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5-30潘晶晶张林林

中国商论 2017年30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

潘晶晶 张林林

摘 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职业指导在高校更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我国高校一直着重强调升学率、就业率,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高校水平的标准,但其往往却忽略了对于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呈下滑趋势,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的大背景下,眾多高校毕业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约我国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如何从就业角度出发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 就业对策 创新式思想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c)-189-02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呈下滑趋势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进入低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模式也逐步走向了市场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虽然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选择,但无疑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的高失业率表明,我国部分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的社会人才渐渐与社会脱节,大学生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无法很好的学以致用。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重视、解决,将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展,也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不断提高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对学生、对高校、对国家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1 高校就业指导的概念

高校就业指导从狭义上讲就是指高校有关部门给高校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做学生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从广义上来讲,高校就业指导要包含就业政策导向、预测就业市场形势、为学生合理设计求职发展道路、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加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组织推荐介绍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服务活动。

2 高校就业指导的意义

“高校就业指导”是指高校在大学生处选择职业和结合心理与生理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成长辅导,贯穿在教育的整个过程。高校的大学生刚好处在学习和即将步入社会的中间阶段,所以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对他们的人生规划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认知自己所学专业,规划清楚自己的生涯发展道路,有针对性的咨询和学习,形成实现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加强就业指导选择有助于大学生迈好职场工作的第一步,有利于大学生克服职业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更好更快融入社会。所以在面临着严峻而且复杂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高校加大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力度有助于高校毕业生更快更好的就业,融入社会,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了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更加合理和专业的职业指导,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常州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综合素质现状及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需求及能力门槛等情况的调查,我们获得了一手全面而具体的数据,通过分析,指出了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从而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方式来进行整体的调查分析,图1为主要思路框架。

4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以常州高校为例

想要了解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其成效如何,对受指导者进行抽样调查是比较直观的方式之一。本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为常州市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大样本调查能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共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86份,回收率98.83%,问卷有效率达到98.52%。通过大样本调查,我们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4.1 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35.4%同学认为学校应该从大一开始进行就业培训指导,近30%同学不了解学校有关就业部门的有关情况,这表明学生对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很多高校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部分工作并没有很好的开展,48%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规划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往往会使毕业生在进行择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从而影响求职成功率及今后事业的发展。

4.2 学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实践经验相对缺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高校的绝大多数就业指导岗位缺乏足够专业的人员,很多情况下都是辅导员兼任数职亦或是各种其他教学岗位的老师代理工作。整个就业指导队伍缺乏职业化和专业化,无法很好的满足学生需求。由于辅导员和教学岗位的教师与校外用人单位之间沟通较少,也很少会有一些求职的社会经验,同时对于社会的人力需求,工作内容,岗位设置等具体要求往往也了解不够,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他们往往只能提供一些很书面化、文字性的东西,而不能真正给予学生一些社会求职的实战型经验。因此,这样很容易导致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

4.3 当地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

当代大学生由于其优越的生活条件,出现了紧迫感不强、学习态度怠慢、责任感流失、使命感空场、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前通常都没有较强的就业意识,当他们走出校门时才发现自己对于社会一无所知,所学知识无法很好的学以致用。很多时候学生无法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对职业特点及要求并没有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造成了自己的盲目自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难这个问题。

4.4 高校指导形式过于阶段化、表面化、形式化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往往只针对于毕业生开展,忽视了大一至大三年纪同学对就业指导的需求,结果导致了很多同学在求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迷茫和方向感缺失,不利于整个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职业生涯的规划选择。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课程不够系统化,往往与现实脱节,对学生的帮助效果不太明显。

5 对策与建议

5.1 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强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一套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同时建立稳定的学生就业指导队伍。高校要确保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要充分调动整合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形成人人好就业、人人就好业、人人就业好的局面,形成“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同时,高校应积极引进具备能准确把握、正确分析、科学判断就业发展趋势的能力的专业教师,不断加快就业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5.2 形成贯穿大学始终的就业指导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

高校应当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把整个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从新生一踏入校园开始,就业指导就应马上开展,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职业发展路径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关注就业。此外,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培养,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全面发展,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在指导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5.3 设置更加完善合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其找到自己合适的地位

当代的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日渐庞大,就业指导课程就是连接学生和社会中的一座桥梁。高校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从而使大学生充分合理地对自我进行评判,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准确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高校同时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从实际出发,认清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好心态,强化和完善自我,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也要以就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从而逐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课程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可以有一些模式的创新,比如适当采用案例教学、职场模拟、自我推销等多种教学与指导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5.4 搭建更加畅通的信息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的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搭建自己的专业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在完善中甄别用人单位,建立一个考察标准,通过考核后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资料数据库,提供“双向”的信息查询服务平台,方便学生和企业更好更快的实现对接,同时利用信息平台还可以实现开展网上招聘会,不必受制于地理条件等的约束,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可选择性。通过信息平台还可以解决学生对于就业咨询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为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防卫距离,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而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不用面对面的形式交流,这样学生借助网络便能放得开,积极的寻求解决自身问题。

参考文献

[1] 丁燕红.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对策研究中[J].就业指导,2012(4).

[2] 唐宇.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创新与实践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2008(18).

[3] 胡亚娥.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J].宁波大学学报,2002,2(01).

[4] 杨伟国.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 2007(1).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韩国法学教育制度改革与法律职业规划协调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发展与途径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及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