零地搁在“胃壁”的边缘;三间教室,关着百十个娃娃,叽叽嘎嘎,像一群鸭子;三位老师,洛沧桑如一棵松,版粗黑如一块岩,我瘦弱如一株麻,我们都把手中的教鞭,挥舞成一杆牧鸭的长篙。

我到现在都感到讶异,18岁的风华,怎么一下就楔入了大山的安宁与淡定,没有过程,没有磨合,连半点痕迹都不显现。在铺着稻草的破床上,我能夜夜睡出美梦,那梦境,像满山的香樟,绿得苍翠欲滴,让人无限向往;在乌黑的饭桌上,我能把青菜、豆豉吃得韵味悠长,表情生动;在打满阳光的走廊上,我能把自己坐成一尊佛,满目慈爱地注视着操场上快乐的弟子……洛拍打着手上的粉笔灰,把一脸沧桑收缩紧凑,然后轻轻释放:你只怕前世就注定了要到高家来教书。我淡淡一笑,静候他的下文。洛果然感慨:我20岁就来了高家,到如今修炼了30多年,似乎还达不到你的功力!然后他满腹的牢骚,就像校舍前的溪水一般,滔滔不绝地从我耳边流过。说他几十年调离不出这块巴掌大的山窝,说他要退休了还评不上高级,说版对他(他是校长)口服心不服,背着他尽搞名堂……在他的心里,这片山地俨然就是一个幽暗的地狱。我只做他虔诚的听众,从不妄加评论,但他依然满足和感动,每次都要很友善地提醒我,快点想办法调出去,莫在这个狭小的地方浪费了美好的青春。青春?我才十八哩,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不怕浪费。那满山的碧翠,生机勃勃,让我没有来由地想起青春的颜色。

我对这块盆地慢慢就熟悉起来,阳光、群山、庄稼、炊烟,还有天空飘荡的略带青味的草木气息,都一寸一寸地深入到了我的内心。每天傍晚,我都要骑上破单车,走遍村庄的每一条道路。漫无目的,又刻意为之,好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在进行一项不明就里而又必不可少的仪式。这种类似的仪式,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只不过要好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是哪一根神经需要它。一路上,孩子们、山民们唤我老师的声音此起彼伏,应接不暇。那种真诚的称谓,常让我心生感动和自豪。好多年后的今天,这种声音仍在温暖着我的心窝,让我备感珍惜。我把单车骑得很慢,我不是去赶赴某个具体的约会,山村里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我的心灵之约,骑车本身,也就成了我要做的重要事情。我很喜欢用这种方式,来亲近这片土地,还有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温情。我常常骑着骑着,就把单车停下,用一只脚点到地上,看路边的庄稼,望远处的群山,或是与任何一个山民熟稔地攀谈,之后将单车一支,随意地坐到了他家的饭桌边,新鲜的糙米,碧绿的青菜,烟熏的笋干,让我亲切和熨贴。那个秋季,我的晚餐(学校的工友只做中饭,晚餐得自己做)差不多都是在热情的山民家中解决的,一家接一家,一路吃过去,到一个学期快结束时,仍有许多人家在真诚地随时等待我的光临。他们不需要我任何回报,有很多人家,根本就没有孩子在我班上就读。他们对我的热情,是缘于好客的秉性,他们对我的尊敬,是缘于对师道的尊敬。我出入于他们的饭厅,也穿行于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牛羊鸡鸭,在我眼中一清二楚,脉络分明。那些琐碎,那些真实,让我感到人生的厚重与驳杂。我越来越觉得,这片山地,并不像洛说的那样狭窄和幽暗,人心的宽广与善良,让我的青春,像苍鹰一样自由飞翔。

我没想到在这片山地的其余两所学校里,还有我的两个同学在任教。勇在芦溪,坚在古源。三人的距离,差不多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这种距离和形状,恰到好处地稳固和平衡着三人之间的友情浓度。勇好读书,坚会玩,这都是我所需要的,我们差不多每天都要见一次面。勇的宿舍堆满了作业本和教学仪器,床上整整齐齐地码了半床书。他在搞自考,劝我也搞。他说,一个小学老师,不读点书真的不行。在一个封闭和狭窄的地方,读书无疑是一件最宽广最深厚的事情。我听了他,从此每天早晨学生晨读时,我也端坐到讲台上,大声朗读古代汉语、大学语文、文选,读着读着,学生们的声音就渐渐淡下去,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忘情地诵读,那神韵,一定像极了古时的书生吧,学生们全都充满敬意地望着我,我发觉后,他们哄然一笑,慌忙又拿起课本,咿咿哇哇起来。我蓦然想起了古时的某个塾师,那个落魄的秀才,也是这样与弟子们一道发愤用功的吗?他端坐在狭窄的乡间教室里,心原上一定耸立着一座庞阔的京都,还有皇城传胪的灿烂。我那时记性好,一篇千把字的古文,一个早晨就记住了,晚上与勇见面时,便得意地背给他听,很炫耀的样子。勇先是静静地听,听着听着,禁不住就大声地与我一同背起来,背完后两人相视大笑,猛击双掌,很有些英雄相惜的意味。我们的热闹与放肆,让兀自对着墙壁抽乒乓球的坚很是郁闷,他不耐烦地说,再不进山,路就看不清了。我们准备进山放套,捉野兽。野猪、麂子,甚至传说中的一头小豹子,都在我们的阴谋之中。套子是坚花了几节自习课做成的,也许是做得不得法,也许是运气不济,总之连着几个晚上,我们都一无所获。星期天是我们所期盼的,背着猎枪,到山里打竹鸡(斑鸠),提着鱼网,到芦溪河拦白头鱼,每次都能让我们心安理得地到山民家去改善伙食。其实斑鸠也许只有一只,且瘦,白头鱼顶多斤把,山民尽管还要赔酒赔肉,脸上却笑呵呵的。坚甚至还带着我们到古源去相亲(真是乱弹),骗女孩子的布鞋穿,骗“岳母娘”的鸡蛋吃。他打着饱嗝说,这种日子,真他妈的有味。其实,让我们热爱和快乐的,是没有任何负重的心灵。

春暖花开的时节,山里一派清新,树叶嫩绿,杜鹃火红,菜花金黄,连空气中都有一脉甜淡的暗香。这个时候,学校前面铺满鹅卵石的机耕路上,便不时有摩托或是单车,呼啸而来,冲进我的宿舍。他们都是我山外的同学。七中的松,县城的曙,中学的英,信用社的刚,广播站的鹃……一个接一个。有时是一个人来,有时是三两个人来,有时是一大群来。我至今都没太弄明白,这个狭窄闭塞的山地,到底有什么吸引他们?他们都住在县城和镇上,天宽地阔,为何要跑几十里的山路,不辞辛劳地来看望我这个并不有趣的朋友?是我的真诚连通了他们的真诚?还是山野的纯净契合了他们内心的需求?他们的到来,无疑让我的生活更加丰满。轮番的代课,常让孩子们快乐得尖叫;采花挖笋,让我们自己的青春漫山飞扬;彻夜长谈,又使我的夜晚明亮厚实。松后来不仅爱上了这片山地,而且喜欢上了山里一个叫碧的女孩。有一段时间,他差不多每到周末就来了,来了就去找碧。碧的父亲很正式地告诉他,家里没有儿子,是真心就入赘吧,到高家教书也是很方便的。吓得松落荒而逃,很久不敢进山。而碧,一到周末便来学校晃悠,我骗她说,松到市里进修去了,要一年,她紧抿嘴唇,双目忧郁地凝视着灰白的山口,仿佛凝视着遥远的大海,她是否觉得,那短短的距离,如今已变成千里万里?

阳光饱满,把日子捏圆又拉长,夜色像一条幽远的巷道,不知深浅。树在唱歌,生灵在舞蹈,山风悄悄地在田野上游走,挨家挨户耳语岁月的秘密——时间是思想最好的营养,新鲜是艺术最好的老师——富得流油的时间,美得炫目的风景,让我18岁的青春,踩踏进了诗歌的平仄。我的钢笔,像一挺机关枪,啪啪啪,啪啪啪,每天都要扫射出一排排长长短短的文字。在无数次凶猛强攻之后,终于攻克了一个个的山头。就这样,蓝墨水上游一个叫高家学校的小学教师,通过文学这扇天窗,把他的信息和触角延伸到了山外广阔的天地。市里、省里寄来的样报和信函,成了我每周三(邮递员每周只在这天来一次)最大的期待,那些鼓舞人心温暖人心的文字,让我感觉山地的天空无比旷远。其中一个叫彬的文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与我通信达20余番。每封信他都用方格纸填写得工工整整,字迹清雅,文词真诚。我们谈诗歌,谈理想,也谈生活。他那时还在读大三,正在市里的晚报副刊实习。一年后,我离开高家,跑到市里谋食时,他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第一个去拜访的人,我们的见面,亲热如兄弟重逢。那时节,我们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是信函这种最古老最原始而又最真实的方式,把两颗远隔千山万水的心,紧紧地连到了一起。

现在,是若干年后的深秋,夜色苍茫,天气寒凉,我坐在安静的书房里,敲打这些陈旧的往事,彬、勇、坚、松……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我的眼前频频闪跃。我很想一一给他们打个电话。我们如今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名字,全都清寂地居住在我的手机里。但我翻出他们的号码后,犹豫再三,始终没有发射。勇在我离开山地两年后,也跑到了市里,如今是一家每天晚上都在央视打广告的产品的地区总代理,房有数套,车有三台,我们除了最初几年有些往来外,现在一年到头就剩下几条互发的祝福短信。坚比勇稍迟一点来市里,从开小餐馆开始,折腾来折腾去,如今终成正果,成了一家海鲜酒楼的老板,清蒸螃蟹,油焖大虾,红烧鲍鱼,冰糖燕窝,每天给他带来滚滚财源。前不久我在他那里跟一大群人吃了一餐饭(但记不清都是些谁),他进来敬了一杯酒后,便匆忙赶去招呼其他更重要的客人去了。松是和我走得最“近”的人了,他进城后读了本科又读研究生,如今在理工学院物理系任教,边教书边读博士。我们倒是偶尔通通话,曾相约某个周末带上老婆孩子好好玩一天,结果约了三年,至今未成。彬在我刚到市里那些年,给了我诸多帮助,我们因文学而相聚,最终也因文学而疏远(多年前便都不写字了),我只知道他在一个权力机关做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连他的号码,都是偶遇他老婆时获得的……

从青涩的少年,走到圆溜的中年,从狭窄的山地,来到宽广的城市,我不但没有拓宽自己的心路,反而愈走愈窄,愈来愈暗。我现在的生活真是沉闷到了极点,每天除了到办公室草草审读同事們交来的“本报讯”,到民院附小接送7岁的儿子外,惟一与外界的交往,可能就是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了。家,办公室,学校,菜市场,这四个单调的点,不规则又很规则地把我每天的生活,圈入其中。我的脚步,理想,还有渴求,全都封闭在这片狭窄的空间里。好多年来,我便感到在这个人口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面积越来越大的都市里,我的熟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好,心情却越来越坏;笑脸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是的,我的人生已越来越空洞,心原越来越收缩,灵魂越来越孤独。如今,只有家和书房,才是我最舒展最开阔的地带。

城市真是一个怪异的东西,一方面,它宽阔、热闹、客气,这是它具体的表象;另一方面,它又狭窄、孤寂、冷漠,这是它隐藏的本质。它就像一只畸形的胃,容纳着一切,用欲望这剂超强的胃酸,腐蚀掉了人心最宝贵的许多东西。忙碌、功利、冷漠、提防、虚伪、敌视,像一堵堵柔软而又坚韧的墙壁,隔断了城市的宽广,拉开了人心的距离。宽广的地方,就这样被人心这把刀子,慢慢分割成了一个个窄小的格子,囚禁着我们的热情与真诚。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心门紧紧关闭,那里面,藏满着自己的秘密甚至是阴谋,剩下的空间,狭窄得已容不下另一个人的心。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一堵墙。行走在宽敞明亮的大街,内心深处的那份逼仄与压抑,总让我感到幽暗。在这个秋天,多年前的那些宽广记忆,其实并不能医治和改变我的什么;那些曾经绿得耀眼的青春,只能让我更加感伤,慌乱。

猜你喜欢

高家单车青春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赴七里张家塆村采风有感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飞吧,单车
锦旗献给国土人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青春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