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触网动态监测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7-05-30肖理

科技风 2017年3期
关键词:动态监测缺陷接触网

肖理

摘 要:接触网动态监测能够实时监测各个接触网工区管内设备的实际情况,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接触网动态监测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给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接触网;动态监测;缺陷;原因;对策

一、接触网动态监测缺陷原因分析

(一)动态接触压力值缺陷

一般情况下,接触网的运行速度、线路状态、受电弓状态、悬挂特性以及高度变化等因素均影响着其压力值,并且是接触悬挂弹性的重要量化指标。通常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对接触悬挂弹性产生影响:第一,弹性的大小。而通常是由承力索以及接触线的张力来决定弹性的大小。第二,弹性均匀程度。通常是由接触线的集中负荷、悬挂类型以及具体结构来决定弹性的均匀程度。受电弓在高速运动过程中,空气动力、惯性力以及结构摩擦力等因素均会影响其高度变化情况,所以必须要非常严格的要求接触网的弹性。在受电弓低速运动时,相对高度变化速度放缓,所以对于接触网的弹性要求相对较低,通常这种情况下多是因为接触网高度变化不均匀而导致接触压力超标。不仅如此,接触线张力、集中负荷等因素也是导致接触压力超标的原因之一。

(二)接触网硬点

接触网硬点往往分布于锚段关节、导线接头、分段绝缘器等部位,也有少数分布在中心锚结处、区间衔接处、站场以及曲线区段等部位。导致该缺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接触线高度变化幅度过大。例如变坡区段、区间衔接处、中心锚结、锚段关节以及站场等部位出现的硬点多数都是属于该类情况。

第二,接头线夹过渡不平滑。如导线接头、分段绝缘器以及分相绝缘器等部位出现的硬点多数是属于该类情况。

第三,接触线自身存在的硬弯。通常是由于采用了不带张力的旧式放线车来架设接触线从而导致导线扭面。此外,在作业过程中检修、施工人员随意踩踏导线也有可能导致该缺陷的出现。

第四,线夹偏斜。如接触线和承力索出现过大偏移、曲线处承力索反偏、电连接线夹偏斜等均可能会导致硬点的产生。

(三)动态接触线拉出值超标

在监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接触网动态监测车接触线拉出值超标的情况。而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设置在受电弓底部的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来将接触线位置计算出来。当接触网监测车低速通过曲线时,因为线路有外轨超高,并且在转向架弹簧的作用下,整体监测车厢会倾斜至曲线内侧,导致整体受电弓出现偏移的情况。并且由于曲线拉出值较大,所以导致实际监测出来的拉出值超标。

(四)线岔处弓网故障

在接触网中一个重要的装置即接触网线岔,其通常是装置于铁道路岔的上方,用以确保电力机车受电弓能够平滑的在一股道过渡至另一股道的接触线上。而在此过程中,如若受电弓同时与两条接触线相接触时,其所接触的点即线岔始触点。而受电弓所产生的倒角的向上诱导力、侧向冲击力以及线岔作用的向上抬升力均通过该点来传给接触导线。所以,如若将接触线线夹等零部件装置在始触点,就会非常容易碰撞到受电弓,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故障的出现。

二、解决接触网动态监测缺陷的对策

(一)消除接触压力缺陷

通过对相关资料研究以及笔者自身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通常是由于接触悬挂弹性不佳而致使接触压力超标。而接触悬挂弹性不佳主要表现为接触线不均匀性动态抬升量太大、静态高度变化过大等等。其中,根据对国内外高速铁道以及相关运行设备进行比较,要想对抬升量的均匀度进行优化,不但要适当增加接触线的张力,而且还需要有效改造吊弦、线岔、锚段关节、分相绝缘器以及定位器等关键设备。因此,合理将锚段关节处接触线延长、吊弦间距适量减小、预留接触线弛度不仅能够将各悬挂点接触线抬升量降低,并且还可以有效减小接触线波形振幅,将受电弓离线次数以及接触线转换处的冲击力降低,以有效提升其均匀度。此外,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精确度的方法来优化接触线静态高度变化过大的缺陷。

(二)加大接触网硬点的整治力度

第一,必须严格依照相关工艺流程来制作各类接头,确保接头处能够平滑过渡且紧密连接。

第二,合理调整区间衔接处的变坡区段、站场、中心锚结以及锚段关节等部位,以确保高度均匀变化。

第三,合理调整轨道连线以及电连接线夹,以确保二者保持垂直。同时还应当严格依照标准来调整曲线处承力索偏移,杜绝反偏的情况出现。

第四,整弯应当采用五轮整弯器来完成。在具体作业过程中,严禁出现作业人员踩踏接触线的情况出现,并且使用带张力的放线车架来对接触线进行架设。

(三)对拉出值进行严格把控

对于接触网来说,其中一项重要参数就是接触网的拉出值,如若出现拉出值超标的情況,则容易造成电力机车受电弓脱线,从而导致刮网的故障发生,并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要严格把控接触网的拉出值。通常情况下需要从多方面开展监测工作,以保证拉出值在规定范围内,如电力机车热滑试验、监测车冷滑试验、作业车模拟动态测量以及静态测量等。其中作业人员主要是对作业车模拟动态测量值以及静态测量值进行控制,以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

(四)避免线岔处出现打弓

通常是将线岔始触区控制在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水平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 600-800mm范围内,且严禁将线夹装设于该范围内,以有效避免线岔处出现打弓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还应当在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列入该项规定,用以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从根本上降低线岔处的弓网故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接触网的动态监测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必须要正视其存在的缺陷,分析其原因,并采用有效的解决对策,以确保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韬.接触网动态监测中接触压力问题的分析及对策[C].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2] 蔡学敬.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高速接触网动态检测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 刘德明,钟方均.高速铁路接触网动态监测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

猜你喜欢

动态监测缺陷接触网
为开通打下基础!这条国际铁路完成接触网平推验收
接触网设备“运、检、修”分离改革的探讨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浅谈实现电网经济调度运行的可行性措施探究
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进展
接触网避雷器接地系统分析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