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302例急诊创伤患者CRAMs评分分布及应用研究 绵展

2017-05-31罗焕荣颜春悦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急诊应用

罗焕荣 颜春悦 陈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患者CRAMS评分的分布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3302例急诊创伤患者进行CRAMS评分,并对评分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CRAMS评分为≤8分的伤员人数与9~10分的伤员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RAMS评分分数下降,住院率明显上升,特别是人住ICU的比例明显上升,CRAMS评分≤8分的伤员住院率、入住ICU比例与CRAMS评分为9~10分的伤员住院率、入住ICU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RAMS评分分数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8分的伤员与9~10分的伤员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分的伤员与其他分值伤员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MS评分能快速评估急诊创伤患者的病情,易于掌握。对于评分≤8分的伤员应及时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采取抢救措施,稳定病情。

[关键词]急诊;创伤患者;CRAMS评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22-04

创伤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当前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在急诊科能否快速而正确的评估创伤患者病情,与患者的救治和预后有很大关系。为了准确并合理地对创伤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和预后评估,并对不同救治单位的治疗水平进行比较和资源合理运用进行评价,各类不同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运而生。但现行的创伤评分种类繁多,各自的创伤资料来源和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且创伤本身特点的变化,使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评分系统可以完全满足创伤救治和研究的各项要求,且近年来,人们对创伤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局部自然灾害频发,也促使创伤评分在不同救治环境中的不断改良。

CRAMS评分是常用的一种创伤量化评分方法,用以判断伤员的早期伤情,能为急诊科医务人员对伤员的分诊、分区治疗,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提供依据。我们应用CRAMS评分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急诊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一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全部急诊创伤患者,要求年龄在14周岁以上,能配合医护人员检查,可追踪预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的患者3302例,其中男1963例,占59%;女1339例,占41%。最小14岁,最大93岁,平均年龄38.6岁。在急诊科死亡8例,收住院1075例,住院后在院内死亡12例。

1.2评分方法

选用Clemmer等修正后的CRAMS评分法。用循环、呼吸、胸腹、运动、言语5个参数,分别按轻重程度记为2分、1分和0分,最后5项分数相加,总分9~10分为轻度、7~8分为重度,≤6分为极重度。修正后的CRAMS评分法,见表1。

1.3患者CRAMS评分

所有患者进入急诊科即进行CRAMS评分,3302例创伤患者评分CRAMS结果及去向,见表2。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RAMS评分分布结果

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3302例伤员的CRAMS评分分布为:轻伤(9~10分)3208例,占97.2%;重伤(7~8分)51例,占1.5%;极重伤(≤6分)43例,占1.3%。CRAMS评分为7~8分、≤6分的伤员人数与9~10分的伤员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6.854,129.568,P均<0.05)。

2.2CRAMS评分与病情的关系

所有患者经在急诊科评分、检查、处理后,CRAMS评分9~10分3208例,住院991例,住院率30.9%;7~8分51例,在急诊科处理后转上级医院2例,住院49例,住院率96.1%;≤6分43例,在急诊抢救室死亡8例,住院35例,住院率81.4%。随着CRAMS评分分数下降,住院率明显上升,特别是入住ICU的比例明显上升,CRAMS评分≤8分的伤员住院率、入住ICU比例与CRAMS评分为9~10分的伤员住院率、入住ICU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CRAMS评分与死亡率的关系

CRAMS评分9~10分,住院后死亡1例,为骨盆骨折,死亡率0.3%;7~8分住院后死亡2例,1例为颅脑损伤并肺挫伤,1例为多处骨折并肺挫伤,死亡率4.0%;≤6分在急诊抢救室死亡8例,住院后死亡7例,死亡率34.9%。随着CRAMS评分分数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7~8分的伤员与9~10分的伤员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65,P=0.000);≤6分伤员与7~8分、9~10分伤员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78,89.364,P均<0.05)。

2.4CRAMS评分与流行病学的关系

男1963例,占59%;女1339例,占41%。最小14岁,最大93岁,平均(38.0±20.6)岁,以年轻男性患者居多。在急诊治疗2219例,占67.2%;住院1075例,占32.6%;其中收住ICU 61例,占1.8%。

3.讨论

急诊科是抢救急诊创伤患者的主战场和第一线,在评定创伤救治质量、预测预后时,创伤评分是必不可少的量化工具,对多发伤、复合伤伤员尤其如此。CRAMS评分是创伤患者行人院前或急诊科的一种快速病情评分方法,是1982年Gormican用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语言5个参数的英文字头为名建立的一种创伤评分方案,1985年Clemmer对此记分法作了修改,使准确度更高。现有的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CRAMS评分观察简单、方便、易记,创伤患者到达急诊科1~2min内就能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作出评估,且不受仪器、場地限制,能将病情量化,且与伤情密切相关,有利于院内创伤患者危重症的早期发现与救治。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创伤评分系统与标准,为了研究急诊科创伤患者的CRAMS评分分布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以期在创伤患者救治中对危重症达到早期预警、及时有效干预,最终提高创伤院内救治水平、降低创伤病死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创伤患者以年轻男性为主,CRAMS评分的高低与创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值越高,伤情就越轻,病死率越低;分值越低,伤情越重,病死率就越高。我院急诊创伤患者以9~10分的轻伤患者为主,占97.2%,而0~8分的重伤患者仅占2.8%。随着CRAMS评分的下降,收住ICU的比例明显上升,≤8分伤员与9~10分的伤员在收住ICU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AMS评分9~10分的有1例骨盆骨折患者死亡,死亡率O.3%;7~8分死亡2例,死亡率4.0%;≤6分的伤员死亡15例,死亡率34.9%。随着CRAMS评分分数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8分的伤员与9~10分的伤员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我们同时发现本地区CRAMS评分8分是急诊创伤患者病情的最佳截断点,这与Clemmer等的研究结果CRAMS评分7分为界限有差异。我们认为对本地区≤8分的急诊创伤患者应该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积极抢救,稳定病情,必要时直接送手术室手术治疗,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还发现CRAMS评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单纯股骨、骨盆骨折的患者来院时CRAMS评分多为10分,但患者随后由于骨折处出血,很容易休克症状,CRAMS评分会逐渐下降,这需要動态监测CRAMS评分,才能及时发现。还有部分胸腹部软组织挫伤患者,胸腹部有压痛,CRAMS评分为9分,但病情并不严重。另外,CRAMS评分法不考虑伤员的年龄和伤前的基础疾病,部分老年有慢性病患者,虽然受伤不严重,但入院后容易出现慢性病病情加重。这提醒我们在急诊科用CRAMS评分法对创伤患者评分时必须加强对四肢及骨盆进行检查,以防漏诊;必须注意伤员的年龄和伤前的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人们理想中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该是集“检伤分诊、预测创伤结局、比较救治方法、评价医疗救治水平和质量、协助创伤研究”为一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创伤救治方法。通过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CRAMS评分,使患者病情能得到量化,比较直观,方便医护人员判断病情,减少了不同医师对病情评估的差异,有利于早期发现急危重症伤员。特别是cRAMS评分≤8分的伤员,我们应该及时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采取积极抢救措施,稳定病情,减少在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猜你喜欢

急诊应用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