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演变机制下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7-05-30李国峰曾伏秋

工业经济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经济增长

李国峰 曾伏秋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区域视角,采用相关行业2000—2014年的数据,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了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互动演变机制下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入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情况下,产业专业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中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产业内的竞争程度则表现为是东、中、西依次递增,产业多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则表现出不确定性。在分年限样本内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程度在不断增加,并在2010-2014年间竞争程度达到最大。门限回归则表明随着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程度随着互动程度的增加,产业竞争度、多样性均呈减弱趋势、产业专业化则有所增强;而专业市场发展指数、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市场化指数的改变,产业竞争度会有所减弱,说明外部市场的接入使得产业集群内更趋向于合作,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互动演变机制; 产业集群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Interactive Evolution Mechanism

Guofeng Li

(Hunan Normal University,Hunan,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Chinese region, related data from 2000 to 2014,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industry cluster in the professional market, interactive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industrial cluster evolu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introduction of specialized market and e-commerce situation,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degree to the South East influenc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the biggest,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Western lowest,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is in the East, West, in increasing order, industry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hows no deterministic. In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cluster life within a sample are increasing, and reached the peak in the years 2010-2014.Threshold regression indicates that with the specialized market and industrial cluster interaction with increasing degree of interaction, industry competition, diversity are weakening trend,industry specialization will increase; and development index, the professional market development index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market index changes,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competition will be weakened, the access to external the market makes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tend to cooperate,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Interactio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Industrial Cluster; Economic Growth

引言

專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专业市场凭借信息优势和激烈竞争,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组织形式,将大量产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分工严密规模效应,有利于专业市场形成竞争优势。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演变机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一、文献回顾

產业集群借用了生态集群的概念。马歇尔[1]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探讨了产业集群与外部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是为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而聚集在一起,这种经济可以使得“产业区”内的企业降低劳动力的搜寻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众多国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Philippe Martin & Gianmarco IP. Ottavian [2]两位学者通过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引入新经济增长模型,证明了由于区域经济的空间集聚与企业创新的成本之间的“累积因果关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Kose&Moonmaw(2002)[3]则利用了改进后的Romer模型对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57个地区的产业集群中的研发强度、投入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集群内的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Lura Paija(2001)[4]通过对芬兰ICT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认为ICT产业集群优化了芬兰的产业结构,帮助其形成一种竞争优势,进而刺激了芬兰经济的增长。Fan & Scott(2003)[5]实证结果得出东亚各国的产业集群对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从阅读到的相关文献来看,国外学者涉及专业市场方面的研究相对于产业集群方面较少,这是由于欧美国家工业化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一些新的业态逐渐代替专业市场,从而导致专业市场在这些国家存留的时间较短。因此很难从中找出研究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之间互动的相关外国文献。但有些学者在其它研究中肯定了专业市场在早期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Brown,1964;Braudel,1975;Campbell,1994)

我国对专业市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金祥荣、柯荣住(1997) [6]分析认为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专业市场,是对于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的一种挑战。郑勇军(1998)[7]指出专业市场在浙江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钱滔(2008)[8]对浙江省专业市场的研究成果从专业市场的定义与性质、演变与基本特征、经济功能、专业市场与政府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最后对专业市场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在产业集群方面,王缉慈(2001) [9]定义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中小企业进行精工合作的集聚。魏守华、王缉慈(2002)[10]对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同时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区域发展理论进行了探讨。陆立军、郑小碧(2011) [11]以“义乌商圈”为例,从演化动力学角度建立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李晶[12] (2004)指出“在适宜的发展环境下,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相互增强的”,并认为产业集群通过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原因归纳为外部经济效应和联合行动两个方面。

刘冰(2006) [13]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集群经济的研究,在深入分析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认为这种互动式发展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杨荣耀(2011) [14]根据内蒙古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共同主导模型,分析认为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了短期预测。郭庆美(2016)[15] 使用2005年至2014年统计数据测算浏阳市烟花炮竹产业集群和浏阳市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烟花炮竹产业集群极大推动浏阳市经济增长。

随着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虚拟产业集群(Virtual Industry Clusters, VIC)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集群模式开始涌现。罗鸿铭、郝宇 (2004) [16]定义虚拟产业集群是同一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利用网络化的优势,借助伙伴企业的能力来打破企业边界,产生纵向或横向的聚集效应。Aldo Romano (2001)等国外学者认为,虚拟产业集群能够突破传统产业集群的地理限制,从而有利于擴展产业集群的活动空间。吕坚(2003)[17]指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虚拟产业集群能够提升企业之间联系效率。张帆(2016)[18]着眼于金融产业的本质属性,系统阐述了金融虚拟产业集群的概念,认为金融虚拟产业集群是其空间集群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本文所研究的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基于虚拟产业集群层面上进行的。

二.互动机制的测度

(一) 变量选择

本文采用地区经济增长率RGDP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解释变量包括产业集聚度(EDEX)、产业多样性(DIV)、产业专业化(ISP)3个层面的指标。由于产业集群与市场互动仍是新型组织的一种网络化生产形态,本文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角度将初始人均资本存量(HUM)、初始物质资本存量(IMCS)两个变量引入方程。同时参照陆立军和刘猛(2013)、颜克益和芮明杰(2010)以及杨荣耀(2012)年的研究结果,影响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包括政府参与度(GIN)、专业市场发展程度(SMD)、交通完善度(DTI)、城市化率(CIT)、电子商务(CDF)等因素。

表1中,RGDP代表的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HUM表示初始人均资本存量(地区在校大学生人数与地区总人口数的比值);IMCS表示初始物质资本存量(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DTI表示交通完善度(各地区2000~2014年的单位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内河航道里程和公路里程数据,通过换算为单位面积运输里程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求和);CIT表示城市化率(即地区城镇人口占地区人口总数的比重);EDEX表示产业集群集聚度(用一个给定区域中产业占有的份额与整个经济中该产业占有的份额的比值);DIV表示产业集群多样性(某产业生产规模占该区域其他产业生产规模的比重,使用Krugman1991年测算方法);ISP表示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某产业在n阶段的总产值与整个地区在n阶段的总产值之比)。CDF表示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本文利用2000—2014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表示。

(二)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的平衡面板数据。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碼(GB/T4754—2011)选择10类产业为研究样本,总共4500个数据观测点。选择资本密集型:通信设备、机电仪器及办公用品类、化工类、医药类。劳动密集型产业: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纺织鞋帽类、家具类、纸制品及出版印刷类、日用品及五金电料类。资源密集型:建筑材料类、木材制品类;由于部分省份的某些变量的数据缺失,采用插值法补齐,因此,有效样本点工具模型的不同有所差异。

(三) 实证模型

首先本文对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多元分析,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当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电子商务在现代市场交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有学者证实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协同演化成为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增加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专业市场发展指数与产业集群的交叉项来表示现代化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对接程度。

考虑到直接引入交叉项可能会导致多重共线性,借鉴Wooldridge(2003)对样本的产业集群层面变量系数上估计其差异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多重共线性。因此,估计以下模型:

上式模型中 为人均GDP的增长值, 为解释变量,包括 3个产业集群层面的指标, 为一系列控制变量,SMD表示专业市场发展指数(各产业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占各产业销售额的比重),CDF表示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根据CII提出的电子商务总指数指标体系进行换算), 为专业市场与竞争型产业的交叉项,用以反映专业市场与竞争型产业内在层面的互动影响。 为电子商务与竞争型产业的交叉项,用以反映电子商务与竞争型产业内在层面的互动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逐步将产业集聚三个指标引入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由表一结果可以发现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是作用显著。产业集群的各项指标对经济增长均表现正效应,其中产业集群地区专业化影响系数最大,达到了0.115,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产业集群地区产业的多样性影响系数次于地区专业化,系数为0.04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最低,集聚度系数仅为0.028,在5%的水平显著。方程(4)将产业集群的集聚度与多样性两个指标同时引入,结果集聚度系数由正数变为负数,多样性系数则大幅提升。原因可能在于,区域产业集群多样化增多,区域内的产业能拓宽盈利渠道,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产业生产内容的扩展,必然对产业内的生產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此时生产企业更趋向于合作,即产业多样性对竞争度有替代效应。方程(5)把产业集聚内在企业的集聚度与专业化两个指标同时引入方程,结果显示,两个指标的系数显著为正,产业集聚度和专业化的系数有所变大,产业专业化与产业竞争度之间也存在一定替代效应,专业化生产方式的改进对内部企业竞争有减缓作用。方程(6)将产业集群集聚度、专业化、多样性都引入,结果显示产业多样化变得不显著,但集聚度与专业化变化不明显。

(二)专业市场与产业互动对经济增长的跨地区效应实证分析

根据地理特征将全部样本分为东、中、西部地区,以此来研究虚拟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跨地区差异。由于目前大多数文献还是集中在对传统专业市场的研究范围内,对新兴电子交易方式的探索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还通过引入虚拟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指数的交叉项来反映现代化交易方式下虚拟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差异。表2报告了不同地理位置虚拟产业集群在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发展互动情形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Hausman检验,各模型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从分样本估计结果来看,虚拟产业集群内向型层面对中部地区的负向效应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东中西三部分区域的产业集聚度、与专业化均显著,东部与中部产业多样化不显著,其中虚拟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程度对地区经济影响系数最大,说明产业集群自身主要是依靠专业化程度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整合效率,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从引专业市场的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来看,增加交叉项后,产业集群交叉项系数均正但有所减小,说明专业市场的接入使得产业集群内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更愿意选择合作来改善自身效绩。从专业化的角度上看,交叉项的引入也使得东、西部产业集群专业化系数明显增加。说明专业市场在为产业集群传递市场信息的同时,也会对集群内生产方向与商品质量传达市场诉求,使得企业生产经营地专业化程度提高。从全国范围上看,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得3个交叉项均显著,其中竞争度的交叉系数为负,添加电子商务指数作交叉变量后,发现电子商务指数交叉项均不显著,但是电子商务融入使得集群专业化程度均有所提高,对产业集群其他层面影响不显著。

(三)专业市场与产业互动对经济增长的跨时效应实证分析

对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对经济增长跨时期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分样本还是从整体样本,产业集聚度均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增加趋势,但是整个时间段内为显著为负,说明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程度在不断增加,但主要还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分工,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产业专业化程度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整体显著为正,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虚拟产业开始以核心产业为中心向多元化扩展,这种产业内的扩展效果对区域经济有一定促进作用。产业多样性在样本内整体不显著,说明集群产业种类的横向增加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关联产业与核心产业的搭配能进一步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但也有会带来相潜在风险,阻碍地区经济的增长。

从交叉项的回归结果来看,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度交叉项始终显著,研究期内整体为正向显著,并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说明专业市场对虚拟产业集群的嵌入使得产业企业的竞争度增加,产业内部的合作度有所减弱,但集群仍主要以企业的合作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专业市场与产业多样化交叉项在分样本内显著,但整体不显著。说明在较短年限内,虚拟产业集群可以通过扩展产业辐射面来获得新的机会盈利,表现为促进作用,但在长期内产业多样性风险开始显现,产业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最后考察专业市场与产业专业化交叉项影响,发现专业市场与集群专业化的互动对經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专业市场对外部环境的收集作用对集群内企业生产具有导向作用,使得虚拟集群的生产效益提高,对地区经济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样本研究期内,本文电子商务交叉量的引入除了与集群专业化显著外,其他交叉项并不显著,说明电子商务的接入对专业化有持续影响,但负向系数则体现了电子商务模式对传统专业市场的部分分流作用。

(四)专业市场与产业互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受其他因素制约

由于前文的只是根据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不能得到其他因素促使市场分割影响经济增长模式发生的临界点,例如不能回答市场与产业互动程度在多高的时侯,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存在显著不同。因此,本文采用Hansen(1999)提出的非动态固定效应门限面板模型来检验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因其他因素的不同而存在门限效应。门限回归基本模型为:

其中, 为门限值, 为门限变量,在本文分为专业市场与集群竞争度交叉项、专业市场与集群多样性交叉项、专业市场与集群专业化交叉项、专业市场发展指数、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市场化指数。从表4可以看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门限效应显著,其中产业竞争度与专业市场的互动使得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程度降低,合作程度增加,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效应降低,而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专业化互动使得产业专业化程度增加,对外推动经济的正向效应明显,产业多样化与专业市场的融合则使得产业多样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降低,说明产业多样化虽然增加产业的获利能力,但也增加了外在风险,在大于门限值的区间内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减弱。专业市场发展指数、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市场化指数的改变,均使得产业竞争度对地区经济的负向作用减弱,即这些因素都了改善产业内企业的契合程度与横向联系,提高了集群整合能力;产业多样化指标不显著,而专业化指标全部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虚拟企业集群着重于核心产业发展,通过优化分工协作、增强专业化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四、结论

本文对传统的产业集群定义进行了拓展,将电子商务与传统专业市场两种方式纳入到实证研究中,并采用专业市场指数、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与产业集群变量的三个指标作为交叉变量来反映产业集群与外界的互动程度,从空间、时间和其他影响变量三个维度对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1) 通过跨地区分析,我们发现,在考虑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情况下,产业专业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产业内的竞争程度则表现为是东、中、西依次递增,三个地区产业竞争度对经济的负向作用呈降低趋势;产业多样化程度对经济增长则没有显著影响。

(2) 跨时效应实证说明,在引入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程度在不断增加,并在2010-2014年间竞争程度达到最大,但整个样本内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负向效应。产业多样化程度除了早期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外,其他年限区间内不显著。产业专业化程度系数研究年限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为正向作用。

(3)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门限回归则表明随着专业市场与产业竞争度、多样性、专业化互动程度的增加,产业竞争度、多样性均呈减弱趋势、产业专业化程度则有所增强;而专业市场发展指数、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市场化指数的改变,产业竞争度会有所减弱,说明外部市场的接入使得产业集群内更趋向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7—32

[2] Martin,P.G.Ottaviano. Growth and Agglomer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1,42:947-950

[3] Seyit,Kose,Moomaw,Ronald.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regional

growth in Europe .Easa European reli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2002

[4] Paija, L.What is Behind the Finnish ‘ICT Miracle [J]. The Finnish

Economy and Society,2001,(3):51一54.

[5] Fan, C. and Scott, A. J. .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 survey of spatial issues in East Asia an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regions[J].Economic Geography,2003,(3):295—319.

[6] 金祥榮, 柯荣住. 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 [J].

经济研究, 1997(4):74-79.

[7] 郑勇军. 浙江农村工业化中的专业市场制度研究[J]. 浙江社会

科学, 1998(6):10—16.

[8] 钱滔. 浙江专业市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2):30-36.

[9]王缉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1.

[10]魏守华, 王缉慈, 赵雅沁. 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J]. 经济经纬 , 2002(2):18-21.

[11]陆立军, 郑小碧. 基于演化动力学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机

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以“义乌商圈”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

2011,14(3).

[12] 李晶.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展——对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发展

的思考[D].武漢大学,2004.

[13] 刘冰. 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辽宁海城地区集群经济研究[D].

东北大学, 2006.

[14] 杨荣耀. 内蒙古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互动研究[D].内蒙古科技

大学, 2012.

[15] 郭庆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以浏阳市烟花炮竹产业集群为例[J].当代经济,2016(31)

[16] 罗鸿铭,郝宇.应用信息化整合高新技术企业集群[J].科学学与

科学技术管理,2004(7).

[17] 吕坚,孙林岩,马新莉.企业集群与虚拟企业组织模式比较及发

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3).

[18] 张帆.金融产业虚拟集群知识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J].科研管理,

2016(s1):409-416

[19] PORTER,MICHAEL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Free Press,1990:34—45.

[20] 杨强,单单,赵怀祥. 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

分析[J].商业经济 2005(3)

[21] 刘乃全,任光辉.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

--从影响因子角度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J] 2006(5)

[22] 方玉琴,汪少华.内生型集群成长及动力分析——以浙江市场主

导集群为例-科技管理研究 2006(5)

[23] 刘天祥.产業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J] 2007(1)

[24] 郑勇军.金小星.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实例研究[J]-商

业时代[J] 2007(4)

[25] 姜伟军.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变革趋

势探析[J]商业时代2009(10)

[26] 陆立军,郑小碧. 基于协同演化效应的专業市场与产业集群互

动创生机制研究——以"义乌商圈"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4)

[27] 陆立军,于斌斌. 基于共享性资源的专业市场与集群企业竞争

力:网络、信息与制度——基于浙江省绍兴市14262份问卷调查

与分析[J]-经济地理 2011(2)

作者简介:

李国峰(1992-),男,湖南省耒阳市,湖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曾伏秋(1962-),男,湖南南县人,湖南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收入分配。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经济增长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