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探讨

2017-05-30章琴

中国商论 2017年30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问题及对策

章琴

摘 要:企业的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正常运行。而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合理性,不仅关系到固定资产关系与核算,还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能否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也就是如何确定其入账价值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现阶段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 入账价值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c)-176-02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关键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然而,无论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还是对确定企业收入费用的配比,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也就是其入账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都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其入账价值的确定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有很多,不同来源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构成大都是不同的,所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为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有的行业外购或自行建造的固定资產还需要考虑弃置费用。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时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因为不能准确理解和应用《企业会计准则》上的详细规定,就此,本文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1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1.1 外购的固定资产

外购是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常见方式,但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还需要按照是否能够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分为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这两种方式无论是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还是会计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此外,对于企业超出正常信用条件外购的固定资产,比如企业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外购的固定资产且超出了正常信用条件,其入账价值的确定是完全不同的。对如何确定外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以下分析。

(1)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其初始入账价值包括实际购买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保险费、相关税费等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的一切费用。比如,企业购入某一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取得的增值税专业发票上注明该项固定资产价款为50万,进行税额为8.8万,那么58.8万元就是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既包括同不需要安装固定资产一样要支出的费用,还包括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的安装使用的全部费用。比如,安装购入的材料、安装工人的工资、安装材料的相关税费等。

(3)分期付款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企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外购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需要明确企业是否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对于未超过信用条件的,其成本是各期付款额的总和,而超过信用条件的则是各期付款额的现值的总和。除此之外,还需要运杂费、包装费、保险费以及根据是否需要安装支付的安装所使用的全部费用等。

1.2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对于资金链的稳定性且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自行建造是企业经常选择的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比如建设产房。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分为自营方式建造和出包方式建造,显然这两种入账价值的确定是不一样的,其中存在很大的不同。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1)自营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自营建造顾名思义就是企业自行组织采购工程物资、工程人员施工建造固定资产。因此,自营建造的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与固定资产直接建造相关的至可使用为止的一切支出,具体包括各种材料的实际价款、相关税费、运杂费、保险费、建造施工的人工费用、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等。总而言之,就是该项固定资产从建造到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的一切支出。

(2)出包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出包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取得方式较自营建造更为常见,出包方式即企业委托施工企业组织工程项目施工建造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为该项固定资产从建造到预计可使用前的全部支出,同样是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直接机械施工费用,具体的与自营建造相似,但也有所不同,比如建筑工程支出、建筑工程安装支出以及各项需要分摊的间接费用支出。

2 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与存货类似,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还包括投资者投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盘盈等,这几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是企业中不常见或其初始入账价值存在很大不同的,故称为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下是对这几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如何确定入账价值的具体分析。

2.1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投资产投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也就是其取得的实际成本,通常是根据投资合约或协议中明确的价值确定,但是如果合约货协议中的价值是不公允的,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确定该项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通常情况下该项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为其公允价值。

2.2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通过这几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其受到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相关规定的约束。因此,确定该项资产的入账价值还需要参考《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第7号、第12号、第20号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及披露是要遵守固定资产的相关准则的。

2.3 盘盈的固定资产

盘盈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较为简单,就是实际盘盈的数额。在未批准前,还需要将盘盈数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在批准后,按管理权限调整其他科目,同时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盘盈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入账价值的确定还是会计处理都是比较简单的。

3 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存在弃置费用只有特殊行业的特殊固定资产才有,比如建设核电站设施。其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除了需要考虑建造一般固定资产的工程材料费、运杂费、相关税费等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的相关支出,还必须考虑到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规定的,企业需要承担的环境保护费和生态恢复费等,这也是企业需要承担的义务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弃置费用一般大于现值,在计算时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用计算出的现值确定初始入账价值,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真实性的会计原则。此外,一般情况下,弃置费用不包括报废或毁坏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清理费。

4 现阶段固定资产确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4.1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不能及时结转,暂估的入账价值存在较大偏差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完工时,未能按照的工程竣工的要求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完成决算,那么该项固定资产只能属于“在建工程”,是不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的。因此,其准确的初始入账价值是很难确定的,就会导致企业的资产结构失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一般会将该项在建工程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照人工支出、工程材料、相关税费等对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评估,并且按照暂估的价格入账,等到工程竣工完成结转已经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再按照差价调整。这就可能导致未能完成结转的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暂估的入账价值与真实的入账价值存在较大的误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种暂估的入账价值会导致企业当期的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情况,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就这一点,企业可以聘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协助企业完成工程竣工时的决算,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该项资产入账价值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又节省了决算的时间,尽快完成结转,使企业能够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将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4.2 弃置费用计算不准确,特殊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能体现真实性

对于特殊的企业,弃置费用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还影响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的比例。然而,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积极承担了这一个义务,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弃置费用在确定时通常是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也就是说其需要计算出现值。合理真实的入账价值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和核算是非常关键的。由此可见,入账价值确定的合理性与真实性的重要,然而,如果不计算弃置费用的现值,那么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就会偏高,显然是不真实不合理的。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笔者建议企业财务人员仔細阅读《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或有事项的内容,准确地计算出弃置费用的现值。

4.3 对固定资产相关准则不熟悉,入账价值存在较大的误差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是以固定资产的准则为依据的,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应用固定资产准则,这是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基础。然而,我国部门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准则并不熟悉,这是企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定存在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大多数导致入账价值存在较大误差的开始。以下是几点改善的建议:首先,要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企业在聘用员工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工作经验;其次,对于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尽可能做到相关的财务人员都能对固定资产准则非常熟悉,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最后,企业可以建立必要的责任制度,确保能够在出现问题时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长此以往,企业的财务人员就会更加认真细心,出现较大误差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5 结语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位置突出,企业的方方面面受到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合理性、真实性是否达到标准的影响,而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又直接受到入账价值确定的准确性影响。因此,合理、准确地确定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必须充分掌握如何确定不同取得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入账价值的确定才会更真实。如果在确定入账价值时存在问题,企业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基于这两点,企业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准确地核算。

参考文献

[1] 黄新杰.新会计准则和增值税转型条件下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J].新疆农垦经济,2010(3).

[2] 何远川.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探讨[J].会计师, 2014(4x).

[3] 徐军.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判断——基于W五星级酒店收购的案例分析[J].经营者,2016(7).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