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价格认定的风险及防范

2017-05-30戚海娟

中国商论 2017年30期
关键词:环节规范价格

戚海娟

摘 要:价格认定是对各类市场主体价格行为进行公证性认定的过程,其实施主体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认定机构来执行。价格认定关系到价格部门对市场的认知和把握,也对司法审判、纪检监察及行政工作的各个层面产生重要影响。如何规范价格认定工作,梳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薄弱点、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维护公共利益和优化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价格认定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并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从而为落实价格认定功能提供保障。

关键词:价格认定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c)-178-02

我国价格认定在《价格法》、《价格认定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指引下依法而行,各级价格认定机构能够遵章办事,但是由于价格认定是对市场行为的判定,市场变化和价格形成机制十分复杂,对其价格认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格认定风险主要有固有风险、操作风险、干预风险,各项风险潜藏在价格认定管理和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价格认定工作的效率,也影响着结果的公平公正。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价格认定的风险成因,发掘深层次原因,从而提高有效应对风险的灵活性及能力。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和法治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开展价格认定、引导放开价格行为中的价值选择,对保障价格认定的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1 价格认定的风险成因

1.1 价格认定固有风险认知不到位

价格认定存在一定的固有风险,主要是由于自身工作性质所造成,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导致对相关物品服务的价值判断易出现不合时宜的情况,这与市场价值规律密切相关,且难以有效避免,导致固有风险的产生。同时价格认定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主要依靠行政力量进行指导和规范,其内部发展规律和管理模式还未形成系统框架,导致对固有风险的识别能力低,易造成价格认定公正性受损,此外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地方经济环境的认知不够,也会导致价格认定对外在风险防范的弱化,无法有效识别风险。

1.2 价格认定法律规章有待具体化

由于价格认定涉及纪检监察、司法、行政工作,因此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级的相关工作中解决价格不明或价格争议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活动多有发生,加上我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司法、行政案件的高频发生对价格认定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但结合实际情况,各地政府及价格主管部门未结合本地区、本层级的实际需求和市场情况对价格认定机制进行细化规范,价格认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据有所欠缺,尤其是对特殊商品、服务、无形资产等具体的价格认定规范较为欠缺,难以形成对价格认定的系统规范,也不能立足于各地市场环境保障价格公正可信。

1.3 价格认定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

价格认定对执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信息获取能力有限,对市场变动无法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导致价格调节结果脱离市场环境和基本价值规律,显失公允。另外,价格认定必须遵循公正原则,不当干预价格认定无法达到这一行为的效果,价格认定人员在工作执行中如果职业道德水平不达标,很容易受外部干预的影响,增加价格认定廉政风险。此外,价格认定人员对产业发展基本理论和价格认定基本方法等专业基础不扎实,实务经验较少,降低了价格认定的效率。

1.4 价格认定过程具体操作不规范

价格认定包括受理环节、审查环节和决定环节,在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中,稍有不慎将会影响价格判断,误导调节价格的使用者。在受理环节,对价格认定对象范围不明确或不符合相关规范,造成不当受理,资料填写不全或不规范影响价格认定的执行,委托书中事关双方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易导致后续纠纷的发生;在审查环节,不当干预造成审查失效,通过向价格认定人员送礼等损害价格认定的公正性,对重要数据和关键资料的保密措施不到位导致资料泄露,被他人谋取不当利益,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决定环节,内部核查制度、复核审议等执行不到位或未建立集体审议制度,导致对重大、疑难事项的价格认定出现失误。

2 价格认定的风险防范措施

2.1 提高价格认定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价格认定机构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必须提高对固有风险的识别能力,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市场规律和外界干预的认知水平,结合历史经验和市场价值变动趋势,在对关联产业基础理论的掌握下,提高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分析能力,警惕市场波动给价格认定带来的风险冲击。通过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推进后续价格认定工作的改进,避免出现对价格认定懈怠和显失公允的工作态度及不良后果。

2.2 推进各层级价格认定规范的法制化建设

价格认定必须遵循依法、公正、科学、效率的原则,因此首先从法律规章出发,建立健全价格认定的法律体系,尤其应结合各地政府管辖的市场特征建立对价格认定工作的详细指导,在《价格法》的指导下,遵循市场规律并结合地区差异,丰富价格认定的规范体系,确保价格认定有法可依,保证在法制化建设进程中,能够有效发挥价格认定对价格争议的调解作用,为定性量纪、定罪量刑、依法行政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提高有效支撑,合理保证相关涉案人员的合法权益。

2.3 持续提升价格认定专业人员的执业能力

国家价格主管机关及价格认定机构应积极承担对价格认定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促进不同水平的执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结合个别案例进行专项讲解,推进实务操作与理论基础的结合,推进价格认定质量的提升;同时,价格认定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坚持持续学习,拓宽对不同商品、服务等价格认定方法和基础理论的学习,通过与经验丰富的人员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对实际市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价格认定人员应牢记公正原则,依法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坚持自身角度做好本职工作,严肃拒绝诱惑,秉持公正立场,利用专业知识对价格认定进行公平透明的判断和调节。

2.4 严格规范价格认定执行环节的操作流程

价格认定必须从执行环节进行有效规范,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在各种规范的指引下,严格各项程序操作。在受理环节,做好对认定范围的界定,规范申请资料填写格式,及时对错误进行调整,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严格按照受理程序和规范进行资料提供,避免后续操作的无效性;在审查环节,严格监控价格认定人员的行为,警惕人为干预风险,建立对认定资料的保密制度,通过授权设置避免不当的人员接触造成信息泄露,强调价格认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守法守纪的重要性;在决定环节,建立和实行价格认定的复核工作,结合不同行政区域的划分和职责权限的不同,认真执行认定和复核工作,结合认定结论重新审视认定过程,确保从数据、技术及执行上不存在不当之处。

3 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供需关系及市场价格的波动,经济往来关系和交易方式的复杂化增加价格矛盾发生的频率。价格认定机构在协调这一矛盾中,如何做到公正、高效,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也与司法公正和行政廉洁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必须从风险管理角度,警惕价格认定过程中潜藏的各类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及人员风险,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环节进行改善,从防范意识、法律架構、执业人员及执行流程上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陈明玲.试论价格认定工作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

[2] 孙淑娣.价格认定风险及其防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6).

[3] 张云.关于价格认定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7(2).

[4] 符绪洋.价格认定行为中价格内涵的理解[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6).

猜你喜欢

环节规范价格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价格
价格
价格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